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体会(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体会(二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体会(二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体会“千万工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通过这几天的实地考察学习,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收获了理念,外桐坞村“独特艺术风情”、安吉余村生态环保理念、永安稻香小镇以“稻”为基的特色产业发展、环溪村和荻浦村生态人居提升、生态文化传承及民宿经济等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让人深受启发。我们要更好地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力量和磅礴实践力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实践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2、一是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外桐坞村借助独特的自然资源及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美院让艺术落户于农户家,打造“农家石榴村+历史文化村+艺术创意村”一体化的综合体艺术村;永安村稻香小镇结合村庄环境特色、建筑特征、乡土植物等元素进行规划设计,使得乡村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这些表明前期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因此,在编制乡村规划上我们要高起点,因地制宜制定乡村规划,着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土特点、乡愁味道,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等新业态,有条件的地方适时组织开展农业种养体验、亲子研学等项目,发展农业体验游、农业休闲游等活动,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通过美丽乡
3、村建设和美丽经济运营打造新型村级田园综合体,充分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永安稻香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功能,充分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组长骨干、村民代表、乡贤人士及种粮大户等,以网格热议、圆桌畅聊、草垛议事等形式,共同谋划村庄发展新路径。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应该调动广大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村民的“话语权”,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商议办,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农民群众成为助力乡村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力军。二是突出产业支撑。咱们这几天观摩的几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
4、,像外桐坞村的茶叶种植,安吉余村、环溪村、荻浦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尤其是永安村以“稻香小镇”为核心,形成的农文旅融合新型农村产业发展之路,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思路。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深入挖掘特色农业资源,结合各镇村实际建立特色产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逐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家乐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业。要进一步激活土地、资金、资产、人力等生产要素,盘活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的发展格局。三是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安
5、吉余村从原来的工业村、污染严重村发展为现在的生态旅游、乡村度假景区,正是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富了起来。这说明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就越强。对此我们应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铺设、改造农村污水管网,完善镇村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进一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要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入手,先易后难、层层递进加大道路、通信、文体、养老等人居设施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配套。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体会一是学在先,在坐标定位上进一步“
6、准”起来。“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作为三农工作的动车组、火车头,无论是党委农办,还是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的干部,都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领悟“千万工程”经验启示中蕴含的人民立场、辩证方法、系统观点。当前,浙江的“千万工程”已进入“千村智慧、万村和美”的4.0迭代升级阶段。我们抓学习推广,首先是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在党组扩大会纳入首要议题学的基础上,计划于910月份,赴浙江举办一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培训班。同时,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紧跟农业强市建设推进情况,每名班子成员按照前阶段工作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分析
7、短板弱项,找准坐标定位,立足市情农情提出针对性工作建议及举措。二是干在前,在工作措施上进一步“实”起来。“千万工程”探索形成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科学路径。针对我们还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整体重建设轻管护,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换路子不宽,区域规划推进迟缓等问题,要坚持产业引领,融合发展助力“美丽经济”。聚力打造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做实做优“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在产业帮扶上,着力优化联农带农机制,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环境助力“宜居宜业”。紧盯
8、乡村建设行动“1+15”方案体系,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聚焦“三大革命”基础设施建设,挖掘人文元素,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走特色化、景区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坚持宣传引导,自治善治助力“和美乡村”。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村民发挥主人翁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建设和美家园。优化“*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开设*和美乡村建设专栏,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三是瞠路子,在建立机制上进一步“新”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市委市政府创新实行了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慧。瞠路子、作示范,建设西部特色现代农业引
9、领地,关键是在坚持已有制度机制基础上,把四项机制落到实处。专班推进,市县两级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工作力量,统筹“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专项责任,按照一项任务、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推进方案,细化工作目标,量化具体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项目管理,依据年度任务,提早策划项目,实行入库联审制度,做到项目能实施、有成效。督查考核,总结推广富平等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益经验,以督查评比、观摩考核、颁发红黄牌等机制,大力促进工作落实。四是作示范,在培树典型上进一步“亮”起来。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三合一”的部署,牵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牛鼻子”,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的思路,培育典型、打造亮点、树立样板。分类型,根据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制定不同类型的创建标准,指导创建有力有序。分年度,按照每年创建不少于30个示范村的目标,确保三年创建不低于100个。分批次,到2025年,全市创建示范村120个,到2035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引领带动其余村整体提升,基本实现全面振兴、全域和美。当前,全省正在开展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要深入挖掘全市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炼经验、总结模式。以上发言,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2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