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回交育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回交育种.ppt(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 回交育种,本章重点:了解回交的作用,掌握回交育种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授课内容:一、回交育种的地位二、回交的遗传效应三、回交育种技术*#,一、回交育种的意义(一)基本概念1、回交与回交育种(1)回交:杂种后代与其亲本的再杂交。(2)回交育种:借助回交方法进行作物新品种选育的育种技术。2、单回交与双回交(1)单回交:杂种后代与其亲本之一再杂交。如,A/B/A。(2)双回交:杂种后代分别与其双亲本进行再杂交。如,A/B/A,A/B/B。3、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1)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用于回交的亲本。它通常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receptor
2、)。如单回交中的A,双回交中A和B均为轮回亲本。(2)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仅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它通常是目标性状(基因)的提供者,故也称为供体亲本(donor)或输出亲本。,(二)回交的符号表示N/R F1 F1/R BC1 BC1/R BC2BC1=N/R/R=N/R2 回交一次BC2 N/R/R/R=N/3/R=N/R3回交二次BC3 N/4/R=N/R4 回交三次 依此类推BC1F1回交一次的第一代BC2F1回交二次的第一代BC1F2回交一次,自交一次BC2F2 回交二次,自交一次 依此类推,(三)回交育种的意义与特点1、意义 回交最初被孟德尔应
3、用于验证遗传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1922年美国育种家Harlan&Pope 将回交法应用于育种实践,收到理想的效果。(1)回交育种是用来改进品种个别不良性状的有效技术,特别是对简单遗传的性状的改良,如抗病性等。(2)回交育种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育种领域,如不育系、恢复系选育,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不实性),培育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基因聚合等。,2、特点(1)优点目标明确:只针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背景将随回交世代的增加而恢复。利于控制杂种群体:育种群体可远小于杂交育种群体。有利于温室、异季、异地加代,加速育种进程。育种年限短(与杂交育种比)。育成品种易于推广。(2)局限难于综合改
4、良,育成的品种可能跟不上生产需要。改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效果差。工作量大。每个回交世代都要进行较大数量的杂交。可谓“粒粒皆辛苦”。,二、回交的遗传效应(遗传学内容复习)1、可以使后代群体迅速恢复到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每回交一次,轮回亲本在回交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物质较上代增加一半,而非轮回亲本的遗传物质较上代减少一半。回交r代,轮回亲本的遗传物质在回交后代中占(1-1/2r+1),当r较大时(回交次数足够多),回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可基本恢复到轮回亲本的水平。如果回交结合选择(如,每个世代除针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外,还选择其它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的个体进行回交),遗传背景的恢复速度更快。一般地,在回交育
5、种中,每次回交都结合选择。,75%,87.5%,93.75%,96.875%,在不加选择情况下,回交群体的遗传效应,2、与自交相比,回交可以使后代群体内某种纯合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提高。,三、回交育种技术(一)亲本选择1、轮回亲本的选择 回交育成品种与轮回亲本基本相同,因此要求轮回亲本:(1)综合性状优良,仅存在个别性状有待改良。(2)需改良的性状最好是由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2、非轮回亲本的选择(1)必须具备克服轮回亲本缺陷的目标性状,而且要十分突出,其它性状可不必要求太高。(为什么?)(2)目标性状在回交后代中容易辨别,便于选择,最好是显性的。目标性状(目的基因)与不良性状(不良基因)没有连锁
6、,或连锁不紧密,容易被打破。,(二)回交育种基本程序1、原始杂交: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进行杂交。2、多代回交 从回交后代中选出具有目标性状(其它性状尽可能与轮回亲本相似)的植株与轮回亲本回交。(1)显性基因的回交导入 如果目标性状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回交转移比较容易,可结合选择连续回交。比如,想通过回交,把非轮回亲本中(B)的抗病基因(RR)转移到不抗病(rr)的轮回亲本(A)中。方法如下:A(rr)B(RR)F1(Rr)A(rr)BC1F1(Rr+rr):选择Rr 个体与A回交。在后续的回交过程中,均选择Rr 个体(其它性状尽可能与轮回亲本相似)与A回交。直至所需的回交世代数。,(2)隐性基因
7、的回交导入 如果目标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可采取2种办法回交:第一:连续回交,但每次回交的量要大,且用来回交的每个植株必须留一些穗子(或花朵)自交,下一代回交与自交群体对应种植。如果自交群体在目标性状上有分离的,其对应的回交群体选株继续回交。若自交群体在目标性状上不分离(没有携带目标基因),其对应的回交群体淘汰。(板书)第二:隔代回交,即回交一次+自交一次,在分离的自交群体中选株回交。(见教科书P84,图6-3)当然,如果与MAS结合,就可以连续回交。,3、自交纯合与选择 从理论上讲,只有回交次数无限多时,即饱和回交,完全核置换时,群体才可能达到纯合纯合体比率公式:X%=(1-1/2r)n10
8、0%。但在回交育种实践中常采用有限次回交(不饱和回交),因此,除目标性状杂合外,其它性状也可能不纯合。因此,在回交到适宜世代后,还必须自交l-2代,才能获得性状纯合稳定的品系。在纯合稳定的品系中,通过鉴定,评判新品系是否保持着原品种的主要优点,有重要缺陷的性状是否得到改良。从中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优良品系,申请参加区域实验,进入审定程序。,农大155农大156,(三)回交的次数和所需的株数1、回交的次数 回交育种中所需的回交次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程度要求,目标性状与不利性状连锁程度,非轮回亲本综合性状的整体水平,在回交过程中是否结合选择等。如果育种目标对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
9、程度要求不高,或非轮回亲本综合性状的整体水平较好,或者在回交过程中除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外,对其它性状也进行选择,那么,只要3-5次回交就可以达到要求,一般不要求轮回亲本的性状100%地恢复。特别是当目标性状为不完全显性或存在修饰基因或为数量遗传时,回交次数可以更少,以免使目标性状受到削弱。,如果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与不利性状连锁,必须进行较多次的回交才能获得理想性状的重组,即必须进行较多次的回交才能消除不利的连锁。获得理想性状重组类型的概率为:1-(1-C)r。式中,C为重组率,r为回交次数。显然,重组型个体出现的概率随回交次数增加而提高。而轮回亲本优良性状置换非轮回亲本性状(基因)的进程快慢
10、与重组率(C)的大小有关(表6-2)。,在不施加选择情况下,不同重组率下经不同次数的回交后出现重组体的概率(%)(表6-2),2、回交所需的株数(回交群体的最小容量)为了确保回交后代群体中能出现带有目标性状基因型的个体,每一回交世代均须种植足够数量的株数。那么多少算足够?需要从理论上确定群体的最小容量。设回交群体所需的容量为m株,群体中出现期望重组类型(目标性状基因型)的频率为P,且P=(1/2)n,非期望类型的频率为l-P,群体中至少出现一株期望类型的概率为a,非期望类型的概率为l-a。a(概率水准)一般取0.95或0.99。据此,得(l-p)m l-a,取对数,且满足log(1-p)0,得
11、:mlog(1-a)/log(1-p)=log(1-a)/log 1-(1/2)n 式中n为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思考:为什么p=(1/2)n?,例如,在回交育种中,需要从非轮回亲本中转入的抗病性受一对显性基因RR控制,回交一代(BC1)群体有2种基因型:Rr+rr,其频率各占1/2,即P=1/2。为有99%的把握(即a=0.99)至少选1株抗病类型(期望类型,即带有R),该回交群体至少应种多少株?将P=1/2,a=0.99代入上式,即,mlg(1-a)/lg(1-p),得m6.6。即该群体容量应不少于7株。又如,如果回交育种中需要从非轮回亲本中转入的抗病性受基因型AABB控制,回交一代(B
12、C1)群体有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和aabb,其频率各占1/4。其中抗病类型AaBb占1/4,即P=(1/2)2,为有99%的把握(即a=0.99)至少选1株抗病类型(期望类型),该回交群体至少应种多少株?已知a=0.99,P=(1/2)2=1/4。mlg(1-0.99)/lg(1-1/4)=16(株),即该群体容量应至少应有16株。,显然,回交后代所需的群体大小,与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有关。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越少,回交后代群体容量就越小,回交后代的可控性就越强。,回交所需的株数(表6-3),(四)回交的其它应用1、近等基因系的培育(1)近等基因系与多系品种的概念 近等
13、基因系(near-isogenetic lines):指绝大多数基因位点相同(遗传背景基本相同),仅少数位点不同的株系。(与等基因系相对)。多系品种:根据生产需要,将若干近等基因系混合起来形成的品种类型。(2)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选择某个亲本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借助回交法将不同基因分别转移到该轮回亲本上。如将不同抗病基因分别导入同一个优良品种中,育成以该品种为遗传背景,但具不同抗性基因的多个近等基因系。,设V为优良品种,但抗性不好。而亲本A、B、C、D和E。的综合性状不佳,但分别携带抗病基因R1、R2、R3、R4和R5。以V为共同的轮回亲本,分别以 A、B、C、D和E。为非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R1
14、、R2、R3、R4和R5导入V中。V(rr)A(R1 R1)F1(R1 r)A(rr)BC1 A(rr)BC2 A(rr)V(R1 R1)采用相同的方法,可以育成V(R2 R2)、V(R3 R3)、V(R4 R4)、V(R5 R5)。比如,R1、R2、R3、R4和R5 分别抗不同的病害或生理小种,生产上可根据需要将不同近等基因系按需要的比例混合使用。,2、基因聚合 借助回交法培育携带不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然后,通过近等基因系间杂交和选择,可以将相关基因聚合到一个个体上。如上例中的各抗病近等基因系杂交、选择,有可能获得同时携带R1、R2、R3、R4和R5 的个体。实例:B(Xa21)B(Xa23
15、)F1 B(Pi-Kh)选择 Xa21Xa23/Pi-Kh植株 B(Pi-1)选择 Xa21Xa23Pi-Kh/Pi-1植株 选择 Xa21Xa23Pi-KhPi-1纯合株 携带“多抗区段”的保持系 回交转育成相应的不育系B(Xa21)、B(Xa23)、B(Pi-Kh)、B(Pi-1)分别代表含各单个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3、植物雄性不育系的回交转育 在杂种优势利用一章中讲授。,复习思考题1、术语解释:回交育种,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饱和回交,有限回交,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2、简述回交育种的基本技术。3、如何借助回交法转移显性和隐性基因?主要参考文献1、北京农业大学。1989。植物育种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西北农业大学。1981。作物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3、潘家驹。1994。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农业出版社4、山东农业大学。1991。现代植物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