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
《第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1 钢尺量距 4.2 视距测量 4.3 光电测距原理 4.4 直线定向,距离测量: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距离测量 的方法,钢尺量距 普通视距 光电测距GPS测量,4.1 钢尺量距,一、量距工具 主要包括钢尺、标杆、测钎、垂球等,钢尺端点尺和刻划尺,钢尺,二、钢尺量距 按精度分为钢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一)钢尺一般量距步骤1、直线定线:按精度可分为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2、丈量:在山区丈量时,可采用平量法、斜量法。3、内业成果整理。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要求:一般量距 平坦 1/3000,山区1/1000。,三、直线定线 当地面两点距离过长或地形
2、起伏较大时,为了便于量距,需要在两点连线方向上标定若干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1、目估定线,直线定线一般应由远及近,即先定出1点再定出2点。,2、经纬仪定线经纬仪定线适用于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设A、B两点互相通视,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用望远镜纵丝瞄准B点,制动照准部,望远镜上下转动,指挥在两点间某一点上的助手,左右移动标杆,直至标杆像为纵丝所平分。为减小照准误差,精密定线时,可以用直径更细的测钎或垂球线代替标杆。,(二)量距方法平坦地面的量距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式中:n 尺段数;l 钢尺的尺长;q 不足一整尺的余长。,平坦地面的量距 为了校核、提高精度,丈量需进行往、返测,用往、返测长
3、度之差 与全长平均数 之比,并化成分子为1的分数来衡量距离丈量的精度。这个比值称为相对误差K:,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如在限差内取往返测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例1 用30m长的钢尺往返丈量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丈量结果分别为:往测4个整尺段,余长为9.98m;返测4个整尺段,余长为10.02m。计算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及其相对误差K。,解:,4.1 钢尺量距,倾斜地面的量距 当地面坡度较大,不可能将整根钢尺拉平丈量时,则可将直线分成若干小段进行丈量。每段的长度视坡度大小、量距的方便而定。,在困难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1)平量法,(2)斜
4、量法,(三)钢尺精密量距 精密量距其相对精度可达到1/10000-1/40000,使用的钢尺必须经过尺长检定。1、经纬仪定线 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瞄准B点,然后在AB的视线上用钢尺量距,依次定出比钢尺一整尺略短的尺段端点1,2,。在各尺段端点打入木桩,桩顶高出地面3cm5cm,在每个桩顶刻划十字线,其中一条在AB方向上,另一条垂直AB方向,以其交点作为钢尺读数的依据。,2、量距 量距是用经过检定的钢尺,两人拉尺,两人读数,一人记录及观测温度。量距时由后尺手用弹簧秤控制施加于钢尺的拉力(30 m钢尺,标准拉力为100 N)。前、后读数员应同时在钢尺上读数,估读到0.5mm。每尺段要移动钢尺三次不
5、同位置,三次丈量结果的互差不应超过2mm,取三段丈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尺段的最后结果。随之进行返测,如要进行温度和倾斜改正,还要观测现场温度。,(三)钢尺精密量距3、测定尺段高差 为了将斜距转化为水平距离,需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出相邻桩顶的高差。一般在量距前、后单独进行,往返观测一次,作为检核。相邻桩顶的往、返测高差之差,一般不得超过10mm,如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三)钢尺精密量距4、钢尺量距成果整理钢尺检定 钢尺由于材料原因、刻划误差、长期使用的变形以及丈量时温度和拉力不同的影响,其实际长度往往不等于尺上所标注的长度即名义长度,因此,量距前应对钢尺进行检定。,(三)钢尺精密量距4、
6、钢尺量距成果整理 尺长方程 经过检定的钢尺长度可用尺长方程式:温度为t时的钢尺实际长度;钢尺的名义长度;尺长改正值,即温度在 时钢尺全长改正数 钢尺膨胀系数,一般取=1.25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量距时的温度。,(三)钢尺精密量距4、钢尺量距成果整理 精密量距结果应进行以下三项改正: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1)尺长改正 钢尺在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的检定长度为,与钢尺的名义长度 往往不一致,其差数,称为整尺段的尺长改正数。非整尺段 的尺长改正数 则为:,4、钢尺量距成果整理2)温度改正设钢尺在检定时的温度为,丈量时的温度为,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一般为/),则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尺长改正简称为温度
7、改正。尺段 的温度改正数为:,3)倾斜改正当为斜距时应换算成平距d,则倾斜改正值为:,将上式 项展开成级数:,取第一项,每一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为:,例题:用尺长方程式为的钢尺实测AB尺段,长度l=29.896m,A、B两点间高差h=0.272m,测量时的温度t=25.8C,试求AB尺段的水平距离。,解:1)尺长改正,3)倾斜改正,4)A-B尺段水平距离,2)温度改正,四、钢尺量距误差1、尺长误差:钢尺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不符,将产生尺长误差。丈量距离越长,误差越大。新购置的钢尺必须经过检定,测出其尺长改正数。2、温度误差:钢尺长度随温度变化,当丈量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不一致时,将产生
8、温度误差3、钢尺倾斜和垂曲误差: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采用钢尺水平法量距时,钢尺不水平或中间下垂而成曲线时会使量得的长度比实际大。量距时应注意保持钢尺水平,整尺段悬空时,中间应有人托住钢尺。,四、钢尺量距误差4、定线误差:钢尺没有准确地放在所量直线的方向上,使所量距离不是直线而是一组折线,造成丈量结果偏大。5、拉力误差:施测时实际拉力与标准拉力存在差异,导致尺长产生误差。6、丈量误差:因人的感官分辨率有限,导致对点、插点和读数都会产生误差。量距时应尽量做到对点准确,配合协调,读数准确。,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测量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它利用望远镜十
9、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和标尺进行观测,方法简便、快速、不受地面起伏影响。视距测量精度一般为1/2001/300,精密视距测量可达1/2000。被广泛用于测距精度要求不高的地形测量中。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测的是水平距离。视线倾斜时,为求得水平距离还须测出竖角。也可求得测站至目标的高差。即视距三角高程测量。,4.2 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原理,4.2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是利用视距丝配合标尺读数来完成的。,1、视线水平时的测量原理设尺间隔,图中f物镜焦距,p为物镜中心至仪器中心的距离,mn为上下视距丝间隔mnj,d为物镜焦点至标尺的距离。由相似原理有 由图看出AB两点间的平距为 令,称为视距乘常数,称
10、为视距加常数,则有 通常K=100,c很小忽略不计。,4.2 视距测量,1、视线水平时的测量原理对于正像望远镜:上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为a,下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为b,视距间隔 l(l=a-b),则水平距离D有:,通常情况下k=100,4.2 视距测量,2、视线水平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视准轴水平时的视距公式为:测站点到立尺点的高差为:,i 仪器高,是桩顶到仪器水 平轴的高度;v 中丝在标尺上的读数。,4.2 视距测量,3、视准轴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 原理:图中 设 则:,4.2 视距测量,倾斜距离L为:,或,3、视准轴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计算:,水平距离D为:,高差h为:,4.2 视距测量,例题:如
11、上图,在A点量取经纬仪高度i=1.400m,望远镜照准B点标尺,中丝、上丝、下丝读数分别为v=1.400m,a=1.558m b=1.242m,=327,试求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解:1)尺间距,2)水平距离,3)高差,二、视距测量的观测步骤1、在测站点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I,在测站点上立尺;2、瞄准待测点上的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计算尺间隔;3、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如有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则无需此操作),读取竖盘读数计算竖直角 4、带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5、按照A点高程计算B点高程。,4.2 视距测量,三、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此外还有:标尺分划误差、竖直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距离 测量 直线 定向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4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