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稿).docx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稿).docx(8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1适用范围1-1.2 工作原则1-1.3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分类分级3-1.4 分级应对与响应分级4-1.4.1 分级应对4-1.4.2 响应分级5-1.5 应急预案体系6-应急预案6-1.5.2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7-2组织指挥体系8-2. 1领导机构8-2.2 专项指挥机构8-2.3 现场指挥机构9-2.4 专家组10-3运行机制10-3. 1风险防控10-3.2 监测预警12-监测12-预警12-3.3 应对处置15-信息报告15-先期处置17-指挥协调18-处置措施19-3.3.5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23-3.3.6紧急状态24-3.3.7应急结束2
2、4-3.4 恢复重建25-3.4.1 善后处置25-恢复重建25-调查评估26-4准备与支持26-4. 1人力资源26-4.2 财力支持28-4.3 物资装备29-4.4 医疗卫生保障29-4.5 交通运榆保障29-4.6 人员防护保障30-4.7 通信保障30-4.8 公共设施保障31-4.9 科技支撑31-32-5预案管理5. 1预案编制32-5.2 预案审批与衔接32-5.3 预案演练33-5.4 预案评估与修订34-5. 5宣传和培训35-5.6责任与奖惩36-6附则36-7附件37-1.1 1省政府突发事件分级响应措施37-1.2 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和主要牵头部门38-1.3 突发
3、事件应急保障工作牵头协调部门和支持部门43-1.4 XX省突发事件分级标准44-1.5 突发事件应对相关单位职责72-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84-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为适应新形势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做好我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各项防范准备,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XX省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应急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1 适用范围本
4、预案是我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纲,指导全省突发事件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以及恢复重建等工作。1.2 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事件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坚持统一领导、联防联动。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行业(领域)部门分类管理、源头防控,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的作用,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3)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省委、省政府统筹指导,协调全省资源予以支持。在事发地党委领导下
5、,政府全面负责组织应对工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统一调度使用应急资源。注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4)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抵御各类风险的综合防范能力。(5)坚持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建立健全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以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应急力量体系,健全完善各类力量快速反应、联动协调机制,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6)坚持依法规范、科技支撑。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6、推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7)坚持公开透明,正确引导。及时、准确、客观、统一发布权XX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有序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1.3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我省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类别:(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
7、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工矿商贸企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民航、铁路、道路等交通运输事故,供水、供电、供油、供气、供热、通信等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事件、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油气供应中断突发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
8、安全事件、舆情突发事件等。上述各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突发事件同时发生,或者引发次生、衍生或耦合事件,要具体分析,统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造成损失、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由高到低一般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n级)和一般(IV级)。各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依据国家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执行,在相应省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中予以明确。1.4 分级应对与响应分级1.4.1 分级应对突发事件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类应对、联防联动的原则。初判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省政府在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统一指挥协调下组织应对处置
9、。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省政府组织应对。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事发地设区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发生一般突发事件,由事发地县级政府负责应对。当突发事件超出属地政府应对能力时,由上一级政府提供支援或者负责应对。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政府负责应对,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政府共同负责应对。涉及跨行业(领域)的,按分级应对原则由事发地政府指定的牵头单位负责应对,相关部门(单位)配合。1.4.2 响应分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等根据突发事件初判级别、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预期影响后果,综合研判确定本层级响应级别。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重点地区、重点时
10、段、重大活动期间的,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响应级别。我省应急响应分级按以下对应层次实施: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省委、省政府启动I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省政府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启动I级或11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突发事件,事发地市级政府启动本级应急响应,省政府启动In级或IV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县级政府启动本级应急响应,省政府、事发地市级政府酌情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省级I级应急响应,由省委、省政府决定,省政府主要领导组织指挥,必要时省委主要领导组织指挥;启动省级11级应急响应,由省政府决定,省政府分管领导组织指挥,必要时省政府主
11、要领导组织指挥;启动省级In级应急响应,由省政府办公厅决定,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牵头部门主要领导组织指挥,必要时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组织指挥;启动省级IV级应急响应,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牵头部门决定,该部门分管领导组织指挥,必要时该部门主要领导组织指挥。(省政府突发事件分级响应措施详见附件7.1)1.5 应急预案体系省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制定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为应急预案提供支撑的应急工作手册和应急行动方案。应急预案(1)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全省协助应对各类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2)省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12、专项预案是为应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某一类型突发事件或针对应急保障工作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单位)职责的工作方案。应急保障类预案包括交通运输、医学救援、能源供应、通信保障、现场信息、抢险救援物资装备、自然灾害救助(生活保障)、社会秩序、新闻宣传等。应急保障工作牵头协调部门和支持部门(详见附件7.3),组织编制本级保障类应急预案,作为专项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衔接。(3)省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预案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部门(单位)根据省总体应急预案、省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单位)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订的应急预案;一类是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某一类型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13、。(4)突发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各市级政府制订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县级政府及其基层组织制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订的应急预案。152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应急工作手册是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自身承担职责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的工作安排,是本部门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指引。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编制相应的应急工作手册,把每一项职责任务具体化,明确工作内容和流程,并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
14、。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涉及有关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单独编制应急工作手册,也可将有关内容融入预案合并编制。应急行动方案是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救援队伍、保障队伍、专家队伍等按照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手册或上级指挥机构要求,为执行具体任务并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工作方案。应急行动方案要明确队伍编成、力量预置、指挥协同、行动预想、战勤保障、通信联络等具体内容,以及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和实施步骤。2组织指挥体系2.1 领导机构在省委领导下,省政府是全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行政领导机构。省政府主要领导全面负责,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部署和推动全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分管领导按照工作分工在相应的突
15、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兼任职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的决策部署,统筹制定分管领域应急管理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应急体系规划、风险防控、应急准备、考核等重大问题,组织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2.2 专项指挥机构省政府根据我省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需要,设立专项指挥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和应对处置组织指挥工作。总指挥由省委、省政府指定的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承担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职责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综合工作由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牵头部门承担,并做好与相关专项指挥机构的衔接。(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和主要牵头部门见附件7.2)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分别设在相应牵头部门和单
16、位,指挥场所在牵头部门和单位开设。如果条件不具备,则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决定,在适当地方开设,充分利用现有指挥系统,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发生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尚未涵盖的突发事件时,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或省委、省政府常务会议根据事件性质和工作需要,指定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和相应指挥机构组成,或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应对处置工作。省政府与毗邻省级行政区加强应急交流合作、协调联动,当相邻省区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请求支援,或国家突发事件指挥机构协调增援时,我省应急力量在省政府统一组织下实施应急支援。省内市县两级政府加强与毗邻行政区域的沟通衔接,建立完善一定层级、一定范围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跨区
17、域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2.3 现场指挥机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设立由本级政府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现场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灾害监测、抢险救援、交通管制、医疗卫生、善后处置、信息发布及新闻宣传、生活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和恢复重建、专家支持、调查评估等工作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政府设立现场指挥机构;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市级政府可设立现场指挥机构;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政府视情设立现场指挥机构。切实加强党对应急指挥工作的领导,现场指挥机构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办法(试行)有关要求,成立临时党组织,加强思想
18、动员、作风监督、纪律监督和廉政监督,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2.4 专家组省市县三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专项指挥机构,建立突发事件防范应对专家库,事发后根据需要抽调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调查评估等决策咨询服务工作。省政府应急管理部门XX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省级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研究应急管理重大问题,提出全局性、前瞻性政策措施建议。2.5 机制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对处置、恢复重建等机制。3.1 风险防控(1)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调查和评估制度,依法对各类风险点、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排查、辨识、评
19、估、分级、登记,建立台账和数据库,按照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督促有关单位采取安全监控和防范措施,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和趋势分析,研究制定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牵头部门于每年年底对下一年度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预测,并跟踪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建议,报本级政府,并抄送本级应急管理部门。(2)省市县三级政府统筹建立完善社区、村、重点单位网格化风险防控体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对重大风险点和危险源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和隐患,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普遍性和
20、倾向性社会问题,要研究采取政策、法律等治本措施,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必要时,立即向本级政府报告,并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地区的政府通报。(3)重点核设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库、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重大油气输送管道、重大油气储运设施、铁路客运专线和繁忙干线、城市轨道交通、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大型桥梁、重要通信枢纽、支付清算系统等重XX键基础设施,设计单位要科学选址、优化布局,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增强防灾抗灾和风险管控能力;运营与维护单位要建立完善日常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风险防控监督检查。(4)各级政府城乡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灾害、事故灾
21、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风险因素,坚持底线思维,重抓源头治理,完善保障体系,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为重点的防范应对机制。3.2 监测预警监测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开展突发事件防控研究探索,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监测队伍建设,提升突发事件信息监测能力,推动突发事件信息监测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或控制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各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牵头部门要建立信息监测制度,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位,明确监测目标,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易发突发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目标进行全天候监测。要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共享机制,分类
22、建立风险隐患基础信息数据库,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预警省市县三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统筹预警信息发布,运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预警信息,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1)级别判定。按照突发事件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预警级别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省市县三级政府按照国家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有关部门接到相关征兆信息后,及时组织进行分析评估,研判发生的可能性、强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突发事件类别
23、,确定预警级别。对其他突发事件,要根据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提醒信息,必要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安全警示。(2)预警发布。发布层级。分析评估结果确认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根据分析评估结果,按有关规定立即发布预警信息。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当地县级政府要向有关乡镇、部门、单位、辖区应急队伍预警;达到四级预警标准时,事发地县级政府立即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并向市级政府报告情况。县级政府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后,事发地市级政府要向各有关县区、部门、单位、辖区应急队伍预警;当突发事件达到三级预警标准时,市级政府立即启动本级政府应
24、急预案,并向省政府报告情况。市级政府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后,省政府要向各有关部门、单位、应急队伍预警;当突发事件达到二级或一级预警标准时,由省政府立即启动相应省级应急预案,并向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报告情况。遇紧急情况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地区的政府通报。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报告、通报和发布有关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发布方式。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要充分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发事件 总体 应急 预案 修订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