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ppt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ppt(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5.1.1 氧化和还原,例:,(电子完全转移),(电子部分偏移),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作用,还原是物质得到电子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但不同的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不尽相同。,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入氧化数 这个概念(1)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氧化数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 reducing agent(reductant);氧化数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 oxidizing agent(oxidant)。(2)计算氧化还原当量(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5.1.2 氧化数,氧化数:氧化数是一个经验值,是一个人为的概念。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
2、在形式上的电荷数及电性。(即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化合价,离子化合物:原子得失电子数及形成离子所 带电性。,共价化合物:原子共用电子对数。(衍生出由电子偏移情况确定正负),例:,CH4 CH3Cl CH2Cl2 CHCl3 CCl4,化合价:4 4 4 4 4氧化数:-4-2 0+2+4,氧化数规则:,(1)单质氧化数为零;(2)IA、IIA 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分别为+1、+2;一般常见化合物中:H+1,O-2;在IA、IIA 元素在氢化物中:H-1(NaH、CaH2、NaBH4、LiAlH4)过氧化物中:O-1,超氧化物中:O-1/2(4)在卤化物中:
3、X-1,卤素含氧酸中:X+1、+3、+5、+7。(5)在一个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同种元素的原子,该原子氧化 数取其平均值。(6)分子中各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离子中各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为离子所带电荷。,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例:Fe3O4 中的Fe的化合价一个是+2,两个是+3;而氧化数是+8/3。H2S2O3中的 S 的氧化数是+2。,化合价只能是整数;而氧化数可以是正负整数、正负分数、零。,S4O62-中 S 的氧化数为+2.5。,S2O82-中 S 的氧化数为+7。,5.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配平规则:(1)初步写出反应方程式,反应物 生成物(2)找出有氧化数变化的原子,并标
4、明原子所在分子的氧化数变化值;(3)按最小公倍数原则,使氧化数升高值与降低值相等;(4)介质配平(即无氧化数变化的原子数配平 溶剂 H2O)(5)总核。,5.2.1 氧化数法,例(1)As2S3+HNO3 H3AsO4+H2SO4+NO,As2S3中:As+3+5(5 3)2=4,S 2+6 6(2)3=24,HNO3中:N+5+2 2 5=3,3,28,3 As2S3+28 HNO3 6 H3AsO4+9 H2SO4+28NO,介质配平,O:84个 88个H:28个 36个 缺4个O原子,O原子 88个 88个H原子 36个 36个(已配平),O:84个 84个 H:48个 48个(已配平)
5、,例(2)P+CuSO4 Cu3P+H3PO4+H2SO4,P:0+5 5 0=5 0 3(3)0=3,CuSO4 中:Cu+2+1(1 2)3=3,6,5,(6+5)P+15 CuSO4 5 Cu3P+6 H3PO4+15H2SO4,介质配平,O:60个 84个H:0 个 48个 缺24个O原子,酸性介质,5.2.2 离子电子法配平,配平规则:(1)初步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2)分别写成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3)将原子配平,关键在将氧原子数的配平;(4)电荷配平;(5)按最小公倍数法使得失电子数相等,然后合并成一个总反应;(6)整理,酸性溶液:哪边缺氧,哪边加H2O,另一边加
6、H+;(方程式中不能有OH);碱性溶液:哪边缺氧,哪边加OH,另一边加 H2O;(方程式中不能有H+);中性溶液:无论哪边缺氧,都在反应物中加H2O,另一边 加H+或OH。,介质配平规律:(水溶液中),5.2.2 离子电子法配平,配平规则:(1)初步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2)分别写成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3)将原子配平,关键在将氧原子数的配平;(4)电荷配平;(5)按最小公倍数法使得失电子数相等,然后合并成一个总反应;(6)整理,MnO4+NO2+H+Mn2+NO3,电荷配平:NO2+H2O NO3+2 H+2e MnO4+8 H+5e Mn2+4 H2O,半反应:,例:(1)K
7、MnO4+NaNO2+H2SO4,(已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2)Cu2S+NO3 Cu2+NO+S8(酸性介质),8 Cu2S 16 Cu2+S8+32 eNO3+4 H+3e NO+2H2O,半反应,酸性介质中,(已配平),5.3 电极电势,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5.3.1 原电池,在原电池中,氧化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进行,从而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使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沿导线移动),例:,电极反应,V,CuZn 原电池:,盐桥:由含KCl或Na2SO4饱和溶液的琼脂溶胶注入U型管,冷却后成凝胶而制成。,盐桥作用:(1)利用K+(Na+)和Cl(SO42)的移
8、动,保持电极两端溶液的电中性;(2)构成闭合回路。,原电池符号的书写规则: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表示。,纯液体、固体和气体写在惰性电极一边用“,”分开。,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分开,同相不同物种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浓度、压强。,界面 盐桥 界面,原电池符号:,()Zn ZnSO4(1.0 molL1)CuSO4(1.0 molL1)Cu(+),()Ag,AgCl Cl-(0.01 molL1)Ag+(0.01 molL1)Ag(+),从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来看,每一个电极都由一种元素的两种氧化态的物质构成,将其称为:氧化还原电对。,负极:Zn Zn2+正极:
9、Cu2+Cu,氧化数高的物种:氧化型,Zn2+,Cu2+氧化数低的物种:还原型,Zn,Cu,Zn2+/Zn、Cu2+/Cu、Fe3+/Fe2+、H+/H2、Cl2/Cl,电对的书写:,氧化型/还原型,每一个电极都进行这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5.3.2 电极电势,原电池能产生电流,说明原电池的正负两极存在着电势差,我们称之为电动势(E)。它是原电池两个电极的电势()差。E=+,金属晶体是由原子、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当金属插入其盐溶液时,表面的金属离子会在水分子作用下,以水合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而把电子留在金属片上。同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会受到金属片上电子的吸引,在金属片上沉积。这是两个互
10、为相反的过程:,1、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M+x H2O,M(H2O)x n+ne,溶液中,金属表面,由于开始时,溶解和沉积的速度不同,当系统达到平衡时,金属表面就会有过剩的某种电荷。这些电荷会吸引溶液中的异性电荷向其靠拢,使金属 溶液界面形成双电层,这样就会在金属和溶液之间产生电势差。我们把这种电势差称为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如果金属离子很容易进入溶液,则金属带负电荷,溶液带正电。,如果金属离子不易进入溶液,溶液中已经存在的正离子起初向金属沉积速度可能超过正离子由金属进入溶液的速度,因而可使金属带正电荷,溶液带负电。,电极电势:金属的电极电势=V金属(金属表面的电势)V溶液(溶液本身的电势),2
11、、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状态:(1)溶液中相关物质的浓度为 1.0 mol/L;(2)所有气体分压为 101.3 kPa;(3)所有纯液体、固体均为101.3 kPa时最稳定和常见状态;(4)通常温度T=298K。,此时的电极为标准电极,其电极电势为标准电极电势()。,电极反应:,表示为:H+|H2(g),Pt,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极装置图,3、电极电势的测量,饱和甘汞电极示意图,其他参考电极,Hg2Cl2(s)+2e-2Hg(s)+2Cl-(aq),氢电极为正极Zn电极为负极,E 为0.763V,(Zn2+/Zn)=-0.763V,的负值表示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该电极的失电子能力比氢强
12、;反之,的正值表示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该电极的失电子能力比氢弱。,E=+,当两个电极都是标准电极时:E=+,其它电极的电极电势是通过与标准氢电极组成一个电池,测该电池的电极电势,然后计算得到。,当任意两个电极构成原电池时,电池的电动势就是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差值。,E=+,一般测试标准电极,有关电极电势的几点说明:(1)酸表:表示电极处于H+=1.0 mol/L 的溶液中;碱表:表示电极处于OH=1.0mol/L的溶液中;,(2)表中列出的是还原电势。,(3)电极电势的大小可说明电对中各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例:(Cl2/Cl)=1.36 V,(Cu2+/Cu)=0.34V 表明Cl2
13、的氧化能力大于Cu2+;而Cu的还原能力大于Cl。所以,Cl2可以将Cu氧化。,越正,表示该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而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越负,表示该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弱,而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Cl2+Cu 2Cl+Cu2+,(水溶液中),(4)是状态函数,并为强度因子,所以其值不因物质量的多少而变化。只要电极材料、溶液浓度、所处温度一定时,有确定值。因此,的值与电极反应的书写方式无关。,Cl2+2e 2 Cl,Cl2+e Cl,(Cl2/Cl)=1.36 V,5.3.3 能斯特(Nernst)方程,因为(rG m)T,p=wmax=N(电功率)t(时间)=I
14、Vt=Q V V=E,Q=zF,所以(rG m)T,p=zFE,在标准状况下:rG m=nFE,rGm=zFE,代入上式得:zFE=zFE+RT lnQ,E=E,rGm=rGm+RT lnQ Q-反应商,热力学证明: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自由能(G)的降低值等于系统对外所做的最大有用功。而在电池反应中,系统只做电功。,氧化型(Ox)n+H2(p),还原型(Red)(n2)+2H(1molkg1),设计一个原电池反应,能斯特(Nernst)方程,能斯特方程,z 反应式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摩尔数);F 法拉第常数(F 96500库仑/mol),为 1 mol 电子所带电量。,当T=298 K,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氧化 还原 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4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