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利尿药.ppt
《第23章利尿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章利尿药.ppt(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十三章利尿药和脱水药,本章重点,掌握利尿药的分类、各类的代表药、药物作用部位及机制,利尿药定义及分类,利尿药是作用于肾,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用于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等的治疗。,离子转运抑制剂,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作用髓袢升枝粗段的髓质和皮质部),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氯肽酮、苄氟噻嗪(作用远曲小管近端),低效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喋 啶、阿米洛利(作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利尿药,肾小球滤过 尿液的生成 肾小管和集合管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一、肾脏泌尿生理及利尿药作用部位,肾髓质、肾皮
2、质、肾单位,血液流经肾小球 滤过而形成原尿。凡能增加肾血流量及有效滤过压的药物当可利尿。如氨茶碱,通过增加心肌收缩性,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而利尿。,(一)肾小球的滤过,正常人每日形成180升原尿,进入输尿管的终尿每日仅12升,约99%的原尿在肾小管被再吸收。常用的利尿药多数是通过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及水的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的。,1近曲小管 此段再吸收Na+约占原尿Na+量的60%65%,原尿中约有85%的NaHCO3及40%NaCl、60%的水在此段被再吸收。,(二)肾小管的重吸收,抑制碳酸酐酶(CA)使 H+生成减少,H+-Na+交换减少,Na+排出减少而利尿,但由于以下各段对 Na+
3、的再吸收代偿性增多,故利尿作用弱。又由于HCO3-排出较多,易致代谢性酸中毒。,2.髓袢升枝粗段的髓质和皮质部,再吸收原尿中30%35%的Na+,而不伴有水的再吸收。髓袢升枝粗段NaCl的再吸收受腔膜侧K+-Na+-2Cl-共同转运(co-transport)系统所控。,肾小管髓袢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髓袢升支远曲小管集合管,当髓袢升枝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对NaCl的再吸收被抑制时,肾的稀释功能降低;同时肾的浓缩功能也降低(髓质高渗区不能维持),排出大量渗透压较正常尿为低的尿液,引起强大的利尿作用。,1)远曲小管近端 再吸收原尿Na+约10%,是噻嗪类中效利尿药
4、等的作用部位,通过抑制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远曲小管近端)NaCl共同转运系统,使Na再吸收减少,使肾的稀释功能降低,但不影响肾的浓缩功能。,3.远曲小管及集合管,2.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再吸收原尿Na+5%,通过 H+-Na+交换 K+-Na+交换醛固酮调节 由于该段Na+、K+经Na+、K+离子通道转运有一定限度,因此这类药物的利尿作用较弱。,抑制碳酸酐酶,一,氨苯喋啶阿米洛利,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直接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和促进它们排泄分类 药物 尿电解质排泄 排钠力 作用部位 Na K CI 高效类(呋喃苯+23 髓袢升支 胺酸)粗段髓质 利尿酸+23 和皮质部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 利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