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质量奖 :制造业评审规范.docx
《省长质量奖 :制造业评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长质量奖 :制造业评审规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省长质量奖:制造业评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XX省省长质量奖制造业组织的评审要素和评审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省省长质量奖制造业组织的评审工作,也可用于制造业组织追求卓越的自我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3TXXXXXXX.1XX省省长质量奖第1部分:评审总则DB43TXXXXXXX.2XX省省长质量奖第2部分:评审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19580-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XX省省长质量
2、奖hunanprovincialgovernorquaIityaward由XX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用于表彰在XX省登记注册,实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的组织,以及为XX省质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4评审要素XX省省长质量奖制造业组织评审要素包括质量提升、创新发展、品牌影响和组织效益、质量管理模式五部分,由5个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组成,形成依次展开的关系,各级评审指标及其权重按表1的规定。表1XX省省长质量奖制造业组织评审指标一级评审指标二级评审指标三级评审指标1.质量提升(360分)
3、1.1质量安全(30分)1.1.1质量责任(15分)LL2风险管理(15分)1.2质量战略(50分)1.2.1战略制定(25分)1.2.2战略实施(25分)L3质量诚信(10分)1.3.1信用体系(5分)1.3.2信用评价(5分)一级评审指标二级评审指标三级评审指标L质量提升(360分)1.4质量管理(70分)14.1质量制度(15分)1.4.2现场管理(15分)L4.3质量数字化(15分)L4.4质量追溯(10分)L4.5激励考核(15分)L5产业链质量协同(30分)1.5.1供方质量(10分)L5.2质量模式推广(10分)1.5.3质量协同改进(10分)1.6质量文化(40分)1.6.1文
4、化建设(15分)L6.2文化传播(15分)1.6.3文化发展(10分)1.7质量教育(30分)1.7.1教育培训(20分)L7.2职业发展(10分)1.8质量基础(40分)1.8.1标准化(10分)L8.2计量(10分)1.8.3检验检测(10分)L8.4认证认可(10分)1.9质量改进与提升(20分)1.9.1质量改进活动(10分)1.9.2质量改进组织(10分)Llo质量水平(40分)关键指标(15分)1.10.2质量荣誉(15分)L10.3顾客满意度(10分)2.创新发展(120分)2.1创新能力(50分)2.Ll创新投入(10分)2.L2创新平台(10分)2.L3创新激励(5分)2.1
5、.4发明专利(10分)2.L5科研项目(5分)2.L6标准化成果(10分)一级评审指标二级评审指标三级评审指标2.创新发展(120分)2.2管理经营创新(20分)2.2.1质量方法与工具(5分)2.2.2质量管理模式(5分)2.2.3经营模式(5分)2.2.4快速响应能力(5分)2.3创新成果(30分)新产品认定(10分)2.3.2核心技术或业务(10分)2.3.3创新奖励(10分)2.4市场价值(10分)2.4.1核心技术的市场价值(5分)2.4.2新产品销售额(5分)2.5社会价值(10分)2.5.1核心技术的社会价值(10分)3.品牌影响(120分)3.1品牌定位(30分)3.1.1目标
6、市场(7.5分)3.1.2品牌识别(7.5分)3.L3品牌规划(7.5分)3.1.4市场定位(7.5分)3.2品牌管理(40分)3.2.1品牌管理机构(5分)3.2.2品牌架构策略(5分)3.2.3品牌管理与运营(20分)3.2.4品牌建设评估(5分)3.2.5品牌危机管理(5分)3.3品牌保护(10分)3.3.1商标注册(2分)3.3.2版权保护(2分)3.3.3专利保护(2分)3.3.4品牌声誉保护(2分3.3.5法律维权(2分)3.4品牌认可(40分)3.4.1主品牌影响(10分)3.4.2市场规模与份额(10分)3.4.3品牌合规(5分)品牌荣誉(10分)3.4.5品牌价值(5分)一级
7、评审指标二级评审指标三级评审指标4.组织效益(200分)4.1财务指标(80分)4.1.1财务绩效(60分)4.1.2税收贡献(20分)4.2绿色指标(20分)4.2.1能耗指标(10分)4.2.2建设用地产值(10分)4.3社会责任(50分)4.3.1社会责任报告(10分)4.3.2公益活动(15分)4.3.3行业引领(25分)4.4社会效益(50分)4.2.1员工满意(25分)4.2.3社会影响(25分)5.质量管理模式(200分)5.1形成过程(20分)5.1.1战略匹配(IO分)5.1.2经营需要(10分)5.2系统模型(40分)5.2.1理论基础(10分)5.2.2系统逻辑(30分)
8、5.3典型做法(40分)5.3.1方法工具(15分)5.3.2实战案例(25分)5.4应用成效(50分)5.4.1质量竞争力(30分)5.4.2经营效益(20分)5.5推广价值(50分)5.5.1独特创新(20分)5.5.2复制推广(30分)5评审要求41质量提升5.1.1 质量安全5.1.1.1 质量责任。a)应建立完善企业质量责任体系,企业履行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b)应系统地关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c)应实施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质量考核及岗位质量规范等相
9、关制度。d)应履行质量担保责任、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5.1.1.2 风险管理。a)应具有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b)应收集、识别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信息;c)应分析、研判质量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质量安全隐患;d)应建立完善质量安全风险应急处理机制。5.1.2 质量战略5.1.3 .1战略制定。a)应确定企业的XX、愿景和价值观。b)应将质量追求与质量发展纳入企业总体战略。c)应制定质量战略或规划,质量战略目标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5.1.2.2战略实施。a)应确保质量战略目标实现所需的财务等资源投入。b
10、)质量战略目标应分解并得到实施。c)应分析实施质量战略产生的近期效果和长远影响。d)质量战略应持续改进。5.1.3质量诚信5.1.3.1信用体系。a)应建立质量诚信管理相关制度,并推动实施。b)应树立质量诚信意识,开展质量承诺、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等。c)应定期发布本企业质量信用报告,执行重大质量事故主动报告制度。5.1.3.2信用评价。应开展社会信用的评级,质量信用记录及外部评价情况良好。5.1.4质量管理5.1.4.1质量制度。a)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或部门,并与组织战略及生产经营情况相匹配。b)应建立覆盖组织运营全过程和所有部门的质量管理制度。5.1.4.2现场管理。应运用成熟的管理制度
11、、方法和工具对生产或服务现场进行质量管理。5.1.4.3质量数字化。a)应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b)应建设质量管理大数据(数字化)平台,实现质量形成过程显性化、可视化。c)应对研发、设计、采购、生产、检测、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业务全过程全链条数据进行采集检测分析。d)应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5.1.4.4质量追溯。应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信息追溯。5.1.4.5激励考核。应建立内部员工质量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5.1.5产业链质量协同5.1.5.1供方质量。应建立供方质量考核、评价和保证制度
12、。5. 1.5,2质量模式推广。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应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更制推广。6. 1.5.3质量协同改进。a)应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之间质量信息交流和质量协同改进。b)应开展重大质量创新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攻关,解决行业共性质量难题,在促进企业及行业质量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c)应广泛开展大规模群众性质量活动并取得成效。7. 1.6质量文化7.1.1.1 文化建设。a)高层领导应重视并亲自推动质量工作。b)应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7.1.1.2 文化传播。a)应建立推动质量文化的相关制度机制。b)质量文化应被本企业全体成员所接受,并共同遵守。c)应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和弘扬工匠精
13、神。5.1.6 .3文化发展。应对质量文化建设成效进行评估。5.1.7 质量教育5.1.7.1教育培训。a)应制定各种质量培训计划,通过分层施教,分人施教,对企业内各层次人员开展系统、定期的质量培训教育。b)应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使用,拥有一大批稳定的熟练技术工人,关键岗位人员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c)应注重产业工人和一线员工职业技术培训,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质量意识。5.1.7.2职业发展。应建立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设立职业发展通道,实施职业生涯有效管理,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实施包括质量关键人员培养计划。5.1.8质量基础5.1.8.1标准化。应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
14、工作体系,执行的产品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化工作。5.1.8.2计量。应建立完善的计量体系,计量能力和水平突出。5.1.8.3检验检测。宜拥有与组织经营管理及战略发展相匹配的检验检测能力。5.1.8.4认证认可。应有效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5.1.9质量改进与提升5.1.9.1质量改进活动。应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的质量改进活动,成效显著。5. 1.9.2质量改进组织。应开展质量提升小组(QC小组)或跨部门改进团队活动,成效显著。6. 1.10质量水平6.1.1.1 关键指标。a)应与国内外同类产品
15、相比,分析产品质量合格率、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水平及其趋势,可靠性等关键质量指标的水平及其近五年趋势。b)应提供主导产品执行标准的技术水平及获得认证情况。c)应提供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质量奖数量与等级。6.1.1.2 质量荣誉。应提供获得过国内外质量相关奖励或荣誉。6.1.1.3 顾客满意度。a)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系统。b)应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服务相比,开展主导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及趋势分析。57创新发展5.2.1创新能力5.2.1.1创新投入。与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近三年在研发方面的经费投入及其占销售收入比例、人员配置情况。5.2.1.2创新平台。a)应建立以市场为
16、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b)应提供创新平台名称、任务及开展工作情况。5.2.1.3创新激励。应制定、实施改进和创新激励制度,提供所需资源投入,引进和培育科技领军团队和人才。5.2.1.4发明专利。应与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比较,提供企业拥有技术专利的数量和水平,累计拥有有效的国内、海外发明专利数量。5.2.1.5科研项目。应提供承担或参与省级、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情况。5.2.1.6标准化成果。应提供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技术标准制修订数量。5.2.2管理经营创新5.2.2.1质量方法与工具。应针对具体质量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技术或工具,并取得实际效果,具备推广应用
17、价值。5.2.2.2质量管理模式。应提出质量管理制度、方法和模式上的创新。5.2.2.3经营模式。应实施创新性的经营模式,如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5.2.2.4快速响应能力。应创新实施灵活弹性的敏捷管理方式,快速响应市场变化。5.2.3创新成果5.2.3.1新产品认定。应与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提供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能力及新产品产值率。5.2.3.2核心技术或业务。a)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而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b)应对核心技术实施知识产权保护。c)关键核心技术应实现自主可控。d)应实现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重大
18、颠覆性技术的突破。5.2.3.3创新奖励。应提供核心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的数量与等级。5.2.4市场价值5.2.4.1核心技术的市场价值。a)应提供核心技术为企业和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情况,包括通过技术转让、增收节支、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获得的新增利润、税收的金额,以及其他社会方面由于使用该项技术而产生的经济收益。b)应提供核心技术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促进情况,如适应市场需求、替代进口产品、突破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等。5.2.4.2新产品销售额。应提供近三年新产品/服务销售额及占销售收入比例的水平与趋势,且与竞争对手或行业标杆对比情况。5.2.5社会价值企业创新发展,其核心技术的社会
19、价值应包括:a)核心技术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b)核心技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c)核心技术在提高国防能力、保隙国家和社会安全中发挥作用;d)核心技术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中发挥作用。耳M品牌影响5.3.1品牌定位5.3.1.1目标市场。应确定品牌的目标消费者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偏好和购买行为,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5.3.1.2品牌识别。应通过品牌名称、标志、口号等来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独特卖点,使消费者能够快速识别并记住品牌,应明确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和价值主张。5.3.1.3品牌规划,应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品牌发
20、展战略规划并实施。5.3.1.4市场定位。应确定在目标市场中的具体定位位置,如高端市场、大众市场、性价比市场等不同维度的定位5.3.2品牌管理5.3.2.1品牌管理机构,应建立品牌管理组织体系,设置品牌管理部门与工作团队,配备专业人员。5.3.2.2品牌架构策略。明确品牌架构策略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效果5.3.2.3品牌管理与运营。a)应制定品牌规划,提供基于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运营的做法。b)应通过品牌推广投入经费及占销售收入比例。c)应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5.3.2.4品牌建设评估。应对品牌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改
21、进品牌发展策略。5.3.2.5品牌危机管理。a)应妥善处理顾客投诉,确保投诉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不满和业务流失。b)应构建有效的品牌危机处理机制,妥善处置突发的品牌危机事件。c)应采取有效的品牌保护措施,防止品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及品牌自身利益。5.3.3品牌保护5.3.3.1商标注册。应通过注册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品牌,确保他人无法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以防止混淆和侵权。5.3.3.2版权保护。品牌所有者可以注册和登记相关作品的著作权,以确保他人无法未经授权使用、复制或传播这些作品。5.3.3.3专利保护。品牌拥有独特的发明、创新技术或设计,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以确保
22、他人无法未经授权使用、制造或销售与专利权相关的产品或技术。5.3.3.4品牌声誉保护。企业应通过品牌管理、维护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来保护品牌声誉,以防止虚假宣传、质量问题等影响品牌形象的行为。5.3.3.5法律维权。品牌权益受到了侵犯,应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包括发出警告函、提起诉讼、请求赔偿等。5. 3.4品牌认可5.3. 4.1主品牌影响。应提供主品牌目前在市场上的影响,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形象等。5.3.4.2市场规模与份额。a)应提供主营业务近三年市场占有率水平及趋势,以及与竞争对手或行业标杆对比情况。b)应提供主导产品/服务近三年国内市场情况及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长质量奖 :制造业评审规范 省长 质量 制造业 评审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