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公司“永葆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docx
《国企公司“永葆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公司“永葆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企公司“永葆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是其中重要元素之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先贤人生理想的实现阶梯,是明明德于天下的必然要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是修齐治平之道的应有之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Q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一、修齐治平,揭示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大学是大人(圣人)之学,是教人觉悟的学问。大学被誉为“初学入德之门”,开篇“大学之道
2、,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指明了儒家的修学总目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大学中讲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到“先修其身”是亲民的内容,从“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到“致知在格物”是明明德的内容。明明德,即彰显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是从内而言,统领格致诚正四目,属内圣之学。亲民,即使人明明德,是从外而言,统领修齐治平四目,属外王之道。明代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说道:“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
3、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可见,亲民、止于至善都是明明德之中的事;身、家、国、天下则是明德之中的物。从“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内在德性的修炼提升为遵循,把自身修为、家庭顺和、国家安泰、天下太平串连起来,既揭示了古人对现实世界基本秩序的探索,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修齐治平,揭示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家国情怀对每一个个体提出了内在要求。古圣先贤治理国家,必定先充实自身的内在修为,而后再建立功业。君子修身有道,行为世则
4、,言为世法,父子、兄弟、夫妇、姻亲皆受其影响,才能家齐,进而化民成俗,使人人崇道德、修礼义、知荣辱、明廉耻,实现国治。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家国同构”特点,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国家是家庭的延展,家与国相辅相成。大学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体现出对家庭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立场与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将这些内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有利于推动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2 .从古到今
5、,修身化作一种兴亡有责的担当精神,始终被中华民族所颂扬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日知录:“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合其为八字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明德于天下”的题中义Q大学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并非特指为政者,古圣先贤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之中不乏普通人,却以自己的德性影响了周围的人,担负起兴亡有责的大任。孟子中讲道:“舜发于峡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无数史实表明,为政者与民众虽有名位不同,但所具有的明德是没有差别的,既然内在明德没有差别,那么外在的亲民自然也无差别。无论是为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企 公司 永葆 修齐治平 兴亡 国情 主题 教育 专题 党课 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1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