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电路1.ppt
《第6章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电路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电路1.ppt(8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 传感器,2,主要内容,3,1.了解传感器的分类2.掌握常用传感器测量原理3.了解传感器测量电路,本章学习要求,4,正在给主人敬送饮料的机器人,6.1 概 述,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感官”通信技术信息传输“神经”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大脑”,5,传感器按感官的归类,6.1 概 述,6,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容易测量、传输或处理的另一种形式的量(大多为电量)的装置。,6.1 概 述,传感器定义,物理量,电量,传感器,电压、电流、频率、脉冲等,尺寸、位移、温度、力等,7,6.1 概 述,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器件与辅助器件组成。敏感元件的作用是感受被测物理量,并对信号进
2、行转换输出。辅助器件则是对敏感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阻抗匹配,以便于后续仪表接入。,8,按被测物理量分类,6.1 概 述,传感器分类,机械量:长度,厚度,位移,速度,加速度,旋转角,转数,质量,重量,力,压力,真空度,力矩,风速,流速,流量;声:声压,噪声;磁:磁通,磁场;光:亮度,色彩;温度:温度,热量,比热。,9,6.1 概 述,按传感原理分类,传感器分类,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光栅式传感器,10,6.1 概 述,按信号变换特征,传感器分类,能量转换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例如热电偶温度计,压电式加
3、速度计。能量控制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11,6.1 概 述,12,6.1 概 述,1.发展、利用新效应;2.开发新材料;3.提高传感器性能和检测范围;4.微型化与微功耗;5.集成化与多功能化;6.传感器的智能化;7.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传感器的发展趋势,13,6.2 电容式传感器,一、电容传感器概述、工作原理和类型;二、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三、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四、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五、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主要内容,学习要求,1.掌握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2.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特点;3.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4、。,14,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装置,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6.2 电容式传感器,介电常数变化型,面积变化型,极距变化型,15,6.2 电容式传感器,极距变化型,16,6.2 电容式传感器,讨 论,要提高传感器灵敏度S应减小初始极距,但极距也要受电容击穿电压限制。非线性随相对位移 的增加而增加,为保证线性度应限制相对位移。初始极距 与S,与线性度相矛盾,决定了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只适合测小位移(在0.01微米至零点几毫米)。为提高灵敏度和改善非线性,一般采用差动结构。,17,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差动式极距变化型,18,差动式极距变化型传感器灵敏度可提高一倍
5、,而非线性可大大减小。,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19,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是动态响应快,灵敏度高,可进行非接触测量。但由于输出非线性特性、传感器杂散电容对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与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电子线路比较复杂等缺点,因此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差动式电容传感器比单个电容灵敏度提高一倍,非线性误差减小。,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20,应用举例,电容式传声器,21,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在被测参数的作用下改变极板的有效面积。常用的有角位移型和线位移型两种。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距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角位移及直线位移的测量。,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22,
6、覆盖面积,电容量,灵敏度,电容量,灵敏度,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23,应用举例 检测齿轮转速,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24,介电常数变化型电容传感器,25,介电常数变化型电容传感器,非线性,板材测厚,26,介电常数变化型电容传感器,位移测量,线 性,27,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Rs 为引线,电容器支架和极板的电阻。,Rp 为并联损耗电阻,它代表极板间的泄漏电阻和极板间的介质损耗。通常在低频时较大。,电感L由电容器本身的电感和外部引线的电感所组成。低频时很小,在很高的频率工作时需要加以考虑。,电容传感器谐振频率通常为几十兆赫,通常工作点应在其谐振频率的 1/21/3,且使用条件必须与标定条件相同
7、。,A,B,传感器等效电容:,28,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驱动电缆技术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29,电容式传感器的常用转换电路,电桥电路,,,30,二极管双T型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常用转换电路,31,电容式传感器的常用转换电路,运算放大器式电路,32,有一圆板电容传感器,直径,极板间距离,极板间介质为空气,试计算其电容 之值。又若将此电容传感器接至振荡器的调谐回路(皮法,微亨)作为调频元件,为使测量时有较均匀的灵敏度,要求调频最大偏频在 以内,求电容传感器的。,课堂练习,33,1),2),课堂练习,解法1,34,课堂练习,解法2,35,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主要优点,主要缺点,1.温度稳定性好;,
8、2.结构简单,适应性强;,3.动态响应好;,4.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2.寄生电容影响大。,36,本讲要点总结,1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类型2.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和测量电路 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37,电感式传感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它是把被测量转化为电感量的一种装置。,分类:,电感式传感器,6.3 电感式传感器,38,6.3 电感式传感器,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N线圈匝数;Rm磁路的总磁阻;,39,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传感器类型,可变气隙厚度型,40,灵敏度与气隙厚度的平方成反比。为了减小非线性误差,提高灵敏度,通常使这种传感器在小气隙状态下工作,其测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 原理 测量 电路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