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低碳试点县建设工作方案.docx
《2023年低碳试点县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低碳试点县建设工作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低碳试点县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碳达峰碳中和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县低碳试点县建设工作,加快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可行路径,根据省低碳试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能源低碳发展主线,聚力打造海上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充分释放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
2、,加快LNG接收中心建设,探索开展氢能应用示范,注重科技创新支撑和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海岛现代能源体系,协同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长三角海上清洁能源供应基地、海洋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样板地、低碳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岛低碳共富发展之路,率先在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全省“两个先行”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清洁高效、绿色发展。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打造清洁低碳能源消费结构。贯彻节约优先方针,着力降低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增强能源系统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社会
3、综合效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积极探索绿证、CCER等减排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发展,推动能源领域减碳。坚持科技支撑、数字引领。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新能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先进储能、分布式能源、氢能、海洋能等技术的应用,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强能源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能源系统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加快数字经济在能源供需管理中的应用,为能源高质量发展赋能。(三)建设定位。打造长三角海上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大力挖潜县风能、太阳
4、能和波浪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快打造百万级海上风电基地,积极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研究,加快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进度,挖潜光伏开发资源,推动波浪能等海洋能应用示范,着力构建海上清洁能源开发体系。打造海洋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样板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优化海洋产业全景架构,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低碳提质,重点围绕“港、景、渔、能源、工贸、生态”六大产业,构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沪同城”,牢牢抓住浙沪合作优势和机遇,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地。加快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重点以风电、光伏等可
5、再生能源开发为契机,探索构建以富民为导向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休闲渔业”“光伏+生态养殖”等发展模式创新,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拓宽渔农民增收路径。(四)主要目标。加快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打造以风能、光伏、氢能、海洋能、LNG综合利用、储能技术为一体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到2024年,新能源开发规模不断提升,新能源新增产值达到11亿元以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16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以上。建成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建成新型海洋能示范项目1个、零碳智慧岛示范项目1个。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6、新能源消纳水平显著提高,初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全省海上新能源发展标杆县,走出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绿色低碳共富发展之路。县低碳试点县创建目标表标类别号指标名称年位指标数据备注2021年基准值2022年目标值2023年目标值2024年目标值性指标单位GDP能耗皿标准煤/万元0.330.320.310.29单位GDP能耗降低率%/4.07.8411.53相较于基准值的累计值单位GDP二氧tC02/0.570.540.520.49化碳排放量万元单位GDP碳排放降低率%/5.09.7515相较于基准值的累计降低率GDP增速%/888年均增速单位能源碳排放tC02/吨标准煤1.721
7、.711.691.66别指斤能源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O.130.110.090.07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88.87286258242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千瓦70.7971.0483.29130含海上风电等外送(调)电力O新型储能装机容量7千瓦001.81.81单位供电碳排放降低率%/64.687.795以2021年为基数,不包括外调电力2负荷侧调峰能力达到全社会最高负荷%11.8212.8613.5314.31含小洋山负荷色3LNG综合应用40001指标示范点个数4新能源新增产值元/3.677.3311以2021年为基数5新型海洋能示范项目4OOO1二、重点任务(一)风
8、光氢储,打造海上清洁能源供应基地。1.打造百万级海上风电基地。加快海上风能资源开发,统筹衔接做好项目开发建设和储备工作,推动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实现持续发展。在2#、5#、6#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的基础上,有序推进7#海上风电项目加快建成并网,启动1#、3#、4#、5#二期、8#、沪舟大桥、泗礁等7个海上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结合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工作开展,坚持示范引领、稳步推进,推动百万千瓦级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基地规划布局。积极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研究,推进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技术论证,推动漂浮式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建设。2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积极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创新光伏发电模式。结合海岛优
9、势,充分利用滩涂、废弃宕口等资源,重点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加快建成薄刀咀120MW光伏电站项目。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布局,鼓励分散式、分布式光伏建设,积极推进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鼓励利用工商业企业厂房、车棚和公共建筑等屋顶资源,推动建设一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居民社区、家庭和个人发展户用光伏系统,推动光伏发电入社区、进家庭,实施“屋顶光伏共富工程”,实现分布式光伏的就地消纳和有效利用。在2023年底,县各类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的比例均达到国家能源局要求,成为全国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3 .积极探索氢能应用示范。以打造氢能海上供应链为契机,充分利用风电、光伏等富余电力资源,在
10、洋山区域探索开展绿电制氢试点与应用场景示范基地建设。在滩浒岛上谋划布局基于风电和光伏的制氢工厂,探索发展氢能制备、储运及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构建氢能安全、高效运输体系。4 .加快推进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在电源侧,原则上新增新能源项目按照15%装机容量配建储能设施;在输电侧,谋划布局12座储能电站,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电网调峰能力;在配电侧,有序推进储能型变电站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引导新能源开发企业研发适合海岛特色的储能技术,与新能源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新型储能设施。建立共享储能电站,以电网为纽带,资源整合服务于网内新能源,推动“源网荷储”能力释放。(二)绿富同兴,培育发展海岛新能源产业链。1.构建海上风
11、电全产业链格局。以协同打造“海上风电基地,岸上产业园区”为目标,以大小洋山岛为重点,发挥接沪发展优势,重点培育打造大型风力发电铸件、轴承、齿轮箱、变流器等风电关键零部件产业布局,推动风机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项目和方形模组电池生产线项目在竦落户。同时,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探索在洋山区域打造风电装备制造出口基地。加快洋山海上运维基地建设,实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电机组状态评价与诊断、风电机组维护、升压站维护、海缆维护、备品备件供应等“一站式”运维服务。2建立健全光伏产业链。加快整合本岛存量工业用地,培育建设新能源产业特色园区,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化光伏生产设备等光伏电站配套
12、产业。加强与央企名企等龙头大企合作,重点培育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智能光伏储能一体机、高效光伏并网电源设备,培育新能源集成应用服务一体型企业。3 .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培育建设稳定的新能源领域储能市场,重点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借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储能的大规模需求,争取引进和发展储能核心组件装备制造产业,带动储能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储能应用示范项目的规模化实施,不断完善提升关键技术和设计、安装、维护、运营等服务能力。4 .加快LNG综合利用步伐。强化浙沪新能源领域合作,做大做强油气储运、分拨、交易等业态,推进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依
13、托小洋山天然气储运优势,在小洋山北侧区域或薄刀咀区域谋划LNG燃气发电项目,以缓解洋山深水港用电需求,降低用电成本。多方式多途径实现LNG冷能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全国首个冷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招引冷能低温冷库,争取1-2个冷链物流项目在小洋山区域落地。(三)多措并举,构建经济社会节能增效机制。1.推动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强化管理节能,提高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效管理,严格落实节能审查,严格控制新增用能。针对水产品加工、海洋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开展工业节能,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业能效,推广和发展能源回收和余压余热利用等节能改造技术,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14、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小微园区、工业园区全面实现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鼓励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5 .强化重点企业用能管理。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建立节能激励导向机制,树立行业标杆,推动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将重点用能企业纳入在线监测范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化与省级层面能源“双控”考核体系衔接,落实能耗双控和碳强度考核管理力度。加快淘汰能耗不达标的落后设备,腾出存量用能空间。对重点用能单位推进节能诊断、节能改造等节能服务工作。6 .推进社会多领域节能增效。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倡导绿色低碳节能建筑,推广适配型被动房建筑,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
15、筑一体化应用。加快未来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内多种能源集中供应。加快淘汰高排放车辆,提高燃油品质标准,降低交通能耗水平。7 .积极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深入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把节能降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效提升全民节能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行绿色消费,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四)改革突破,建立完善能源领域体制机制。1.培育绿色能源消费新业态。发展新能源数字化运营系统,推进配电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鼓励各类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在源网荷储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控制等
16、方面提升技术和优化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环境,积极衔接、有序推广国家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部分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8 .推动能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能源要素集约化利用水平。完善能源要素与重大产业项目计划衔接机制,建立“能源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配合能源消费精准控制体系,优先保障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产业用能需求。积极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效标准”制度,深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9 .积极参与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参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工商业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扩大电力直接交易用户数量和交易规模,
17、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重点推进洋山深水港北侧陆域增量配电网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等,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精细化管理和发电量预报等,以降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增强与电网融合度,提高能源系统综合利用率。(五)数智赋能,建设县能源大数据平台。以构建支撑“零碳海岛”“数字海岛”建设的能源大数据平台为目标,充分整合内外已有资源,汇聚多品类能源供应消费、新能源发电、港口岸电、企业用能等核心数据,打造系列数字化应用建设,建设全县域新能源调度控制平台,推进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载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18、建设,最终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能源大数据平台主要以现有数据为支撑,搭建能源看双碳(4个双碳监测应用)、能源看海洋(2个应用)、能源看经济(3个应用)、能源看民生(3个应用),构建县能源大数据平台多维度应用场景,实现从多系统采集基础数据,实现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服务政府监管和企业端自查、分析。实时准确地掌握全县范围内的能源和经济总体可控运行情况,并通过基础数据和经济数据的结合实现对经济形势的预判,加强地区经济刺激和辅助政策的制定,为未来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专栏县能源大数据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全县域沙盘:采用电子沙盘概念,实现全县域地图的展现,并以立体、动感的方式全
19、方位展示已建设、拟建设、已规划项目的整体布局,通过模拟联动的各岛屿间不同项目的连接和联系情况,全方位展示项目的布局和联动,并通过放大单一岛屿的方式直观查看该岛的自然资源和岛屿特色,以及实施项目的具体成效,从全局到局部的全方位查看,使用户更为直观和便捷了解全岛项目落地情况,为后续进行项目规划提供更为有效辅助决策平台。能源看双碳场景:主要建设岛屿能源数智驾驶舱、岛屿碳排监测分析、绿华-花鸟双岛零碳联动、花鸟零碳智慧网红岛等4个主要应用场景。能源看海洋场景:主要建设海上风电产业融合、滩涂渔光互补等2个主要应用场景。能源看经济场景:主要建设中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港口岸电特色应用、产业链景气指数等3个主要
20、应用场景。能源看民生场景:主要建设屋顶光伏共富工程、县域零碳出行监测、电力灾害指南针等3个主要应用场景。(六)创新驱动,搭建低碳领域科技创新体系。1.科技赋能海岛低碳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体制变革,聚焦主导产业链薄弱缺链环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减排潜力大、先进适用、成熟可靠,同时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良好的低碳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加速形成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成果对接,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每年发布科研成果5
21、项以上,推动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制造业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2项。2 .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借助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骨干企业等优势单位资源,围绕海上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海洋能等关键领域培育创新载体,探索搭建一批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层次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突破一批海洋新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3 .搭建多方科技合作模式。借助浙沪合作平台和东海实验室力量,聚焦海洋资源绿色开发,推动波浪能等海洋能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联
22、合重点研发企业推进海洋能技术应用。建设基于海岛能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平台以及新能源综合服务平台,以“揭榜挂帅”方式推进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力争在海岛新能源科技前沿早日取得突破性成果。与国内顶尖研发机构和高校联合创建绿色能源国家级实验室,争取在海洋碳汇发展、能源绿色转型、能源高效利用、绿色能源开发、海洋碳捕捉等方面,攻关一批技术。(七)协同发展,推动其他领域绿色低碳转型。1 .加快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升级。全面排摸高耗低效企业,在省制造业高耗低效企业分区域分行业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海岛地区低效工业用地开发利用改革试点,全面摸清工业企业实际用地、用能情况,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低碳 试点 建设 工作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