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
《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年)垣曲县森茂林业有限公司二。二一年九月第一章基本情况3第一节自然概况3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5第_.节森林源现状7第四节草原资源现状9第二章森林草原防火现状与形势11第一节森林草原防火现状H第二节取得的成效14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16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9第一节指导思想19第二节基本原则19第三节规划依据21第四节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23第五节规划目标23第四章规划布局25第一节森林草原防火分区25第二节建设布局27第三节建设规模34第五章战略任务35第一节建立完善三大体系35第二节落实八大任务38第六章重点建设内容43第一节防火应急通道建设43第
2、二节防火阻隔系统建设52第三节火情可视化预警监测系统建设56第四节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68第五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能力建设72第六节森林草原航空消防建设76第七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78第八节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79第七章保障措施84第一节组织保障84第二节法制保障85第三节资金保障86第四节科技保障87P早89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97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榆次地处山西中部腹地,晋中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东经112。34,30113720,北纬37。28,083752,30。地处山西中部,太行山西麓,东与寿阳县交界,南与太谷区接壤,西同清徐毗邻,西北与太原市相连。距北京约540
3、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南站仅20分钟车程,是省城太原“南大门”。二、地形地貌榆次区地处晋中盆地东北边缘,境内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从东部的基岩山区经黄土丘陵、台坂区到平原区,依据海拔分为中低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三个类型,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5.K、40.6%24.3%o主要山脉有八缚岭山系、罕山山系。境内最高峰张枪凹位于国有庆城林场,海拔1813.8米,最低点张庆乡东贾村海拔769米。三、气候榆次区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基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短促,冬夏漫长。多年平均气温10
4、.2C。1月平均气温为-5.6,极端最低气温为-22.3(2002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气温为24.0,极端最高气温为39.6C(2005年6月22日)。最低月均气温-8.3(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5.8(2010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9.3,最大日较差14.9(1983年5月)。生长期年平均249天,无霜期年平均172天,最长达189天,最短为1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59.2小时,年总辐射量558千焦(133.3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49天(一般为3月16日1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396.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71天,最多达97天(1990年),最少
5、为44天(1997年)。极端年最大降雨量为601.5毫米(1973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为201.0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7月最多。四、水文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2条,即潇河、涂河、龙门河、场塔河、牛耕河、麻麻河、涧河、黑河、白龙河、泉子河、河口河、津水河。潇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涂河为潇河一级支流,其他均为季节性河流。潇河全长137千米,流域面积3720平方千米,潇河在榆次境内长40千米,境内汇入潇河径流面积46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L77亿m3。涂河全长43.5千米,流域面积365.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724万立方米。五、土壤境内地带性土壤以褐土类型为主。全区
6、范围内海拔7901800米的广大区域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榆次隐域性土壤都在汾河一级阶地和潇河的阶地地形部位上,海拔在760800米之间,其土壤类型有褐土、草甸土、盐土3个土类,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淡褐土性土、浅色草甸土5个亚类,28个土属。六、植被区域内森林植被以天然和人工为主,主要树种为油松、侧柏、白皮松、刺槐、由杨,分布丘陵沟坡。从整体看不论是天然植被,还是人工植被,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林草各异,景色不同的景观。基本特征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春天山花烂漫,夏季浓荫蔽日,秋来五彩斑谏冬日萧瑟肃穆。主要植物种类有250余种,隶属48科99属
7、。乔木林以油松、白皮松、侧柏为主,其它植物种类主要有丽豆、黄刺枚、沙棘、山杏、山桃、樱桃、丁香、棠梨、山丁子、绣线菊、胡枝子、党参、柴胡等,特别是以国家濒危植物丽豆,世界珍奇树种闪金柏,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白皮松闻名。植被类型中木本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00Onl以上的中山区域,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植被有油松、侧柏、白皮松等,林间草地上,生长着山桃、山杏、沙棘、黄刺梅、铁杆蒿和野蔷薇等;草灌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OIn的低山和丘陵沟坡上。主要有沙棘、黄刺梅、山桃、山杏、刺槐、虎榛子、胡枝子和山荆予等灌丛林,草本有狗尾草、黄背草、苦卖菜、蒲公英、土麻黄、败酱草、茵陈蒿、小根蒜、白
8、羊草、铁杆蒿等;草甸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生长着楼柳、青蒿、披碱草、三棱草、艾蒿、沙打旺、草水樨、苜蓿、野菊花、猪毛菜等喜湿植物。七、野生动物区域内地理环境优越,自然生态良好,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区域内野生动物有飞禽走兽、昆虫等动物50余种。八、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耐火粘土、砖瓦粘土、建筑石料、煤层气和矿泉水等。其中煤产量630万吨每年,已经开发8座煤矿,位于乌金山镇。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一、行政区划及人口榆次是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国土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5镇4乡、9个街道、1个社会服务中心,共有5208个行政村(郭家
9、堡乡17个、乌金山镇40个、张庆乡21个、修文镇21个、东阳镇21个、北田镇24个、庄子乡18个、长凝镇18个、东赵乡14个、使赵社服中心14个)、71个社区(晋华街道9个、经纬街道5个、锦纶街道7个、北关街道7个、新建街道9个、新华街道6个、安宁街道12个、西南街道6个、路西街道6个、修文镇1个、使赵社服中心3个)。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现有人口数98.3万。二、社会经济现状榆次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6.6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9亿元,同比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
10、售总额完成10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673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288元,同比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产业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完成比6.1亿元,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1:26.4:68.5。三、交通榆次地处山西腹地,晋中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东经112。34,30113720,北纬3728,08-3752,30之间,南邻太谷,西连清徐,西北与太原小店区接壤,东北与寿阳相望,东南与和顺、榆社次第毗连,距北京约540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
11、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南站仅20分钟车程,是省城太原“南大门”。榆次交通发达,境内铁路运输便捷,南北同蒲线、石太线、太焦线、太中银、大西等铁路纵横交错;公路交通运输客货兼营,108国道、太长高速、榆祁高速纵贯境内,太旧高速与冀、京、津国道主干线连成一片。截至2020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1470.328公里,其中,3条高速公路76.191公里(G20、G55、S2002);2条国道63.001公里(G339、G108);4条省道98.324公里(S102太长线、S216盂榆线、S316榆古线、S318董榆线);农村公路1232.812公里(9条县道148.284公里、82条乡道449.616公里
12、、1条专用道路3.291公里、513条村道631.621公里)。公路密度112.2公里/百平方公里。第三节森林资源现状一、林地面积根据2020年国土数据统计结果,全区林地面积25225.25公顷,各地类面积统计见表1。表IT各单位各地类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乡镇总计乔木林地木地灌林他地其林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其它地类总计13181510027799.8914398.364.8331305.7875279.15北关街道144.2900000144.29锦纶街道608.050.1600.5500.68606.66新华街道308.27002.0306.93299.31西南街道315.28000.56
13、00.91313.81路西街道380.620.1902.6105.07372.75经纬街道538.88000.302.44536.15安宁街道519.22000.2300519新建街道323.8600000.14323.72晋华街道291.6400000291.64乌金山镇27815.962134.56290.244016.644.595529.7315840.23东阳镇5789.1288.140102.25064.445534.28长凝镇32813.226608.02380.355892.19012580.897351.77北田镇10187.6126.9292.09277.720.24231
14、1.427479.22修文镇7388.57300.21.82746.740351.225988.59郭家堡乡5988.12231.141.81669.740460.744624.69张庆乡7815.14159.720582.390138.636934.4庄子乡16084.97393.4218.68971.4106916.187785.27东赵乡9126.1417.8210.06473.3102827.55797.45使赵社会事务管理中心5376.0266.724.82659.690108.874535.91二、森林资源特点1 .植被类型丰富:榆次区的森林资源包括了常被称为“常青林”的常绿阔叶林
15、,以及每到秋天就会由绿色变为深棕色的落叶阔叶林,还有默默守护着大地的、不随季节变化的针叶林。这些植被类型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植被体系,覆盖了广阔的地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栖息地。2 .物种多样性高: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中有丰富的鸟类、昆虫和植物物种。这些丰富的物种群,为这片森林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也为科学家们研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材料。3 .生态环境优良:榆次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势较高,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茂密的植被和湿润的气候为许多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源保护。4 .木材资源丰富: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中有大量的木材资源,包括松木、
16、柏木、榆木等多种树种,可以用于建筑、制造家具等方面。5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总体来说,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三、经营利用现状榆次区林业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大力度增绿,整体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造林机制为手段,依托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山上治本,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身边增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确保全区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建立并落实“三大机制”。种树机制。为
17、保障造林绿化顺利展开,以各乡村为主体,采取乡自为主,村自为战,企业包村,区直包村的办法,灵活应用多元投入机制,加大绿化力度。每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不少于10株。管护机制。要求各乡镇对所有的造林地、行道树和四旁树进行确权明责,将管护责任、树木产权和经济收益落实到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大护林力度。补助机制。要求乡镇按时完成规划任务,分地段上报乡村道路、河道和村庄绿化的树种和数量,由自然资源局核实后按市场价格测算申报苗木费用。榆次立力争要在生态治理同时,实现增绿和增收、生态和生计的有机统一。第四节草原资源现状一、草原面积全区有草地31310.61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8%,
18、其中人工牧草地4.83公顷,占草地面积的不到0.设,主要分布在乌金山镇和北田镇;其它草地面积31305.78公顷,占草地面积接近100%,主要分布在长凝镇、庄子乡、乌金山镇和东赵乡。二、草原资源状况及利用(一)其它草地1、山地草甸类草地总面积8812.87公顷,分布在榆次区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植被覆盖度一般在70-100%,亩产草量200-400公斤,有牧草种类100余种,主要牧草种类有兰花棘豆、歪头菜、狼针草、针茅、早熟禾、千里光、岩青兰、香青、铁杆蒿、苔草等,毒害草有龙胆、狼毒、飞燕草、唐松草等,这类草地具有牧草种类多、植被盖度好,适宜于发展牛羊,是牛羊夏季优良放牧草场
19、。2、暖性草丛类草地:主要为白羊草地,主要分布于榆次区北部和东南部山区与平原交接区域,总面积约22396.41公顷,有牧草种类20余种,主要牧草种类有白羊草、苔草、铁杆草、百里香、黄背草,胡枝子等,植被盖度为50%-90%,亩产草量150-400公斤。该类草地多数和林地、农田插花分布,一般阳坡较多。3、低地草甸类草地: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主要受地表径流或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性草地,以多年生湿中生或中生草本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类型。该类草地面积约IlL95公顷,主要分布在涂河与萧何两个河谷区域,主要灌木有芦苇、羊草、赖草、碱茅等为主。(二)人工草地近年来利用弃耕地和正耕地新建植的人工草地,供养殖
20、户割草舍饲家畜,人工草地种植草种主要为紫花苜蓿,约占人工草地总面积90览其次为披碱草、白羊草等草地。第二章森林草原防火现状与形势第一节森林草原防火现状一、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情况据统计,2009-2021年山西省榆次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情况如下:2009年,发生较大森林火灾1起,火场面积共153.3公顷。2015年,发生较大森林火灾1起,火场面积99.42公顷。2018年,发生较大森林火灾1起,火场面积95.3公顷。二、森林草原防火责任落实情况榆次区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加大火源管控力度,深刻汲取历史森林火灾教训,创新实施了一系列防灭火举措,筑牢绿色榆次生态屏障。(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榆次
21、区始终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头等大事来抓,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查;结合“林长制”改革,细化完善“区领导包乡镇、区直机关包村、乡镇班子成员包片、乡干部包村、村主职包户”的五级包保责任制,强化各部门的职责区分和管理责任,确保防火责任全覆盖;出台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包保责任制督查细则,由区“两办”、区纪委监委和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防火专项督查工作组,不间断开展督导检查,重点督查区乡村三级干部在防火一线履职尽责情况,对防火工作中措施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的,追究相关责任。(二)注重建章立制,强化源头管控榆次区国土面积大、山多林茂且多为易燃的油松林,特别在
22、高温少雨多风的春季,一旦出现火情,极易蔓延成森林火灾。针对护林防火新情况、新形势,榆次区委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突出灾前防范,注重建章立制,强化火源管控,切实推动榆次防火工作由被动防守向主动迎战转变。(三)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队伍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通道、瞭望塔等建设。在队伍建设方面,成立100人以上的森林消防大队,以3050人规模组建乡镇半专业队、村级应急小队、重点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专兼职森林草原管护队伍建设。(四)严格值班值守,及时预报预警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应急值守和逐日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严格森林草原火灾归口管理和“有火必报”“报
23、扑同步”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本辖区森林草原防火动态,严禁迟报、瞒报、漏报;随时掌握我区气候发展趋势和天气变化,对高风险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因险设防、因险施策。(五)加强宣传发动,营造防火氛围及时发布封山禁火令,划定禁火区,在全区各村、各居民区显要位置张贴封山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严禁携带火种入山,让禁火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防火必佩戴红袖章,车辆巡查必宣传防火政策“两必”要求,悬挂各类防火宣传牌、宣传标语。为全区专职护林员、制作巡护警示马甲。为各乡镇、行政村配发防火宣传材料和防火宣传喇叭。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采取播放公益广告、发布火险警报、群发手机短信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榆次区 森林 草原 防火 规划 2021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2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