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青川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川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川县“十四五隹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广元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广元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健康青川2030”规划纲要青川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第一节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加速振兴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药并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卫生资源状况机构。2020年,全县
2、医疗卫生机构共计311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4个(村卫生室268个、乡镇卫生院3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和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民营医院1个。床位。2020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共计764张,较2015年底721张,增加5.96%。每千人口实有床位数从2015年的3.37张增长至2020年的3.57张。人员。2020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Illl人,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的69.31虬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54人、注册护士415人。全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2.91人、2.66人。技术。截至2
3、020年底,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4个。信息化。积极探索建立人口信息多元采集机制,全县268个村(居)实现手持移动终端信息直报功能,覆盖面达100%,全员人口信息平台质量全面提升。建成县内区域远程诊疗“一平台、两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区域检验中心和区域影像中心),建成数字化医院7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级别三级机构2家。县级医疗机构二星数字化医院1家,基层医疗机构二星基层数字化医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费用、村卫生室门诊费用与医保平台中心实现直接结算。(二)卫生资源利用医疗服务。2020年全县门急诊85.41万人次,较2015年97.74万人次减少12.33万人次;住院
4、服务3.01万人次,较2015年2.1万人次增加L09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1.6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全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78.23%、74.80%,肺结核发病率从89.85/10万降低至62.73/10万,精神疾病防治进一步强化,累计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5%。妇幼保健服务。2020年,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79%,产前检查率达到99.86%,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妇女常见病筛查率82.9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21%o(三)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4岁。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发病率连续逐年下降,
5、艾滋病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方病综合防治取得重大进展。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发展,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四五”时期将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密合作期,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必将推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卫生健康事业也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形成新的行业优势。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以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6、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为重点,不断完善医共体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服务为中心转变。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全公立医院现代化制度,完善运营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医保管理支付机制、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快速提高医疗卫生和医养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二)挑战我县存在卫生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缺少重点专(学)科
7、、高水平高层次技术人才;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较低。乡(镇)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差距较大,县级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优势发展不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及规划设置不能满足县域内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够优化。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特别是省市级重点专(学)科占比较低,县级医院在县内品牌影响力不够,呈现“名医不足、名科不多“特征,乡镇中心卫生院还未形成辐射区位优势,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与高水平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卫生健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县
8、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8%,并逐年递增,由此导致老年疾病增多,医疗负担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考验着我县老年医学和康复体系的能力和水平,我县老年病专科建设不强,医疗机构及社区康复病床配置不足,老年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照护人员严重短缺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公共卫生形势依然严峻。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与国家、省市标准差距较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群健康主要威胁。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卫生健康服务供给
9、水平有待提高。自2019年以来,我们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尽管我们均已成功应对,但我县属于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区域,必须从体系建设入手,建立起疾病控制、医疗救治、突发事件应对的联动机制,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源准备、组织准备和制度准备。随着我县人均期望寿命增加,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潜在医疗需求将有力释放。同时新发和传统传染病防控防治任务繁重,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加上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等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全县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将明显增加,医疗卫生健康资源供需矛盾仍将长期存在。第二节总体要求一、指导
10、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1345”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全县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大会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一、三个三”振兴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把青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放在青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推动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着力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
11、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为推动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系统整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坚持系统整合,统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强化全行业与属地管理,提升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坚持需求导向提质扩能。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12、,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均衡布局重心下沉。加快优质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差距,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平急结合。强化预防为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力度,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强化重大疾病早期防控,立足平时需求,充分考虑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应对需要,完善设施设备标准,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转化能
13、力。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专科联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政策协同,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支撑作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构建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医防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应急响应
14、和快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疫情处置和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更加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持续强化。医疗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积极创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县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持续推动县级医疗机构创等升级,加快建设青溪镇、竹园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副中心),聚焦基层临床特色科室、技术水平、设施设备等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加快县中医医院医疗资源扩容,推进区域医疗康复中心建设,建成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重点、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县乡村的中医医疗网络体系,“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全方位全
15、周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不断扩大,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心理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康复医疗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表1“十四五”青川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指标类别序号要标主指2020年现状2025年目标震应急医疗救治体系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100100约束床位和人力配置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3.676.4预期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323.97预期性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75.6预期性3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0.931.28
16、预期性4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913.07预期性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663.8预期性6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一0.54预期性7医护比1:1.231:1.23预期性8每万人全科医生数44.1预期性9床人(卫生人员)比1:1.111:1.26预期性中医药服务体系IO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041.63预期性11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50100约束性12设置中医馆的乡镇卫生院比例(%)94.4100约束性重点人群服务补短板13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4.5预期性14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10
17、0预期性健康水平15人均预期寿命(岁)77.478.5预期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6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4850预期性1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11预期性第二章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第一节优化布局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协管机构1个。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
18、监督考核等工作。二、医院(一)县办医院。在县域内依据常住人口数和区域特征,保持现有县办医院状况,不再增设县办医院数量,县第一人民医院在现有基础上规范设置精神病病区。(二)非公立医院。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举办非营利性专科医疗机构。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原则上每个行政村配备1个村卫生室,鼓励服务半径小、交通便利地区相邻行政村合建卫生室。(二)诊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合理设置医务室、门诊部等。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探索乡镇卫生院分院转型,鼓励设置医养结合机构
19、、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服务机构。表2“十四五”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机构类型名称设置情况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青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设置监督执法机构青川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己设置妇幼保健机构青川县妇幼保健院已设置医院综合医院青川县人民医院、青川县第一人民医院已设置中医医院青川县中医医院已设置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19家已设置村卫生室169家己设置第二节资源配置一、床位设置(一)床位总体设置床位总体到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预期性指标为6.4张左右。每千人口床位数按公立中医类医院L28张、精神科0.8张、康复科0.34张、重症医学科0.1张床位配置。按照医疗卫
20、生设施均等化布局原则,根据人口数量结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以及现有床位使用情况等因素,对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分布并进行动态调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L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配置1.公立医疗机构。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3.97张以下(含妇幼保健院床位),禁止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有条件地区对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中医类医院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L28张配置。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不合理增长。鼓励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纵向医共体,将调减床位和门诊量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2 .社会办医疗机构。到2025年,按照每千常住
21、人口不低于L5张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但在社会资本难以进入的边远贫困地区,政府要承担兜底责任,合理配合卫生资源,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国家要求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指导数为L2张。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床位规模,对闲置的床位在县域内逐步加以调整,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优化床位结构。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需求,科学测算、合理配置治疗性床位,增量或转型床位应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中医等紧缺领域倾斜。到2025年,每千人口重症床位数达到0.1张,每千人口康复病床达到0.34张,每千人口精神科床位数达到0.8张
22、,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L28张。提升使用效率。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到2025年,床人(卫生人员)比的预期性指标为1:1.26。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改进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床位和护士实行统筹调配。推动二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级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医院平均住院日。强化综合评价。按照国家建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综合评价体系,对各医疗机构床位数量、质量、结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推进各医疗机构优化配置床位资源。各医疗机构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及密度、健康需求、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结构
23、、床位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实际状况,科学制定床位发展目标。根据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合理确定医疗卫生床位分布,原则上,病床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的公立综合医院,需合理控制床位数量,不再新增床位。二、人力配备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到2025年,每万人口疾控人员数达到L75人,总人数不少于38人。每万人口配备1L5名卫生监督员、1名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加强心理和精神卫生人才配置,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4名。医疗机构人员配置。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7人(其中中医类别1.6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川县 十四 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2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