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脂类代谢.ppt
《第7章脂类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脂类代谢.ppt(2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墨西哥男子曼努埃尔乌里韦以近公斤体重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列为“世界上最胖的人”。,中国首胖 梁用 220公斤,哥伦比亚11个月大男婴体重达28公斤,英国监狱被迫释放国内最胖囚犯 254公斤,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肥胖,肥胖症:全身性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肥胖度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2(M2)2426:轻度肥胖 2628:中度肥胖 28:重度肥胖肥胖症常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第 7 章,脂类代谢,Metabolism of Lipids,第五节 血浆脂
2、蛋白代谢,第四节 胆固醇代谢,第三节 磷脂的代谢,第二节 脂肪的代谢,第一节 脂类概述,第一节,脂 类 概 述,概念脂类的一般概念 分类 结构 必需脂肪酸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脂类的消化吸收,第一节 脂类的概述,什么是脂类?包括哪些成分?人体内脂类的分布?人体内主要脂类的结构?必需脂肪酸?人体内必需脂肪酸有哪些?脂类有什么生理功能?膳食中的脂类消化需要哪些条件?胆汁酸盐在脂类消化中起何作用?与其什么性质有关?小肠粘膜细胞是如何合成甘油三酯的?,Questions?,脂肪和类脂及其衍生物总称为脂类(lipids),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也称甘油三酯(triglycer
3、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L)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糖脂(glycolipid)鞘脂(sphingolipid),定义:,分类:,类脂(lipoids),脂肪(fat),一、脂类的一般概念,甘油三脂,X=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甘油磷脂,甘油,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甘油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 甘油三酯,MG DG TG,胆固醇(Cholesterol,Ch),甘油三酯,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胆固醇酯,X=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
4、油等。,常为不饱和脂肪酸,鞘 脂,鞘磷脂,鞘糖脂,按营养学角度,脂 肪 酸 的 分 类,按有无不饱和键,按碳链长度,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或n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系统命名法(遵循有机酸命名的原则),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脂肪酸碳原子的编码体系,编码体系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编码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H3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OOH,油酸 18:1 9,
5、CH3(CH2)7 CH CH(CH2)7COOH,9,9,亚麻酸 18:3 3,6,9,CH3CH2CH CHCH2CH CH CH2CH CH(CH2)7COOH,3 6 9,15 12 9,哺乳动物不饱和脂肪酸按(或n)编码体系分类,常见的脂肪酸,必需FA 非必需FA,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含两个双键以上)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机体可自身合成(饱和、单不饱和),必需脂肪酸的功能,1)参与磷脂合成2)与胆固醇代谢关系密切3)与生殖细胞的形成及妊娠、授乳、婴儿生长发育有关4)与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5)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射线损伤6)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脂酸的来源,自身合成,食物供给,多
6、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各种脂酸,特别一些不饱和脂酸。,植物油脂,胆固醇,长链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较多,主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EPA DHA,磷脂,鱼贝类相对较多,脑 肝 肾等内脏 蛋类较高,脑 心 肝 肾 蛋黄 大豆较多,亚油酸:普遍存在亚麻酸:豆油 紫苏油较多,EPA(二十碳五烯酸):C20:5,n-3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脂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二、脂类的分布及生理功能,三、脂类的消化 与吸收,(一)脂类的消化 发生在脂-水界面,需脂肪酶与胆汁酸盐参与。,1.脂肪的消化速度取决于它的表面积。2.增大表面积的因素是乳化,乳化剂主要有胆汁酸盐和磷
7、脂酰胆碱。,胆汁酸盐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乳化,消化酶,甘油三酯,食物中的脂类,2-甘油一酯+2 FFA,磷脂,溶血磷脂+FFA,胆固醇酯,胆固醇+FFA,微团,消化脂类的酶,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二)脂类的吸收,吸收部位,吸收方式,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酯化成TG,胆固醇及游离脂酸,酯化成CE,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酯化成PL,肠粘膜细胞,甘油三酯的消化与吸收,脂肪的代谢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甘油进入糖代谢脂肪酸的合成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本节主
8、要内容,甘油三酯结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是非极性、不溶于水的甘油脂酸三酯,基本结构为甘油的三个羟基分别被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酯化。,思 考 题,1.是不是体内脂肪的分解都称为脂肪动员?何谓脂肪动员?反应的部位?产物有哪些?关键酶?2.长链脂肪酸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在胞浆中活化的长链脂酰CoA如何进入线粒体氧化?3.脂肪酸的氧化为何称为-氧化?包括哪几步连续反应?产物是什么?4.临床上糖尿病病人为何会出现酮症酸中毒?5.为什么酮体可看作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一、脂肪的分解代谢,定义 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
9、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一)脂肪动员,受 体,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ACTHTSH,甘油三酯,甘油一酯,脂 肪 细 胞 膜,脂 肪 细 胞,脂肪动员示意图,细胞信号转导,激素敏感脂肪酶,与清蛋白结合运输,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胰岛素 肾上腺素前列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脂解激素 胰高血糖素 禁食、饥饿 交感神经兴奋,抗脂解激素,部 位:限速酶:产 物:产物的转运:,脂肪动员小结,脂肪组织,激素敏感脂肪酶(HSL),三分子游离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甘油可在血液循环中自由转运,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成为复合体再 转运,组 织:除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外,大多 数组织均可进行
10、,其中肝、肌肉 组织最活跃。,亚细胞:胞液、线粒体,部位,(二)脂肪酸的氧化与分解,脂肪酸的活化(胞液),脂肪酸的-氧化(线粒体),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线粒体),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的主要过程,1.脂肪酸的活化(胞液),脂酰CoA合成酶,ATP AMP PPi,脂酰CoA是脂肪酸的活性形式,代谢活性强。,+CoA-SH,每1分子脂肪酸活化实际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长链脂酰辅酶A如何进入线粒体?,2、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1)载体肉碱(carnitine)L-(CH2)3N+CH2CH(OH)CH2COO-L-3羟-4-三甲氨基丁酸 功能:,运载脂酰CoA进入
11、线粒体,减肥药:左旋肉碱的作用?,是脂肪酸-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2)酶:肉碱脂酰转移酶I(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 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肉碱脂酰转移酶 I,脂酰CoA合成酶,肉碱脂酰转移酶,肉 碱 脂酰肉碱,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基 质,关键酶,3)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机制,同工酶,脂酰-CoA,活化,转运,氧化,胞浆,调节:饥饿(胰岛素)肉碱脂酰转移酶 饱食(胰岛素),丙二酰CoA,+,脂酰基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从脂酰基的-碳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等四步连续反应,脂酰基断裂后生成分子比原来少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及1分
12、子乙酰 CoA的过程。,3.脂肪酸的-氧化,概念,反应部位,催化酶,产物,反应过程,(1)-氧化的发现,试验证据 1904年F.Knoop根据用苯环标记脂肪酸饲喂狗的实验结果,推导出了-氧化学说。,(2)脂肪酸-氧化的主要过程,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软脂酸为例:脂酰CoA RCH2CH2CO-SCoA反-烯酰CoA RCH CHCO-SCoA L(+)-羟脂酰CoA RCH CH2CO-SCoA-酮脂酰CoA RC CH2CO-SCoA RCO-SCoA CH3CO-SCoA 脂酰CoA(少2C)乙酰CoA,硫解,-氧化的反应过程示意图,脂肪酸-氧化的特点,-氧化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氧
13、化为一循环反应过程,由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反应不可逆 需要FAD,NAD+,CoA为辅助因子;每循环一次,生成一分子FADH2,一分子NADH+H+,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减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2C)。,定义?,以16碳软脂酸为例(16:0)经过7次-氧化 消耗 FA活化 产生 7 FADH2 7 NADH+H+8 乙酰CoA,106,-2,1.5 7=10.5,2.5 7=17.5,10 8=80,净生成ATP,4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氧化次数:(n/2)-1次,乙酰CoA的数量:(n/2)个,偶数碳原子饱和长链脂肪酸氧化产能的计算公式,碳原子数 碳原子数 ATP净生成数=-1
14、4+10-2 2 2,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软脂肪 葡萄糖,以 mol 计 106 ATP 3032 ATP以 100g 计 50.4 ATP 21.1 ATP能量利用效率 33%33%,脂肪酸-氧化的生理意义,脂肪酸-氧化是体内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脂肪酸氧化可以供应机体所需要的大量能量。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乙酰CoA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中间化合物。,5、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6、不饱和脂酸的氧化 a.顺式双键需异构为反式双键进行 b.产生ATP数较少7、氧化和氧化,大多数脂肪酸含偶数碳原子,它们通过b-氧化可全部转变成乙酰CoA,但一些植物和海洋生物能合成奇数碳脂肪酸
15、,它们在最后一轮-氧化作用后,产生丙酰CoA。丙酰CoA经过两次异构化,形成琥珀酰CoA。,5.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奇数碳脂肪酸,CH3CH2COCoA,D-甲基丙二酰CoA,L-甲基丙二酰CoA,琥珀酰CoA,TAC,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丙酰CoA,(5)不饱和脂酸的氧化,特殊需要酶,异构酶 差向异构酶,氧化途径与饱和脂肪酸基本相同,亚油酰CoA(9顺,12顺),3次氧化,十二碳二烯脂酰CoA(3顺,6顺),十二碳二烯脂酰CoA(2反,6顺),3顺,2反-烯脂酰 CoA异构酶,2次氧化,亚油酸,八碳烯脂酰CoA(2顺),D(+)-羟八碳脂酰CoA,L(-)-羟八碳脂酰CoA,乙酰Co
16、A,3次氧化,-羟脂酰CoA 差相异构酶,烯脂酰CoA 水化酶,(1)脂肪酸的-氧化,4.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底物:动物体内中长链脂肪酸(812C)。反应部位及酶:在肝微粒体中的加单氧酶,还 P450参与。反应部位:末端碳原子,称为位。反应产物:二羧酸。最后变成琥珀酰CoA,直接进入TAC。,(2)脂肪酸的-氧化,氧化部位 哺乳动物的肝和脑组织进行。参 与 酶 微粒体氧化酶系。产 物 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脂肪酸-氧化,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三者总称为酮体(acetone bodies),是脂酸在肝脏线粒体内分解时产生的特殊中间产物。,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
17、dl),代谢定位: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CoASH,CoASH,NAD+,NADH+H+,-羟丁酸脱氢酶,HMGCoA 合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HMGCoA 裂解酶,1.酮体在肝细胞中生成,NAD+,NADH+H+,琥珀酰CoA,琥珀酸,CoASH+ATP,PPi+AMP,CoASH,2.酮体在肝外组织利用,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激酶(肾、心和脑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代谢的中间代谢物,是肝脏输出能源
18、的一种形式。长期饥饿或糖供应不足时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示意图,酮体与疾病,血浆水平:0.030.5mmol/L-羟丁酸70%、乙酰乙酸30%、丙酮在某些病理条件下,或因饥饿使糖原耗尽,外源糖又供应不足时,肝脏脂肪转变成酮体的量超过肝外组织氧化酮体的能力时,可引起血中酮体升高,形成酮血症。血中酮体过多由尿排出又形成酮尿症。,酮体(-羟丁酸、乙酰乙酸)为酸性物质,若在血中含量过多,超过血液的缓冲能力时,可以引起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当血酮体阳性而尿酮体阴性或反应较弱时,提示患者存在肾功能衰竭。,4.酮体生成的调节,(1)饱食及饥
19、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反之,糖代谢减弱,脂酸-氧化及酮体生成均加强。,脂肪酸氧化,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甘油直接运至肝、肾、肠等组织。在肝、肾进行糖异生。脂肪及骨骼肌等组织因甘油激酶活性很低,故不能很好利用甘油。,(四)甘油的氧化分解,甘油三酯分解代谢概况,(与清Pr结合运输,至除脑外大部分组织),(运至肝脏),酮体(概念,合成原料,部位,限速酶),二、脂肪的合成代谢,(一)脂肪酸的合成,(三)脂肪的合成,(二)3-磷酸甘油的生成,(四)脂肪合成的调节,组 织:肝(主要)、脂肪、肾、脑、肺、乳腺 及等组织亚细胞: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棕榈
20、酸)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1.合成原料和部位,(一)脂肪酸的合成,合成部位,乙酰CoA、ATP、HCO3-、NADPH、Mn2+,合成原料,乙酰CoA的主要来源:,体内的乙酰CoA都是在线粒体内生成的,而脂肪酸则是在细胞液内合成的。,线粒体内生成的乙酰CoA必须进入胞液才能用于脂肪酸的合成。,?,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线粒体膜,胞液,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丙酮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乙酰CoA,苹果酸,柠檬酸穿梭系统:,NADPH的来源:,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来源),柠檬酸-丙酮酸循环,(1)乙酰CoA羧化酶,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21、其活性受变构调节和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调节。,2.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形式 单体无活性 多聚体有活性变构调节 激活柠檬酸、异柠檬酸 抑制长链脂酰CoA 磷酸化、去磷酸化,化学修饰调节,乙酰CoA羧化酶活性的调节:,H2O,柠檬酸,ATP,ADP,cAMP活化的 蛋白激酶,Pi,蛋白磷酸酶2A,单体(无活性),多聚体(有活性),动物细胞脂肪酸合成酶系由7种酶蛋白(乙酰基转移酶、丙二酰CoA酰基转移酶、-酮脂酰合酶、-酮脂酰还原酶、-羟脂酰脱水酶、烯脂酰还原酶和硫酯酶)和酰基载体蛋白(ACP)聚合在一起组成。酵母细胞中该酶系包含六个酶和ACP,定位于两条肽链上;大肠杆菌的该酶系含六个酶及ACP共七
22、条肽链。,(2)脂肪酸合成酶系,酰基载体蛋白(ACP)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它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脂肪酸合成的各步反应都在ACP的辅基上进行。,中心巯基,脂肪酸合成酶系结构模式,脂肪酸合成酶系结构模式,ACP,乙酰基转移酶 丙二酰基转移酶-酮脂酰合酶-酮脂酰还原酶-羟脂酰脱水酶 烯脂酰还原酶,大肠杆菌,7种酶活性都在一条多肽链上,属多功能酶,由一个基因编码;有活性的酶为两相同亚基首尾相连组成的二聚体。,高等动物,3.软脂酸合成的过程,(1)乙酰CoA羧化为丙二酰CoA,以软脂酸(16C)为例,参与软脂酸合成的8分子乙酰CoA中,有7分子需先羧化成丙二酰CoA才能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23、,乙酰CoA,丙二酰CoA,(2)脂肪酸的合成,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酸,是一个重复加成过程,每一轮的反应均需通过酰基转移、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等步骤,每次延长2个碳原子。,各种生物合成脂酸的过程基本相似。,底物进入,软脂酸的合成过程,乙酰基转移酶,丙二酰基转移酶,乙酰-丙二酰-酶复合物,乙酰乙酰ACP,D-羟丁酰ACP,-丁烯酰ACP,丁酰ACP,转位,脂酰转移酶,丁酰基由ACP的中心巯基上转移至外周巯基上。ACP上的中心巯基再与新的丙二酰基结合。,经过7轮循环反应,每次加上一个丙二酰基,增加两个碳原子,最终释出软脂酸。,乙酰CoA 7丙二酰CoA 14NADPH14H+H
24、2O,软脂酸14NADP+7CO27H2O8CoA-SH,脂肪酸合成酶系(7次循环),软脂酸(16C)合成的总反应式:,软脂酸的合成总图,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氧化比较,返回,脂酸碳链的缩短:-氧化脂酸碳链的延长:内质网脂肪酶碳链延长酶系 线粒体延长酶系,4.脂酸碳链的缩短或延长,以丙二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 NADPH+H+供氢经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等一轮反应增加2个碳原子,合成过程类似软脂酸合成,但脂酰基是在CoASH上进行反应,可延长至24碳,以18碳硬脂酸为最多(肝)。,(1)脂酸碳链在内质网中的延长,以乙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 NADPH+H+供氢,过程与-氧化的逆反应基本
25、相似,需-烯酰还原酶,每一轮反应增加2个碳原子,可延长至24碳或26碳,以硬脂酸(18C)最多。,(2)脂酸碳链在线粒体中的延长,不饱和脂酸主要有:软油酸、油酸 单不饱和脂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多不饱和脂酸,5.不饱和脂酸的合成,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人体内有4,5,8及9去饱和酶,催化饱和脂肪酸引入双键,使之转变为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有4、5、8、9去饱和酶,镶嵌在内质网上,催化饱和脂肪酸引入双键,使之转变为不饱和脂肪酸(至今在体内尚未发现有9以上的去饱和酶,即在第10C与甲基末端之间不能形成双键)。,植物:有9、12、15 去饱和酶。,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脂类 代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