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梁板结构.ppt
《第1章:梁板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梁板结构.ppt(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第1章 梁板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第1章 梁板结构,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本章重点,1.熟练掌握整体式单向梁板结构的内力按弹性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建立折算荷载、塑性铰、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等概念;掌握连续梁板截面设计特点及配筋构造要求。2.熟练掌握整体式双向梁板结构的内力按弹性及按极限平衡法的设计方法;掌握其配筋构造要求。3.掌握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受力特点、内力计算和配筋构造要求。4.了解雨篷梁的设计计算方法,特别是对其整体倾覆验算的要求。,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结构形式组成:梁+板,可有板无梁。形式
2、:楼盖、屋盖、阳台、雨篷、楼梯、片筏基础等。,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按施工方法分类装配式:预制板+现浇(或预制)梁。装配整体式:预制楼面上做刚性面层。刚性面层:40 mm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现浇式:板与梁钢筋交织,混凝土同时浇捣。这是本章学习的重点。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分类,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单向板肋形楼盖,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井式,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无梁楼盖,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结构布置方法,主 页,目
3、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梁板内力计算方法,按弹性理论计算 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下例情况下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和疲劳荷载作用的楼盖;(2)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高要求的楼盖;(3)处于侵蚀性环境及负温下的楼盖。,按塑性理论计算方法,单向板肋形楼盖按线弹性的计算,计算单元的确定,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相邻两跨跨长相差10时,按等跨计算。五跨以上按五跨计算。,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计算跨度,主 页,目 录,帮
4、助,上一章,下一章,荷载,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3)折算恒载与折算活载,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内力计算及组合,内力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25跨等跨梁板内力见教材附录7。内力要根据荷载最不利布置组合计算。,恒载一次布置,活载分跨布置再组合,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配筋计算,配筋计算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有关章节。配筋时用的弯矩和剪力值按如下方法确定:,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单向板肋形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计算单元及荷载(1)计算单元:与弹性方法相同。(2)计算跨度:,边跨,中间跨,(3)荷载:用实际恒载与实际活载。,
5、且,(板),(梁),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塑性铰,混凝土开裂后,截面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称应力发生了重分布。钢筋屈服后,在荷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截面的变形可以急剧增大,称出现了“塑性铰”。,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塑性铰可分为拉铰(受拉钢筋屈服)和压铰(受拉钢筋不屈服),拉铰转动量大于压铰。,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内力重分布,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内力重分布使弹性计算中弯矩最大截面内力减少,弯矩较小截面的内力增大,相当于弯矩调幅。由于塑性铰的转动是有限的,因此调幅量也有限。,弯矩调幅法,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
6、一章,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也可近似取用考虑荷载最不利布置按弹性方法算得的剪力值。,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表1.2.1 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表1.2.2 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3章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跨方向布置。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 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 座计算弯矩都
7、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1)配筋计算特点,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2)构造要求,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 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及120 mm。受力钢筋一般用HPB300级钢筋,直径常用8 mm、10 mm,70 mm 间距200 mm。受力钢筋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钢筋的弯起、切断 见教材。支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分布筋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每米不小于4根,直径常为8 mm,且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
8、.15%。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应配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应设附加钢筋。,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次梁,(1)配筋计算特点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章计算,斜截面按第5章计算。,(2)构造要求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20、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q/g 3时,可按教材中图1.2.16确定。,主 页,目 录,帮 助,上一章,下一章,主梁,(1)计算特点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配筋按教材第4章计算,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板结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