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docx
《关于xx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XX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XX县紧紧抓住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契机,全县80个村(社)全面完成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一肩挑”。以“四个建强”为抓手,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支部+X+
2、贫困户”发展模式,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村集体经济,为全县脱贫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基本情况及成效(一)基本县情。XX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是安康的北大门,东接柞水、镇安,南连石泉、汉阴,西邻佛坪,北靠户县。县域面积3678平方公里,山地占96.41%,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辖11个镇68个村3个农村社区,常住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余人)。森林覆盖率90.2%,“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的基本县情。自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该县认真落实中
3、省市农村改革系列部署,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激活“资源要素”,重塑“经营体系”,打造“股份农民”,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二)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目前已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变股金L2亿元,直接支持和壮大村集体经济,过去的“空壳村”如今至少有20万元以上村集体资金积累,较好的村实现300余万元集体资金积累,已有收益分红村71个,参与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20多家。全县71个农村(社区)中有集体经济组织71个,集体经济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村1个(筒车湾镇海棠园村),集体经济收益在5万元以上的村12个,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的村48个,在3万元左右的村10个,实现村村都有集体经济。全县每户
4、贫困户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户均分红210元。二、主要做法(一)建强支部,坚持村级党组织领导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全县80个村(社)于11月底全面完成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并同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负责人,选派合适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发展带头人。以“四个建强”为抓手,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引领、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等主要作用。一是在政治上建强,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
5、述,要求农村党支部结合脱贫攻坚创新学习教育特色载体。树立了“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增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集体经济发展信心。二是在组织上建强,以“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农村党支部对党员队伍和村级经济组织的领导责任,动员党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经济实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镇、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年度党建组织工作考核内容,不断夯实各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责任。三是在队伍上建强,大力选拔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
6、贫困村工作,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全县40个贫困村选派了懂经营、善管理的第一书记,赋予第一书记统班子、带队伍、谋发展的具体责任,人均落实1万元办公经费和10万元发展专项经费。通过整合下沉县镇村党员干部资源,强化队伍力量和智力支持,充实党建脱贫力量,保障“党支部+X+贫困户”顺利推进。四是在能力上建强,提升发展集体经济本领。组织“四支队伍”人员参加全县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围绕脱贫攻坚(扶贫系统)政策业务及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及产权制度改革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组织30名基层干部赴金坛区参加XX县2019年“贫困村干部能力建设暨脱贫攻坚培训班”;分批次组织村干部赴成都、浙
7、江、贵州、江苏、延安等村级经济发达地区接受实践锻炼,参观考察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使党组织和党员的视野更加广阔。通过建强支部,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动员能人领办农产品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入股,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创办社区工厂,实现订单生产得定金、收益共享得股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二)创新载体,深化“支部+X+贫困户”发展模式。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采取支部搭桥、企地共建的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坚持用脱贫攻坚的反作用力倒逼建强支部、锻炼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完善“党支部+X(旅游景区、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或合
8、作组织等)+贫困户”发展模式,让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紧密融入市场主体的产业链。同时在推广中,要求各镇、各村要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带动方式,可单一、可多元,可一“+”、也可多“+”,可单一模式带动、也可复合模式带动,不搞“一刀切”,不断丰富X的形式。注重发掘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闲置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发挥特长,找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切入点。“党支部+农业园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由党支部牵头组织,依托全县20个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订单生产得定金、优先务工得薪金。“党支部+旅游景区+贫困户
9、”精准扶贫模式。由党支部配合旅游项目开发,引导贫困户围绕景区从事特色农产品种养、旅游工艺品制作和工程建设服务工作,鼓励贫困户灵活形式从事农家乐、农家宾馆、乡村客栈、农家超市等经营,协调构建互利共赢、助力脱贫的利益机制。“党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通过支部牵头实现贫困村专业合作组织全覆盖,采取组织培训考察和抱团营销等方式,把创业大户、致富能人聚集在党旗之下,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资金匮乏、技术欠缺、劳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党支部+党员干部+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办法,把连心工程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由党员
10、、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主动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实用技术、解决困难问题,实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以强带弱,突出建强贫困村支部,增强决胜脱贫攻坚能力。通过“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发挥,村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支部牵头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培育龙头企业12个,累计发展农(林)业园区60个,各类专业合作社285家,家庭农场45个,吸收带动贫困户6080户,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实现11个镇市场主体的全覆盖。(三)精细管理,培养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管理监督,保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培育打造主体队伍。从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入手,把在
11、农村有威信、致富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党员选配到村级组织负责人位置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选好配强“领头雁”;7月组织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财政局分管领导及20个试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赴西安文理学院参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暨脱贫攻坚培训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员到西安市周至县竹峪镇丹阳联村、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蓝田县5曳湖镇黑沟村(全国生态文化村)进行现场参观考察,通过“亲临现场”的方式,学习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三变改革”的经验做法,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村组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12、,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二是提升监管水平。健全完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等机制,县财政局负责对各镇、各相关部门涉农资金的财务管理和指导;县扶贫局负责扶贫效益指导、评估及互助资金、小额扶贫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县审计局负责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林业局负责技术业务指导;项目镇、村负责辖区内所有实施项目的日常监管、督促项目实施,为财政资金报账提供相应的凭证,并对所提供的凭证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在资源发包等“三重一大”项目上,实行“四议两公开”程序,避免暗箱操作,让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发挥作用,对村内包括集体资产管理等全程监督。(四)强化指导,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xx 壮大 集体经济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4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