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
《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1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3)大脑髓质,联络纤维联合纤维投射纤维,联络纤维,往返于各回间、各叶间的纤维称为联络纤维,Up,down,联合纤维胼胝体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Up,down,投射纤维内囊 联络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和脊髓间的上行、下行纤维 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内囊: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束。形态:呈“”形三偏综合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3、脑室,(1)侧脑室 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腔,左右对称。中部有室间孔通向第三脑室。,(2)第三脑室 位于两面侧间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前上借室间也与侧脑室相通,后下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3)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上连中脑水管,
2、下续脊髓中央管。脑室的两侧有孔,后下方有正中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脑室内的脑脊液通过三个孔不断流入蛛网膜下隙。,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分为三层:硬膜 蛛网膜 软膜功能:起保护、支持脑 和脊髓的作用。,一、脊髓的被膜,(一)硬膜 向上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延续;向下附于第2骶椎水平。(二)蛛网膜(三)软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二、脑的被膜 1.大脑镰 2.小脑幕 小脑幕切迹疝硬脑膜窦有:上矢状窦 横窦 乙状窦,(二)脑蛛网膜:蛛网膜下隙、小脑延髓池、蛛网膜粒 软脑膜,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脊髓的血管脊髓的动脉:(1)椎动脉发出 脊髓
3、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2)节段性动脉,脊髓的静脉通过脊髓前、后静脉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2、脑的血管(1)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分支: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2)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的后1/3及部分的间脑和小脑、脑干。椎动脉先合成基底动脉,然后发出大脑后动脉及到小脑和脑干的分支。,(2)脑的静脉,(三)脑脊液及其循环,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 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硬脑膜窦颈内静脉,发生阻塞可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有一层选择性通透性作用的结构。作用:阻止多种物质进入脑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
4、物可顺利通过 维持脑内环境的稳定,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颈神经(C1-8):8 对胸神经(T1-12):12 对腰神经(L1-5):5 对骶神经(S1-5):5 对尾神经(Co):1 对,脊 神 经 31 对,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成分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性质 混合性,组成,前根(运动根),后根(感觉根),后根,前根,主要分支,后 支 前 支 颈 丛 臂 丛 腰 丛 骶 丛,后支,前支,颈 丛,构成 C1-4 前支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主要分支,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至浅筋膜;分布于枕部、颈部、耳周、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膈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5、,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膈神经,混合性 行程: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越过肺根前方,沿心包与纵膈胸膜之间下行至膈。分布:感觉纤维分布于部分胸膜、心包等处,右膈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还分布于肝和肝外胆道。运动纤维支配膈肌运动,膈神经,臂 丛,构成C58、T1 前支 位置位于斜角肌间隙、锁骨后方和腋腔内。主要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屈腕力弱,前臂不能旋前,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最为明显。畸形: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尺神经,尺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屈腕能力减弱,环指和小指原界指关节不能屈曲,各
6、指不能互相靠拢。手肌内侧群萎缩,拇指不能内收。感觉障碍:手内侧缘感觉障碍畸形:呈现“爪形手”,桡神经,桡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前臂伸肌瘫痪,桡腕关节不能伸,旋后力量减弱。感觉障碍:前臂背面及手背面桡侧半皮肤感觉障碍。畸形:抬起铅笔是呈“垂腕”状态。,腋神经,腋神经损伤,运动障碍:三角肌瘫痪,上肢不能外展,不能做戴帽动作。感觉障碍:肩部皮肤感觉障碍。畸形:呈“方肩”,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上肢皮肤的神经支配情况,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手部的分布,胸神经前支,共12对 T111:肋间神经,走在肋间隙 T12:走在肋下 称为肋下神经 分布有节段性,腰 丛,构成T12神经前支一部分 L13前支
7、L4神经前支一部分 位置位于腰大肌深面 主要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骶 丛,构成腰骶干(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全部骶神经前支及尾神经前支组成 位置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主要分支,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脑神经概述,性质和分类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共12对,脑神经记忆口诀:嗅视动眼,滑叉外展;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感觉纤维,运动眼球;耸肩伸舌,是混合,一、感觉性脑神经(1)嗅神经 鼻粘膜感觉纤维组成嗅神经筛孔连于嗅球,(2)视神经 视网膜节细胞
8、轴突纤维组成视神经视神经管视交叉连于间脑,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3)前庭蜗神经,前庭神经,蜗神经,二、运动性脑神经(1)动眼神经 躯体运动 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内脏运动 支配瞳孔扩约、睫状肌,(2)滑车神经 支配上斜肌,(3)外展神经 支配外直肌,(4)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5)舌下神经支配全部舌内 肌和大部舌外肌,舌下神经,副神经,三、混合性脑神经(1)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2)面神经,躯体运动纤维 面部表情肌 内脏运动纤维 泪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内脏感觉纤维 舌前2/3味觉,(3)舌咽神经,躯体运动纤维 咽肌 躯体感觉纤维 鼓室、耳后 内
9、脏运动纤维 腮腺 内脏感觉纤维 舌后1/3颈动脉窦及颈动脉小球,舌咽神经,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4)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喉返神经,1.分布: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2.分部:,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内脏运动N不受意识控制,躯体运动N受意识控制。内脏运动N完成反射需两个神经元 躯体运动N只有一个神经元内脏运动N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躯体运动只有一种纤维。,一、交感神经,中枢部 低级中枢:脊髓T1-3灰质侧角,周围部,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节后纤维,椎旁节24对 椎前节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
10、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分布规律,T14节段节前纤维 节后 纤维 头、颈、胸腔脏器、躯干上半及上肢。T512节段节前纤维 节后 纤维 肝、肾、脾、结肠左 曲以上的消化管及躯干下半。L13节段节前纤维 节后 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 管、盆腔脏器及下肢。,二、副交感神经,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颅部副交感神经分布,中枢部,脑干:内脏运动核,脊髓:S2-4骶副交感神经核,颅部副交感神经分布,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行走,1、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2、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泪腺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3、
11、舌咽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腮腺。,4、迷走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分布在心、肺、肝、肾、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脊髓S2-4骶副交感神经核节后纤维分布在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形成双重支配,二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各自特点:1、低级中枢:交感神经中枢位于T1-L3;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神经核和S2-4骶副交感神经核。2、神经节位置: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效应器附近或壁内。3、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4、交感神经分
12、布范围广泛(全身血管、心肌、腺体、皮肤汗腺、竖毛肌、瞳孔开大肌及胸腹盆腔的内脏平滑肌等);副交感神经分布范围较窄(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无副交感神经分布。,第四节脑和脊髓的传导路,神经系统传导路,概述:传导路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感觉传导通路,人体有哪些“感觉”?浅感觉:痛、温、触、压 感受器皮肤、粘膜 深感觉: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深感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第二级神经元,交叉,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第三级神经元,内囊 后肢,感觉传导路的 共 同 规 律,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核
13、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T4,深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 丘系,中央后回上2/3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 后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深感觉),躯干四肢,精细触觉,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后角固有核,脊髓丘 脑束,脊髓丘系,中央后回上2/3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 后肢,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白质前连合(上升1-2节段),三叉
14、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皮肤粘膜,周围突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中央后回下1/3,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 后肢,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视觉传导通路,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神经冲动 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每侧视束由来自同侧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共同组成。,瞳孔对光反射:当一侧眼球受光照时,引起两侧眼球瞳孔缩小的反应。直接对光反射:直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间接对光反射:未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神经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2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