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力,含义: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三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原始社会:石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出现,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解析与探究:中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金榜83页,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材质、工艺、牵引动力)农具的进步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种进步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得以保证。,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请举例说明),生产资料,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治的核心是调整生产关系,从内容上看,调整生产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1)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改革土地政策。(2)调整产品分配形式,即改革赋税制度。(3)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主
3、要表现为整顿吏治,调整对人民的统治,加强军队建设等。联系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等。,石器时代(渔猎社会)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农业社会)技术社会形态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工业社会)电子时代(信息社会)生物时代(生物社会),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生物社会,经济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两种划分方法:,农业生产四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传统农业是以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为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以资本和科技要素为主的农业。,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何区别?,中国南北方饮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什么启示?,一、农业的起源,农业生产受自然
4、环境影响,启示:,(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B C D,体验高考,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生产工具生产力的主要标志,(1)农耕工具,(2)灌溉工具:_、_,木、石、骨,木、石、骨、蚌,青铜农具,铁,牛,铁,牛,曲辕,翻车 筒车,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5、生产模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精耕细作(或称集约式农业),指农业上采取各种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产出的耕作方式。东亚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区,与北美粗放农业有所不同。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称“粗放农业”(成因?),所谓“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二: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属于粗放经营)-铁犁牛耕(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 模式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