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糖类代谢.ppt
《第7章糖类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糖类代谢.ppt(6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篇 代谢篇第7章 糖类代谢,糖代谢总论,糖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的。另方面,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为生物体合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提供碳源或碳链骨架。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主要是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规模最大的一种能量转换过程。,7.1 糖类的消化吸收,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淀粉水解: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G,糖的消化,淀粉的酶促水解:水解淀粉的淀粉酶有与淀粉酶,二者只能水解淀粉中
2、的-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或糖原)中任何部位的-1,4糖键,淀粉酶只能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水解淀粉中的-1,6糖苷键的酶是-1,6糖苷键酶淀粉水解的产物为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还原末端,非还原末端,-1,4糖苷键,-1,6糖苷键,非还原端,寡聚-(1,41,4)葡萄糖转移酶,H2O,脱支酶,只分解-1,4-糖苷键,且在离分支点4个葡萄糖残基处停止反应。,糖的分解代谢,生物体内葡萄糖(糖原)的分解主要有三条途径:,1.无O2情况下,葡萄糖(G)丙酮酸 乳酸,2.有O2情况下,G CO2+H2O(经三羧酸循环),3.G CO2+H2O(经磷酸戊糖途径),乙醇,7.
3、2 糖的无氧酵解,2CH3CH2OH,糖酵解-在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亦称EMP 途径,以纪念Embden,Mayerholf 和Parnas。,C6H12O6+2Pi+2ADP 2CH3CHOHCOOH+2ATP,ATP计算,1、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lactic fermation 动物 乳酸菌(乳杆菌、乳链球菌)G+2ADP+2Pi 2乳酸 2ATP+2水,二、丙酮酸的去路,NAD+,1,2、酒精发酵(酵母的第型发酵)alcoholic fermation,三、糖酵解过程中能量的产生,1分子葡萄糖 2分子丙酮酸 共消耗了2个ATP(第1、第3
4、步)。共产生了4个ATP(第7、第10步)。实际上净生成了2个ATP。同时产生2个NADH(第6步)。,四、糖酵解的调节,糖酵解中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而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3步反应是不可逆的。他们调节着糖酵解的速度。,PFK是EMP中最重要的调节酶。糖酵解的速度主要取决于PFK的活性。调节方式:1、ATP/AMP的调节。2、柠檬酸的调解。3、2,6二磷酸果糖的调解。4、H+的调节:抑制作用。防止产生过量乳酸导致酸中毒。,(一)磷酸果糖激酶(PFK)的调节,(Why?),1、ATP/AMP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与ATP结合位点,底物结合部位(高亲和力):ATP浓度
5、低时,与之结合,酶起正常的催化作用。同时,高浓度的AMP与酶的别构部位结合,解除ATP的抑制作用。,抑制剂结合部位(低亲和力):ATP浓度高时,与之结合,降低酶的活性。,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别构抑制剂。,2.柠檬酸的调解,磷酸果糖激酶受柠檬酸的别构抑制,柠檬酸是糖有氧分解的中间产物。高浓度的柠檬酸意味着丰富的生物合成前体存在,葡萄糖无需为提供合成前体而分解。,3.2,6二磷酸果糖的调解,2,6二磷酸果糖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别构激活剂。,(二)己糖激酶的调节,己糖激酶催化糖酵解的第一步不可逆反应,它受6磷酸果糖的别构抑制。当PFK被抑制时,6磷酸果糖增加,使6-磷酸葡萄糖的浓度增加。引起己糖激酶活
6、性下降。,(三)丙酮酸激酶的调节,1,6-二磷酸果糖是丙酮酸激酶的别构激活剂,而ATP和丙氨酸是此酶的别构抑制剂。当ATP和丙氨酸足够多时,糖酵解速度通过丙酮酸激酶的别构抑制而减慢。,五、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对厌氧生物和供氧不足的组织来说,糖酵解是糖分解的主要形式,也是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2、糖酵解途径形成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3、虽然糖酵解仅利用葡萄糖储存能量的一小部分,但这种产能的方式迅速。4、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7.3 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H2O和CO2的过程。,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是通过它获取能量。,一
7、、糖有氧氧化的反应历程,有氧氧化分3个阶段:,G 丙酮酸 丙酮酸乙酰CoACO2+H2O,第一阶段,胞液,线粒体,EMP,TCA,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一)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基本反应: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可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内室。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生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脱氢酶系:这一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六种辅助因子,E1-丙酮酸脱羧酶E2-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COA、FAD、NAD+、Mg2+,丙酮酸脱氢酶系反应机理,羟乙基焦磷酸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ATP计算
8、,(二)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TCA循环、柠檬酸循环),草酰乙酸,柠檬酸,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琥珀酸,CO2,2、顺乌头酸酶,3、异柠檬酸脱氢酶,4、-酮戊二酸脱氢酶系,6、琥珀酸脱氢酶,7、延胡索酸酶,8、苹果酸脱氢酶,1,1,1,1,-酮戊二酸脱羧酶、硫辛酸琥珀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TPP、硫辛酸、COA、FAD、NAD+、Mg2+,TCA中唯一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产生高能化合物的过程。,TCA中唯一与线粒体内膜结合的E,其他E都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1,1、柠檬酸合酶,1,3、异柠檬酸脱氢酶,1,5、琥珀酰CoA合成酶,ATP计算,三羧酸
9、循环过程总结(每一次循环)8种酶催化反应类型缩合1、脱水1、氧化4、底物水平磷酸化1、水化1生成3分子还原型Co 33生成1分子FADH2 12生成1分子ATP 1三羧酸循环总反应式,12ATP,每分子G彻底氧化须经几次TCA循环,?,二、糖有氧氧化产生的ATP,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可净生成38或36分子ATP。,1.生物体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2.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和转换的枢纽,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乙酰CoA,TCA,ATP,CO2+H2O,丙酮酸,丙酮酸,线粒体,胞液,葡萄糖,柠檬酸
10、,脂肪酸,乙酰CoA,草酰乙酸,P,柠檬酸,草酰乙酸,乙酰CoA,线粒体内膜,TCA,三羧酸循环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丙酮酸羧化支路(回补途径),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产生ATP的途径,它产生的中间产物也是生物合成的前体。例如卟啉的主要碳原子来自琥珀酰CoA,谷氨酸、天冬氨酸是从-酮戊二酸、草酰乙酸衍生而成。一旦草酰乙酸浓度下降,势必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行。,-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延胡索酸,柠檬酸,琥珀酰CoA,谷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葡萄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乙酰CoA,天冬氨酸,脂肪酸,酮体,三羧酸循环,卟啉,1.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需要生物素为辅
11、酶。,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在大脑和心脏中存在这个反应。,3.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的转氨作用可以形成草酰乙酸和-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会形成琥珀酰CoA。其反应将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三、糖有氧氧化调节,关键的调节酶: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调控方式:底物效应、产物积累的抑制作用、循环中间产物的别构作用、反馈抑制作用。,当细胞能量处于低水平,即高的ADP浓度,低的ATP和NADH浓度水平,TCA 加速进行。而当ATP、NADH、琥珀酸CoA和柠檬酸积累时,TCA循环就减速进行。,琥珀酰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类 代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