化工公司原址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docx
《化工公司原址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公司原址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化工公司原址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1、项目概况31.l项目背景31.2前期情况回顾41.3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61.4 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81.5 现场目前情况8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91.1 修复目标值的选择91.2 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102. 3修复技术介绍123、现场施工方案242.1 污染范围界定与场地测量242.2 临时设施建设方案263. 3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303.4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334、现场废水处置方案444. 1现场洗车废水处置方案444.2原有废水池处置方案494.3渗滤液收集池废水处置方案505、建筑污染解毒方案526、危险废物处置
2、方案556.1 场内危险废物及工程量556.2 危险废物的处置流程556.3 危险废物处置流程及处置单位577、污染土壤处置及场地修复方案597.1污染土壤处置接收场介绍597.2污染土壤修复前的处理607.3污染土壤处置工艺流程617.4场地修复方案628、工程组织及工程安排658.1 项目工程组织658.2 2工程进度安排668.3 主要机械及施工材料准备678.4 规章制度708.5 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708.6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709、合理化建议7410、施工防控措施7610.1、 防水排水的控制措施7610.2、 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761、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随着三峡工程总体
3、验收工作的完成,三峡工程已进入后续规划的实施阶段。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报告在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专题规划中指出:“将针对库区内污染物排放量大、达标排放不满足受纳水体水质要求等问题,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且难以治理的工业企业。规划关闭影响生态屏障区和重要支流的工业企业125家(湖北8家、*117家),包括99家小煤矿和26家小化工。鉴于企业关闭的补偿、场地修复及用地置换等情况较复杂,须逐一作资产置换评估,细化方案,确认投资分摊”。“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关于做好三峡后续工作阶段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三峡办发库字201341号)
4、文件中也明确提出“组织开展生态屏障区关闭搬迁企业等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的重点任务。根据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报告在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专题规划中的相关要求,*市境内117关破家企业位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内,其遗留的工业污染场地必须进行环境治理修复,*化工有限公司即为117家关破企业的其中之一。*化工有限公司关破后,鉴于其濒临长江,原址污染场地对库区水质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风险,倘若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污染物质以土壤为介质渗入地下水沿地下水径流进入长江,必将对长江水质造成严重影响。鉴于*化工有限公司污染情况复杂,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切实有效的污染治理措
5、施,以彻底消除环境隐患,保护三峡库区水质。本修复工程将针对红线范围内污染物制定修复治理方案并对场地搬迁后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进行治理修复。1.2 前期情况回顾本修复工程项目已纳入*市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项目库(2015-2017),2015年3月,通过了原址场地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4月,项目通过了初步设计,并获得了资金批复。根据上述报告中对原址场地的描述,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明确了项目修复实施方案。评估通过现场调查、工艺、产排污等情况进行分析后,确定*化工有限公司场地属于潜在污染场地,采用系统分区布点法进行点位布设及初步的样品采集,共计布设采样点位
6、9个,采集并送实验室检测样品47个,监测因子包含P*值、铅、硫酸盐、石油类等项目。检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的P*值整体在7.10-8.64之间,场地土壤整体偏碱性。1号采样点和2号采样点区域关注污染因子(铅、硫酸盐、石油类)超标较为严重,污染深度为3.0m,区域面积172911污染方量为5187113号采样点区域关注污染因子无明显超标情况,3号采样点主要为堆场区域,地面硬化情况良好,监测结果表明常年堆积的污染土壤并未对堆场以下土壤造成影响,只是现场观察土壤板结严重,完成污染土壤处理后,建议对堆场以下区域土壤进行复耕,还原其生态环境。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项目修复规模如下:、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
7、(一)*、*分区:处置污染面积4146m2,污染土工程量为4146m3,需钻井共计195口,使用*浓缩药剂132.67吨,需注射药剂混合液796.08立方米。、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二)*/*/*区:处置污染面积1774m2,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m3,使用*浓缩药剂17.74吨,需拌和药剂混合液106.44立方米;、异位修复:本次异位修复主要为*分区合计需处置工程量为3218m需使用*浓缩药剂32.18吨;、废水处置:处置工程量约为124m需使用*药剂3.72吨,絮凝剂L24吨;、危废(污泥)处置60吨;、建筑物污染解毒:本次需解毒区域约为6400m需清理建筑弃渣为1800m3,需使用*01
8、-*浓缩型药剂32吨。、灌浆固结:在药剂注射后对原孔位进行二次成孔洗孔灌浆,设计固结灌浆注浆量为1036.5-。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辅助设施及构建筑物规模如下:、净土回填、绿化、厂区恢复:净土回填4390m绿化处置1756仇厂区地面硬化恢复1774m2;、渗滤液收集池:现场修建一座容量为50f,砖混结构水池;、防渗墙:为确保项目实施是环境保护安全,在厂区低处需修建一道防渗墙,长度为109米;、沉沙池及洗消设施:容积为5痛;、监测井:设置一道监测井。1.3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1)地质构造*化工有限公司周边片区地质构造位于*背斜南西倾末端,岩层产状280。N7。,为单斜构造,岩层面平直较光滑
9、,结合程度一般。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场地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根据资料和场地内和周边的基岩露头揭示,场地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原生结构面:产状75。Z72o,裂隙间距l5m,延伸1020,闭合,裂面平直,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产状175。N87。,裂隙间距0.53m,张开度O.22*m,延伸长36m,裂面平直,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综上:拟修复场地为地质构造简单的场地。(2)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A*)、残坡积粉质粘土(QrM*)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2S)泥岩、砂岩组成。(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区域地下水主要可
10、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钻孔水文观测结果显示,该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水位变化较小,水量较小,埋藏深度0.00-28.50m,高程为331.00-332.50mo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经短途运移后向低洼处排泄。勘察区该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季节性地表积水的影响,水量较丰富,水位埋藏较浅,施工时应及时排泄,基坑壁应及时支护。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雨及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沿基岩风化带裂隙作短途运移后向低洼处排泄,水量较小。据资料显示,项目所在区域该类地下水富水性一般。(4)不良
11、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拟建场区及附近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也无地下碉室。场区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L4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项目所在地为*市*区渝长高速路古佛入口附近,有硬化公路直接接入厂区,场地交通较为便利。根据现场复勘情况,目前场地已经停产但未进行拆除,水电均可直接使用。1. 5现场目前情况在获得招标文件后,我方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踏勘。根据现场走访情况发现,场地内建筑物功能分区十分明确。*化工有限公司已关停,该生产及办公区域保存良好,未出现拆迁二次污染,可利用原施工设计方案实施。图场地现状照片2、污染场地
12、修复技术方案1.1 修复目标值的选择根据施工图设计说明可确定项目的修复目标:1、污染土壤处置目标:*化工有限公司濒临长江,长江*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III类标准。*化工有限公司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下渗进入地下水,会随着地下水的迁移影响三峡库区水质,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质,本次场内修复目标为:土壤浸出液相关因子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T993)In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1993)In类标准主要以人类健康基准为依据。表2.IT修复目标值(土壤浸出液)mg/*因子P*铅硫酸盐总磷石油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1993)III
13、类标准6-90.052500.20.05注:*化工有限公司土壤浸出液中石油类和总磷也属于关注污染物,但由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T993)In类标准中无石油类和总磷指标,因此,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In类标准中石油类和总磷的标准。2、废水治理目标:项目废水治理采取原地利用处置,不作外排。经喷洒稳定化药剂沉淀后,上清液用于稀释修复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药剂,底泥同污染土壤一并稳定固化处置。1.2 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根据本次项目施工图设计中确定的污染区域分为原位修复区,废渣堆放区、异位修复区、废水处置区及稳定化处置区等区域,各区分布图如图2.2-1所示。图2.2
14、-1污染区域分布图根据施工图设计、场地监测结果及软件模拟情况,对各污染分区污染范围及污染深度、修复工程量进行如下统计:、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一)*分区:处置污染面积414611污染土工程量为414611、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二)*/*/*区:处置污染面积1774m2,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m3;、异位修复:本次异位修复主要为*分区合计需处置工程量为3218m3;、废水处置:处置工程量约为124m3;、危废(污泥)处置60吨;、建筑物污染解毒:本次需解毒区域约为640011需清理建筑弃渣为1800m3o图2.2-2各污染区域情况统计图编号修复工艺、方法修复面积(m2)处置深度(m)修复工程量
15、(m3)备注*原位修复(一)241212412*原位修复(一)1791179*原位修复(一)6801680*原位修复(一)69169*原位修复(一)3981398*原位修复(一)4081408G废水处置622124吨*异位修复17561.42458*异位修复5431.4760*原位修复(二)137111371*原位修复(二)3331333*原位修复(二)70170实施过程中,污染总量现场因主要为构筑物拆除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人工土填土,具体污染土壤、石块与建筑垃圾的比例在前期定量评估采样监测实施过程中难以进行分析计算。因此,具体的比例只有在现场开挖后方可进行统计确认。1.3 修复技术介绍本技术方
16、案在场地治理修复的总体技术路线上将采用前期风险评估及施工图设计结论,结合*市目前的修复能力,在现场开展原位及异位处置方案的综合修复治理作业,使场地达到安全使用条件。首先通过现场复勘和定位,确定污染区域边界。对已确定的修复范围,配合业主单位开展建筑物解毒、原位修复及异位区域污染土壤的开挖和转运,对清挖的污染土壤在处置场进行分类暂存及资源化利用、对治理后场地进行净土回填及绿化。2. 3.1场地修复技术选择原则污染场地的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转化过程,将场地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消除、降解或移除,使得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满足场地的使用功能要求。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
17、主要有:(1)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使场地土壤中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使场地内污染物不会对外迁移,造成二次污染。(2)将具有不同类型污染物和不同风险值的土壤区别对待,实施分别处置;(3)在技术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是选择可以达到目标的最简化途径或方法,而不是单纯最求技术的先进性;(4)在经济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需要兼顾目前在修复费用方面的实际承受能力和今后的经济发展,要求使用的修复技术方案不仅在目前,而且在将来都是比较适合的;(5)在可行性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需要从我国和*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市现有的场地修复队伍的技术能力,以及现有的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现
18、状;(6)在可操作性方面,修复方案应该是目前的政策、政府管理体制、技术水平等方面可以实际运行的。2.3.2相关修复技术介绍按“污染源一暴露途径一受体”对修复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自然衰减、植物修复、淋洗、稳定/固化、电动修复等。按照处置地点分类,可分为:原位修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挖掘和异位处理处置技术。1、自然衰减: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土壤中的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自然衰减、降解、挥发和光分解,以及利用土壤中微生物、动物及植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外均有应用。修复时间要求:耗时长
19、,且难以确定。资金要求:很低。适用性:当场地污染程度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考虑开发利用,资金不足、选择其他修复技术的可能性小时,可以考虑该修复技术。2、生物通风: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向未被地下水饱和的土壤中注入空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以加速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采用空气可以提高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强化污染物的好氧微生物降级过程。必要时,可以向污染土壤中加入缺乏的养分和特定的微生物。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见应用较少。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3年甚至更长。资金要求:较低。适用性:好氧生物通风可以降解部分低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厌氧生物通风可以降解某些高氯半挥发性
20、有机化合物。设备技术成熟,施工与运行简单。好氧生物通风不太适用于含氯有机化合物。厌氧条件下,对含氯,特别是高氯半挥发性有机物降解产物的种类和毒性不确定,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降解产物是否有环境风险。对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的降解效果较差。3、植物修复: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在污染场地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蒸腾、植物自身对污染物的降解以及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技术成熟情况:成熟,但国内未见应用报道。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5年甚至更长。资金要求:低。适用性:主要去除表层土壤(l-25*m)中的污染物。对植物根系以下部分土壤的修复作用很小,一些污染物,如POPs,可能转移
21、到植物中后缓慢地散发到大气中。4、土壤气相萃取: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在污染场地的水饱和层以上土壤中设置抽气井,抽取空气形成负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和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随地层中的气流进入抽气井被抽出,然后对抽出的气体进行活性碳过滤等处理,达标后排放。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2年甚至更长。资金要求:较低。适用性:适宜处理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但对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也有效果。要求土壤通气性好且质地较均匀。5、土壤淋洗:原位修复技术描述:通过设在污染场地地下水上游的扩散井将含有助溶剂的水溶液注入被污染的土壤中,将污染物从土壤清洗出来,并在下游设置收集并将地
22、下水抽出,在地表对抽出的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已有工程应用。修复时间要求:与污染物浓度和吸附的强弱有关。数月或数年。资金要求:中等。适用性: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果较好。也适用于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水溶性的重金属盐类。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和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能不经济或效果不好,而且控制不当会导致污染物扩散。需要就地设置废水处理设施。要求土壤透水性较好且场地地势分布较为均匀。6、电动修复: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将土壤作为导电介质,在土壤中插入正、负电极,并施加直流电压,土壤中的水溶性阴、阳离子分别向正极和负极移动移出土壤并富集于电极工作液中,然后对工作液进行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公司 原址 污染 场地 土壤 治理 修复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1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