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土石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x
《边坡土石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土石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边坡土石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1 高边坡概述11.1.2 建设条件32.1.3.1、地形地貌32.1.3.2、气象42.1.3.3、地质构造42.1.3.4、地层岩性42.1.3.5、岩土体基本等级52.1.3.6、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水的腐蚀性评价52.1.3.7、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62.1.3.8、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62.1.3.9、地震效应评价61.1.3 边坡稳定性分析61.1.4 隙碍物拆迁91.2 工程特点131.3 施工平面布置131.3.1 项目临建概述131.3.2 路基边坡土石方施工主要临建132.3.2.1、施工便道1
2、32.3.2.2、钢筋加工场132.3.2.3、洗车槽141.4 施工要求161.4.1 工期要求161.4.2 质量管理要求161.4.3 安全文明要求161.5 技术保证条件172施工计划182.1 总体施工部署182.2 施工进度计划182.3 材料计划192.4 设备计划193施工工艺技术211. 1总体施工方案212. 2施工准备212.1.1 技术准备212.1.2 现场准备工作213. 3工艺流程224. 4测量放样235. 5场地清理236. 6截排水沟247. 7路堑边坡土石方开挖267.1.1 施工工艺流程267.1.2 主要施工方法263. 8路基填方293.1.1 施工
3、工艺293.1.2 一般路段293.1.3 构筑物回填333.1.4 土工格栅的施工343. 9土石方运输344. 10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355. 11拱形骨架喷播植草护坡386. 12网格护坡喷播植草防护436.1.1 设计说明436.1.2 锚杆施工456.1.3 脚手架搭设476.1.4 格构梁施工514质量管理措施544.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544. 2质量保证体系547. 3质量保证措施575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安全保证措施605.1危险源辨识及分析605.1.1 作业程序分解605.1.2 事故类型分解及风险源分析615.1.3 危险因素评估655. 2组织保障措施675.1.1 安
4、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监控网络675.1.2 安全保证体系685.1.3 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保证体系695.1.4 安全技术交底698. 3技术保障措施698.1.1 土石方开挖技术措施698.1.2 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708.1.3 高边坡作业安全技术措施728.1.4 边坡防护安全技术措施738.1.5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748.1.6 预防坍塌和滑坡事故的防护措施768.1.7 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768.1.8 预防高处坠落措施778.1.9 监控措施78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849. 1管理人员计划849.1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计划849.2 作业人员计划847验收要求86
5、10. 1验收标准867.2验收程序867.3验收内容877.4验收人员918应急处置措施928. 1组织机构928. 2指挥机构及职责928 .3应急救援小组939 .4应急指挥中心948. 5报警系统及通告程序9511. 6应急处理程序9511.1 工人员受伤及出现常见疾病的应急预案9611.2 急物质设备及应急救援路线989绿色及文明施工999.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999.2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1009.3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0110雨季、夜间及施工高峰期施工措施1021.2 1高温季节施工措施1021.3 雨季施工措施1021.4 夜间施工1031.5
6、 施工高峰期10311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1041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 高边坡概述本道路全线共有5段高边坡,分别为K1+500-K1+780段、K1+860-K1+880段、K2+080-K2+120段左侧高挖方边坡;K1+688-K1+834段右侧挖方高边坡,边坡高度12.8323.17m.Kl968.245-K2+006.069段左侧填方高边坡,边坡高度811.48mO1、K1+500-K1+780段左侧挖方高边坡该段边坡高度为13.423.17m,边坡第一级采用1:0.75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格构+喷播植草防护。对于小于两级边坡段,第二级采用1:1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挂三维网喷
7、播植草防护;边坡高度大于16m的段落,第二级采用1:1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格构+喷播植草防护;第三级采用1:1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格构间距2.0X2.0m,坡顶设置隔离栅,坡顶2m外设置截水沟,尺寸为0.5X0.4m,在马道设置平台截水沟,截水沟宽30cm,深40cm。坡顶及马道均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在填挖交界处采用急流槽方式排入雨水系统。(2) K1+860-K1+880段左侧挖方高边坡该段边坡高度为17.08217.505m,边坡第一级采用1:0.75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格构+喷播植草防护。第二级采用1:1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坡顶设置隔离栅,坡顶2m外
8、设置截水沟,尺寸为0.5X0.4m,在马道设置平台截水沟,截水沟宽30cm,深40cm。坡顶及马道均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在填挖交界处采用急流槽方式排入雨水系统。(3) K2+080-K2+120段左侧挖方高边坡该段边坡第一级采用1:0.75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格构+喷播植草防护。第二级采用1:1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格构间距2.0X2.0m,坡顶设置隔离栅,详见道路”隔离栅设计图”。坡顶2m外设置截水沟,尺寸为0.50.4m,且采用C20混凝土硬化,详见大样图。在马道设置平台截水沟,截水沟宽30cm,深40cm,在填挖交界处采用急流槽方式排入雨水系统。(4) Kl+688.4
9、08-K1+883.629段右侧挖方高边坡该段边坡高度为1520m,边坡第一级采用1:0.75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格构+喷播植草防护,第二级采用1:1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格构+喷播植草防护,第三级采用1:1坡率开挖,坡面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格构间距2.02.0m,坡顶设置隔离栅,详见道路“隔离栅设计图”。坡顶2m外设置截水沟,尺寸为0.50.4m,且采用C20混凝土硬化,详见大样图。在马道设置平台截水沟,截水沟宽30cm,深40cm,在填挖交界处采用急流槽方式排入雨水系统。(5) Kl+968.245-K2+006.069段左侧填方高边坡该段边坡高度为8IL48m,边坡第一级采用1:L5坡率
10、放坡,坡面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第二级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坡面采用拱形骨架护坡喷播植草防护,坡脚采用护脚墙防护。横断面图如下:图2.1.2-1路堑边坡及支护示意图图2.1.2-1路堤边坡及支护示意图5、主要工程量表2.1.2-1高边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主要工程量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1土石方开挖万方34.92土石方回填万方0.953挂三维网平方米45364格构护坡平方米89045拱形骨架护坡平方米8116喷播植草平方米142517护脚墙米37.8241.1.2建设条件2.1.3.K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区属剥蚀构造浅切丘陵地貌,地面高程216m305m,相对高差89m,地形起伏总体较小
11、,地势平坦开阔。现状多为农田、堰塘、旱地及小山丘。地面坡角多在1015之间,局部地段存在自然陡坡。2.1.3.2、气象道路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秋雨连绵,无霜期长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5C18.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C(1975.2.15)。夏季长达4个月以上,盛夏多高温天气,伏旱突出,十年八遇,78月平均气温26C28C,最高气温为44.5(2006.8.16)0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357.7mm,年最小降雨量740.1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256mm(2007.7.17)。降水集中在每年
12、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7、8月多暴雨。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H),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2.1.3.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北储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230。Z6oO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根据建筑物周围出露砂岩进行调查和钻探揭露表明:岩体裂隙稍发育,岩体中见两组裂隙:I组:327oZ75o,裂隙间距大约3.0m,延伸1.02.0m,裂面较平直,微张状,无充填,裂隙中不充水,结合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II组:260oZ75o,延伸0.
13、802.Om,无充填,裂隙密度0.6LOm/条,裂隙中不充水,结合性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表A.0.4判定岩体属整体块状结构,较完整。2.1.3.4、地层岩性根据现有的勘察报告,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素填土、残坡积的粉质粘土和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和泥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素填土(Q4ml):褐黄色。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碎石和少量建筑生活垃圾组成。硬质物粒径为2100mm,含量为1535机分布不均,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属常年回填形成,在道路K0+000K0+240m
14、段为新近压实填土。钻探揭露厚度为0.458.30m(ZKlO),该层主要分布于居民区及乡村小路周边范围。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由粘粒、粉粒组成,局部夹泥岩碎屑、植物根系,成份较均匀,无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状,道路区鱼塘及水田表层0.45L40m范围呈软塑流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15m(ZK152)7.35m(ZK203),该层厚度不均,分布于大部分拟建场地范围。泥岩(J2s):紫红。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局部含砂质高。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土碎块状;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呈柱状,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强度较高。从钻探揭露表明,该层分
15、布于整个道路区范围。砂岩(J2s):浅紫红色灰白色。由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碎块扁柱状;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呈块状,较完整;从钻探揭露表明,该层分布于整个道路区范围。2.1.3.5、岩土体基本等级道路区内中等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推荐值为4.09MPa,软化系数为0.64;中等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推荐值为12.33MPa,软化系数为0.73。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表3.1.3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中等风化泥岩属极软岩,中等风化砂岩属软岩。2.L3.6、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水的腐蚀性评价道路
16、区地层结构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砂、泥岩互层组成。素填土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层;泥岩为粘土岩属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透水层。道路区属于剥蚀丘陵地貌,其间沟岭相间,沟岭区地势相对较高,低处为农田,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向场地中部经河沟排泄出场地外,少部分下渗赋存于第四系人工素填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钻探施工完毕后,对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24小时观测孔内水位基本不恢复。说明道路区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雨季时在地势低洼的素填土层较厚处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基础碎无腐蚀性。地基土对基础无腐蚀性,对
17、拟建建(构)筑物无影响。2.1.3.7、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道路区内无断层、滑坡、软弱夹层、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斜坡均未发现变形迹象。2.1.3.8、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据工程地质钻探及工程地质测绘表明,道路区内无断层、滑坡、泥石流、无危岩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斜(边)坡也未发现变形崩塌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道路区整体稳定,适宜修建该项目。2.1. 3.9、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区无
18、大的断裂构造和构造破碎带。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总则第L0.2条:基本烈度为6度地区的公路工程,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2.1.3 边坡稳定性分析1、原地质与边坡的关系根据设计图纸及地勘报告,取路线K1+720处为代表断面,该段地表粉质粘土层厚度为0.15L75m,下伏基岩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砂岩。泥岩为泥质结构、中厚层结构,强风化带岩芯呈块状,部分呈土状。砂岩完整性较好,岩芯呈柱状,节长13-32Cnb最长岩芯51cm,岩芯强度高、锤击声脆,为中风化带。该区域土质情况较好,无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K1+720处勘探桩柱状图(典型断面)见下图。图2.1.4-1K1
19、+720剖面图IIIJ分与.A. K K / 八A -!D ksi 2k af2B 2,SJB V W,* JPXk798】枷贞轴L.褐黄色l”电、W电姐 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 可塑状,光泽度较差。泥岩:紫红色,由粘土砂物组成,泥质 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芯呈 块状,岩质软,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 节长1328cm部分岩心含少量绿色斑 纹,岩质硬,强度较高。砂岩:灰褐色,由长石、石英、云母及少 量暗色矿物组成“细中粒结构,层状构 造,泥质胶结。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呈 柱状,节长10-28cm,最长岩心41cm,岩 心强度低,质较软。名孔,人因h(201KMo3ZU6LCh
20、n9宜IQ-I277ht428U65,01200322,UkAJmaO32588泥岩:紫九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丛状构造。中风化岩心节长1334cm,质较硬,强度较高,含少量绿色斑纹。图2L4-2ZK146钻孔柱状图2、边坡稳定性根据设计图纸,关于此段结构面产状及边坡坡向所作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安全系数为2.165,即边坡坡率1:0.75、1:1、1:1满足稳定要求,见下图:NM)to173.0010.00173.0045.00fA327.0075.00W260.0075.00242.4119.38M185.1844.35238.144.24172.7110.:0293.5072.1
21、9.*4tn: 24UU 33.fHtKS 2.16S.图2.1.4-3边坡稳定性分析3、施工要求(1)施工前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合理安排工序,并加强观测;在施工过程中须加强地质预报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原则。边坡开挖后应及时组织地勘人员进行地质判别,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核实。特别是格构式锚杆挡墙处强风化岩层厚度大于设计以及土体上覆土层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便方案调整与优化。(2)应合理护坡施工工序,采取有关措施确保护坡的稳定性。(3)将护坡顶截水沟与顺山体护坡的两侧边坡排水沟连通,地表水、雨水经沉泥井后流入既有道路边沟排走。2.1.4 障碍物拆迁前期项目部已组织人员对施工范围内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石方 开挖 支护 专项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2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