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移动通信桥梁和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docx
《公众移动通信桥梁和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众移动通信桥梁和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XXXX-XXXX公众移动通信桥梁和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ngineeringofbridgeandtunnelcoverageofpublicmobiletelecommunications(报批稿)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体要求25桥梁公众移动通信覆盖工程设计和施工3KI覆盖方式3Kq机房3K2天馈系统4;4线缆布放5K二供配电、防雷接地6KA抗震6H7消防76隧道公众移动通信覆盖工程设计和施工7A
2、1基本要求7机房7q天馈系统81 4线缆布放9ftK供配电、防雷接地9RA抗震10fi7消防107工程验收107I通用要求107i)工程初验117。工程试运行Ii74工程终验118运行维护12参考文献13,.l.lZl,A刖三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
3、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丰、陆毅、郁海琛、谢翌耿、程振声、戴建东、王旺、余俊、许准、魏云良、沈凌、祁小铳、刘海涛、刘加刊、卢毅、曹小峰、周宏、尹蔚峰、张维苏、王峥蛛、王平。公众移动通信桥梁和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新建桥梁、隧道时,主设备、机房、天馈系统、线缆、供配电等通信设施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新建公路、铁路桥梁和隧道的通信设施建设,既有桥梁和隧道的通信设施建设可参照本文件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4、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35高耸结构设计标准GB/T5032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5037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71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51194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GB51199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GB/T51244公众移动通信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GB/T512
5、79公众移动通信高速铁路覆盖工程技术标准GB/T51369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GB/T51410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YD/T105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500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503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YD5059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T5060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YD5083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 D/T5131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 D/T5178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 D/T5184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Y D/T5186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柜安装设计规范Y D/T5230移动通信基站
6、工程技术规范TB10006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6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180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室内分布系统indoordistributionsystem针对室内用户群,利用室内分布式天线或漏泄同轴电缆将移动通信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的一种方案。来源:GB/T51244-2017,定义2.L7漏泄同轴电缆leakycoaxiaIcable一种不完全屏蔽的同轴电缆,电磁波可在其导向结构中纵向传播,同时可按弱磁耦合原理或缝隙天线原理,与其周围空间之间实现射频能量的双向传播。来源:GB/T51244
7、-2017,定义2.L8天馈系统antennafeedersystem由天线、馈线及相应附件构成,用来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来源:GB/T51279-2018,定义2.L14通信设备communicationsequipment公用电信网和公众互联网使用的交换类、传输类、接入类、服务器类、网关类、移动通信类、通信电源类、数据类、空调类等设备。来源:GB/T51369-2019,定义2.L4贯通地线run-throughearthingcable沿铁路线路敷设的共用地线,用于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接地装置、电气设备、金属构件等的等电位连接。来源:TB10180-2016,定义2.0.144总体要求41
8、桥梁、隧道公众移动通信设施(以下简称“通信设施”)的建设应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综合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和投资效益,符合“共建共享”的指导方针,选择合理的公众移动通信技术制式,具有前瞻性,并应考虑网络质量和稳定性。45通信局、站址选择应符合YD5003的要求。d1通信局、站的节能设计应符合YDT5184的要求。d4通信设施应与桥梁、隧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开通。4工通信设施的建设应综合考虑移动通信网络、智慧交通设施的深度融合带来的对无线通信能力、数据传输能力的扩展性要求。4A通信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相关通信频率、设备形态、功耗等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同时应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
9、技术的发展,适时采纳新的建设标准。47通信设施建设时,频率使用应避免与桥梁、隧道的交通调度控制系统,以及专用无线通信等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A,桥梁、隧道公众移动通信覆盖工程(以下简称“通信覆盖工程”)应依据桥梁和隧道的重要性等级、形式、长度、通行车辆类型、通信运营商及桥梁、隧道管理方的需求共同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a)通信运营商及桥梁、隧道管理方无公众移动通信覆盖需求,则不再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b)根据通信运营商的测试,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对桥梁、隧道覆盖良好且容量满足需求,不宜另行开展通信设施建设;c)根据通信运营商的测试,现有移动通信网络无法满足运营商及桥梁、隧道管理方语音、数据等业务需求,
10、应进行公众移动通信建设。dC通信设施不应对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使用及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应符合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关标准,不应影响出行人员、管理维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41通信覆盖工程使用的通信设备应符合YD5083的规定,工程设计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应符合YD5039的规定。A11通信覆盖工程的电磁辐射应符合GB8702的规定。A19通信设计应充分考虑各通信运营商之间的无线网络杂散、阻塞和互调干扰协调。4 n桥梁、隧道公众移动通信建设方(以下简称“通信建设方”)应结合周边网络覆盖情况、通信覆盖需求,向桥梁、隧道管理方或建设方提供无线覆盖制式、频段、无线覆盖方式和通信设备信息等,并提出通信设
11、施安装需要预留的通信机房位置及规格、天馈位置及安装要求、通信杆塔点位及安装要求、线缆敷设、管槽道、供电、防雷接地等需求。AU通信建设方应在桥梁、隧道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前向桥梁、隧道建设方提出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所需资源预留需求。A通信建设方负责通信设备、通信机柜、通信杆塔、天馈线的安装,通信线缆的布放及通信电力引入。A停桥梁、隧道管理方或建设方负责按照通信建设方的需求提供满足条件的通信机房、通信机柜点位、通信杆塔或点位、通信线缆布放空间、电力资源及相应的安装条件。17铁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通信设施时,不应危及铁路运输安全或存在安全隐患。5桥梁公众移动通信覆盖工程设计和施工5 1覆盖方式桥梁公众移动通
12、信信号覆盖可采用建设室外宏基站、微基站或漏泄同轴电缆等方式。5.2.1桥梁公众移动通信机房(以下简称“通信机房”)应有安全环境设计,通信工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电气设计等应符合YD5003及桥梁管理方和建设方的要求。5.2.2通信机房宜独立设置,优先利用桥梁附近红线外的移动通信机房或新建机房。如在桥梁红线外没有满足条件的通信机房,在征得桥梁建设方和管理方同意的情况下,可在桥梁红线内新设公网通信机房或与桥梁设备用房共用,或安装室外通信设备机柜。5.2.3通信机房面积应根据通信工艺、设备安装数量因地制宜确定,符合YD5003和YDZT5230的要求。5.2.4新建通信机房不应做装饰性装修。室内外
13、装修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机房内应有灭火装置。机房墙体应为砖砌、混凝土现浇或满足防火、防水、防盗要求的轻质墙体,同时满足防渗漏、保温、隔热、耐久要求。5.2.5通信机房应留有足够的维护空间、设备散热空间以及电缆、光缆、馈线孔洞。5.2.6通信机房应设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应具备无人值守条件,做好防水、防震、防腐蚀、防破坏的措施。5.2.7通信设备与桥梁设备共用机房时,机房建设标准应满足桥梁设备机房相应技术要求,并应采取防护隔离措施。5.2.8应根据基站设备重量、尺寸及设备排列方式等对机房载荷进行核算,应符合YD5003的要求。5.2.9当条件受限无满足需求的通信机房时,桥梁建设方应预留室外通信设备
14、机柜承台或允许利用桥塔、龙门架、路灯杆等桥梁设施安装通信设备、缆线及附属设施,安装位置不应影响车辆运行、人员应急疏散的安全,以及桥梁其他设施的运行和维护。5.2.10通信设施安装应符合GB/T51369及桥梁建设相关技术要求。通信设备、缆线及附属设施的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做好抗风(包括自然风及车辆高速运行条件下的风压,下同)、防水、防震、防腐蚀、防破坏的措施。5.2.11室外通信设备机柜承台宜根据通信建设方测算的需求预留,基座尺寸可参照机柜外形规格尺寸及维护要求确定,长、宽宜超出机柜外形尺寸50mm,室外机柜底面不应超出基座范围。基座平面水平度偏差应不大于3.5.2.12室外通信设备机柜安装处
15、应作机柜基础处理,机柜基础表面用水泥抹平整,机柜与机柜基础间应采用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进行加固,并应符合抗风、防震、防雨、防汛、防腐蚀及散热的需求。机柜的安装基座等效均布活荷载应根据机柜内安装的设备数量、规格确定,不应小于3.5kN11f5.2.13通信设备机房、机柜接地线应允许引入桥梁接地体,并应符合GB50689的要求。5. 2.14室外通信机柜的设计、安装应符合YD/T5186的规定。1天馈系统5.3.1桥梁建设时宜根据通信设施建设方的需求,同步预留通信杆塔资源。5.3.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信杆塔宜优先利用桥梁路灯杆、监控杆等既有设施。5.3.3塔桅结构设计应符合GB50135及YDz
16、T5131的规定,塔桅高度、平台设置等满足通信覆盖工程需求;载荷应满足塔桅自重、室外设备和操作人员等合计的载荷要求。5.3.4如桥梁路灯杆、监控杆无法满足公众移动通信覆盖要求,应允许利用桥塔、龙门架等桥体设施安装通信设施或新建通信专用杆塔。新建通信专用杆塔应满足桥梁安全、美观的要求,杆塔使用年限、尺寸、材质等应满足通信及桥梁管理方的要求。5.3.5通信杆塔宜综合考虑桥梁路灯杆、监控杆等设施的分布进行规划,并结合设计方案通过现场测试、链路预算或仿真等方法确定通信杆塔点位。5.3.6公众移动通信天线、射频拉远单元、天线射频拉远单元一体化设备应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加固件安装,符合抗震、防雷接地等国家和
17、行业标准的要求。5.3.7天线、射频拉远单元、天线射频拉远单元一体化设备应安装在牢固的支撑物上,安装应牢固、稳定,应满足抗风、防雨、防震、防腐蚀及散热的要求。5.3.8天线的挂高、方位角和俯仰角应符合设计要求,方位角偏差应在5。之内,俯仰角偏差应在1。之内。5.3.9天线安装时应预留足够的维护空间。当射频拉远单元与天线分开安装时,射频拉远单元与天线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0mmo5.3.10卫星定位系统天线应垂直安装,垂直度各向偏差不应超过1。,应安装在较开阔的位置,避免周围较大的遮挡物对天线的遮挡。5.3.11挂式安装的面状天线,在天线水平方向调整准确后,应将固定卡箍拧牢。5.3.12挂式安装
18、的线状、板状天线与天线支撑杆的连结应不少于两处,连结处的连结螺栓应不小于M8o5.3.13特殊场合的天线安装应专门设计,并符合抗震锚固要求。5.3.14馈线与天线的连结处馈线不宜太紧,接头处宜留有一定富余度。5.3.15铁路桥如使用漏泄同轴电缆进行信号覆盖,通信建设方应提前确定漏泄同轴电缆的规格、覆盖方案,并与桥梁管理方共同确定漏泄同轴电缆的固定方案。5.3.16漏泄同轴电缆可采用托架加卡具、漏缆支架结合钢丝承力索加卡具等方式固定。卡具间隔宜为Im左右,每隔IOm设置1个防火卡具。5.3.17漏泄同轴电缆型号应根据需接入通信系统决定,满足建设方以及共建共享要求。5.3.18漏泄同轴电缆及固定系
19、统各组件应具备低烟、无卤、阻燃、防腐蚀性能,固定方式、卡具强度应能满足车辆高速运行条件下抗震等安全防护要求,开槽处(场强泄漏最大方向)应朝向移动终端方向。5.3.19漏泄同轴电缆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宜在列车车窗高度范围内,场强泄漏最大方向不应有直接遮挡物。5.3.20任意两条漏泄同轴电缆之间应保持间距,间距宜大于300mm。5.3.21漏泄同轴电缆若与接触网回流线、保护地线和照明线等非高压带电体同侧时,间距不应小于0.6m,在电气化铁路区段,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距离不应小于2m。5.3.22桥梁声屏障、风屏障区段漏泄同轴电缆及天线的安装应考虑与声屏障、风屏障、接触网带电体、铁路建筑限界之间
20、的标准要求。E4线缆布放5.4.1桥梁通信线缆工程应符合GB51158和GB51171的要求。5.4.2新建桥梁应同步预留通信线缆(电缆、光缆、馈线和漏泄同轴电缆,下同)的敷设空间。线缆规格型号、走线路由应符合设计要求。5.4.3铁路桥梁区域通信电缆应与铁路光缆、信号电缆和铁路一级贯通电缆进行物理隔离。5.4.4新建线缆线路时,应符合共建共享的要求。5.4.5光缆线路网的容量和路由,在通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宜综合考虑远期业务需求和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建设方案。5.4.6应对管孔的使用及敷设的光缆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敷设大量小芯数光缆和小对数电缆,造成管孔利用率降低。5.4.7布放线缆时,应采用
21、低烟、无卤、阻燃、防腐蚀型线缆。5.4.8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等各种线缆应分开布放,走向清晰、顺直,不宜交叉,线缆应可靠加固。5.4.9根据通信设施建设方测算的需求,宜结合桥梁实际情况预留人(手)孔,人(手)孔应便于光缆的施工和维护,也应考虑桥梁自身的安全,应符合GB50373和YD/T5178的要求。5S供配电、防雷接地5.5.1通信电源设计应符合YD/T1051和GB51194的有关规定;通信电源安装应符合GB51199的要求。5.5.2公众移动通信供电宜按不低于二级负荷供电设计。5.5.3桥梁通信机房应根据通信建设方的测算预留满足需求的供电容量,并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容能力,包括通信设备及配
22、套设施的供电需求。5.5.4当使用室外通信机柜为通信设施供电时,桥梁建设方应预留满足通信建设需求的供电容量,并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容能力,包括通信设备及配套设施的供电需求。5.5.5室外通信机柜宜就近引入低压交流供电,交流电源线载流量应至少有50%的余量。5.5.6通信设备宜配备专用的配电设备以及电表箱。5.5.7移动通信基站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以及建筑物防雷接地应共用一组接地系统,形成联合接地。基站地网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5.5.8通信设备处应设置专门的接地排(箱)。5.5.9通信设备应通过接地排(箱)接至桥梁接地系统,设备与接地排(箱)之间的接地线截面积应符合接地电阻要求。严禁在接地线
23、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5.5.10接地线与设备或接地排连接时应加装铜接线端子,且应压(焊)接牢固。5.5.11通信基站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室内基带处理单元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单独安装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多股铜线;当安装在开放式机架内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本机架的接地汇集线,然后用16mm2的多股铜线将机架接地汇集线连接到室内总接地汇流排。机房内走线架两端应与总接地汇流排作可靠连接,接地线缆宜采用35mm295mm2的铜导线;走线架连接处两端宜用16mm235mr112铜导线做可靠连接。5.5.12室外机柜的接地引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众 移动 通信 桥梁 隧道 覆盖 工程技术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2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