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有效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最大程度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快速反应。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机制,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环节高效衔
2、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明确职责,分级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明确各市级部门及各区人民政府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过程中的职责,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体系,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和发挥各部门及各区人民政府作用。(3)科学处置,整合资源。采用先进的监测、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环境应急专家的参谋作用,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科学处置。充分利用专业和企业救援力量,整合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应急物资信息,并充分发挥其作用。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
3、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和管辖海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本预案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因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本预案规定执行。核与辐射事故、海上船舶污染事故、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1.5 事件分级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
4、等级。1.6 预案体系本预案是本市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与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本预案对各区人民政府制定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成员单位制定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具有指导作用。2组织体系2.1 市级应急指挥机构2.1.1 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是处置XX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市指挥部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研究制定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措施;研究拟定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规划、计划、方案;负责跨省或直辖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工作;组织开展本市特别重大、重大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指导事
5、发区开展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必要时组织开展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工作;负责所属应急救援队伍、所需应急物资装备的建设管理工作。2.1.2 成员组成市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单位组成。总指挥由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生态环境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XX海事局和各区人民政府,根据处置需要可
6、对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和补充。2.1.3 办事机构及职责市指挥部下设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市指挥部的办事机构。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市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综合协调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负责开展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修;指导各区、各市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督促有关方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和市指挥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部署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值守、预判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开展应急演练、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承办市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7、。2.2 区级应急指挥机构各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区内较大及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并制定各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负责开展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善后处置和环境修复工作;负责所属应急救援队伍、所需应急物资装备的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各区人民政府要求或应急工作需要,市指挥部办公室可派出工作组对各区人民政府的应急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及调查。2.3 现场指挥机构2.3.1 现场指挥机构设置(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市指挥部就近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指挥部总指挥
8、任现场总指挥,由市指挥部副总指挥任现场副总指挥,各工作组为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相关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市指挥部就近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指挥部总指挥任现场总指挥,或授权有关市指挥部负责同志任现场总指挥,各工作组为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相关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3)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生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当发生超出事发区应急处置能力时,根据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的申请或者实际工作的需要,市指挥部办公室可派出工作组加入指挥部指导或参与应对处置工作。必要时,由市指挥部
9、视事故情形接替区指挥部负责应对处置工作。2.3.2 现场应急指挥部工作职责及要求(1)根据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快速研判结果,组织研究并确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2)组织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调动应急救援队伍,调集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开展应急处置和污染控制工作;(3)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应急监测、人员避险及救助、应急保障、信息发布等工作;(4)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件处置进展,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并有可能超出自身处置能力时,应立即报请相关部门请求增援。3监测与预警3.1 风险防控各区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园区、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督检查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
10、突发环境事件隐患。3.2 监测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并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应急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应当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市指挥部办公室及各区人民政府需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核实,并进行初步研判,根据研判结果确定是否进行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3.3 预警当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受体或敏感目标即将受到污染物影响或者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增大时,经研判后确定预警信息内容,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3.3.1 预警级别事件预警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高到
11、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332预警发布与解除(1)预警发布若可能发生一般或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由各区负责发布预警,并将相关情况上报市指挥部办公室;若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市人民政府名义或由市人民政府授权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预警。(2)预警解除当突发环境事件不可能发生或者已经无法造成风险受体或敏感目标污染的情况下,由预警发布单位宣布解除预警。3.3.3 事件预警信息内容、渠道(1)预警信息发布内容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类别、可能影响范围及时间、警示事项、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2)预警信息发布、调整、解除渠道预警信息可通过广播
12、、电视、报刊、互联网、警报器、宣传车、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当面告知等渠道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3.3.4 预警行动市指挥部办公室及各区人民政府对收集到的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采取措施控制事件苗头或组织开展环境监测,适时掌握污染动态。发布预警后,相关部门做好人员、物资的准备工作以及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4应急处置4.1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时限和流程相关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研判,按照接报即报、随时续报的原则报送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通报
13、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和部门。对初步认定为一般或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发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30分钟内电话、1小时内书面向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30分钟内电话、1小时内书面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对初步认定为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发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30分钟内电话、1小时内书面向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同时上报生态环境部,并对事件的进展和处置结果随时续报。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30分钟内电话、1小时内书面向市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
14、级别报告信息。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当按照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一)对饮用水水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二)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三)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四)有可能产生跨省或直辖市影响的;(五)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六)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进行首次上报,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起因、事件类型、信息来源、事发时间和地点、人员伤亡、事件调查基本情况
15、、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有关处置进展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4.1.3信息通报因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由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海事等有关主管部门及时通报同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政府。
16、4.2 先期处置421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迅速核实突发环境事件基本信息,在初步研判后,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第一时间赴突发环境事件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包括采取措施控制或切断污染源,避免污染物向外环境扩散,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灾害发生。同时,指挥协调区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做好周边群众的安全防护和情绪安抚工作,并随时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先期处置情况。4.2.2市指挥部办公室接收到信息后立即进行初步研判,必要时通报各成员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准备。4.3 响应分级和启动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分为I级、11级、In级、W级四个等级。初判属于特别重大、重大突
17、发环境事件,需要分别启动I级、11级响应,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属于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需要分别启动11I级、IV级响应,由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当发生超出事发区应急处置能力时,根据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的申请或者实际工作的需要,市指挥部办公室可派出工作组加入指挥部指导或参与应对处置工作。必要时,由市指挥部视事故情形接替区指挥部负责应对处置工作。对跨省或直辖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按照已经签订的相关应急联动协议执行。4.4 响应措施(1)应急监测开展事件影响区域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开展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饮用水水质监测等工作;提供气象监测和预
18、报服务;提供地震等灾情预报。应急监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2)污染处置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由事发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事发地所在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制订综合治
19、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3)转移安置人员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情况及污染扩散等情况,采取个人防护、就地防护等措施,必要时提出疏散建议,明确疏散范围和疏散方式,组织具体疏散,确保疏散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条件。(4)医疗救助对突发环境事件中已
20、经受到污染伤害或疑似受害人员开展现场急救,或转送受害人至各医疗机构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5)应急保障对事发地及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或穿行;通过发布绕行方案等方式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相关物资、设备等供应。(6)市场监管和调控密切关注受事件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突发 环境 事件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