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ppt
《第7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ppt(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6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本章着重讨论蛋白质在机体内的降解,以及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的共同代谢途径。,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第三节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转化第四节 氨的同化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哺乳动物的胃、小肠中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氨肽酶.弹性蛋白酶。经上述酶的作用,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在小肠被吸收。被吸收的氨基酸(与糖、脂一样)一般不能直接排出体外,需经历各种代谢途径。肠粘膜细胞还可吸收二肽或三肽,吸收作用在小肠的近端较强,因此肽的吸收先于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消化吸收,蛋白质的降解,人及动物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成人
2、每天有全体蛋白的1%2%被降解、更新。不同蛋白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人血浆蛋白质的t1/2约10天,肝脏的t1/2约18天,结缔组织蛋白的t1/2约180天,许多关键性的调节酶的t1/2均很短。,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一、蛋白酶的种类和专一性 肽酶(Peptidase)蛋白酶(Proteinase),二、细胞内蛋白质降解 溶酶体途径:无选择地降解蛋白质 泛肽(ubiguitin)途径:给选择降解的蛋白质加以标记,一条是不依赖ATP的途径,在溶酶体中进行,主要降解外源蛋白、膜蛋白及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另一条是依赖ATP和泛素的途径,在胞质中进行,主要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此途径在不含溶酶体的
3、红细胞中尤为重要。泛素是一种8.5KD(76aa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一级结构高度保守,酵母与人只相差3个aa残基,它能与被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后者活化,然后被蛋白酶降解。,真核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两条途径,肽酶的种类和专一性,编号 名 称 作 用 特 征,3.4.11,3.4.13,-氨酰肽水解酶,(-aminoacyl peptide hydrolase),作用于多肽链的N-末端,-羧肽水解酶,(-carboxyl peptide hydrolase),作用于多肽链的C-末端,3.4.14,二羧肽水解酶,(depeptide hydrolase),水解二肽,蛋白酶的
4、种类和专一性,编号 名 称 作用特征 实例,3.4.2.1,3.4.2.2,丝氨酸蛋白酶类,(serine pritelnase),活性中心含Ser,3.4.2.3,3.4.2.4,硫醇蛋白酶类,(Thiol pritelnase),活性中心含Cys,羧基(酸性)蛋白酶类,carboxyl(asid)pritelnase,活性中心含Asp,最适pH在5以下,金属蛋白酶类,(metallopritelnase),活性中心含有Zn2+、Mg2+等金属,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凝血酶,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菠萝酶,胃蛋白酶凝乳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嗜热菌蛋白酶,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蛋白质降解的泛肽途
5、径,E1-SH,E1-SH,E2-SH,E2-SH,ATP AMP+PPi,E3,多泛肽化蛋白,ATP,26S蛋白酶体,20S蛋白酶体,ATP,19S调节亚基,去折叠,水解,E1:泛肽激活酶 E2:泛肽载体蛋白 E3:泛肽-蛋白质连接酶,(ubiquitin),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一、氨基酸代谢概况,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代谢概况,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特殊途径,-酮酸,糖及其代谢中间产物,脂肪及其代谢中间产物,TCA,鸟氨酸循环,NH4+,NH4+,NH3,CO2,H2O,体蛋白,尿素,尿酸,激素,卟啉,尼克酰胺衍生物,肌酸胺,嘧啶,嘌呤,(次生物质代谢),C
6、O2,胺,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4、非氧化脱氨基作用,1、氧化脱氨基作用,2、转氨基作用,3、联合脱氨基作用,1、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酮酸的过程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真核细胞的Glu脱氢酶,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是一种不需O2的脱氢酶。此酶是能使氨基酸直接脱去氨基的活力最强的酶,是一个结构很复杂的别构酶。在动、植、微生物体内都有。ATP、GTP、NADH可抑制此酶活性。ADP、GDP及某些氨基酸可激活此酶活性。因此当ATP、GTP不足时,Glu的氧化脱氨会加速进行,有利于氨基酸分解供能(动物体内有10%的能量来自氨基酸氧化)。,2、转
7、氨基作用,转氨酶(辅酶:磷酸吡哆醛),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除Gly、Lys、Thr、Pro外),-氨基酸,磷酸吡哆醛,醛亚胺,酮亚胺,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的作用机理,-酮酸,互变异构,动画,大多数转氨酶,优先利用-酮戊二酸作为氨基的受体,生成Glu。如丙氨酸转氨酶,可生成Glu,叫谷丙转氨酶(GPT).肝细胞受损后,血中此酶含量大增,活性高。肝细胞正常,血中此酶含量很低。动物组织中,Asp转氨酶的活性最大。在大多数细胞中含量高,Asp是合成
8、尿素时氮的供体,通过转氨作用解决氨的去向。,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谷氨酰胺的生成和利用,3、联合脱氨基作用,(1)概念,(2)类型,a、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相偶联,b、转氨基作用与嘌呤核苷酸循环相偶联,单靠转氨基作用不能最终脱掉氨基,单靠氧化脱氨基作用也不能满足机体脱氨基的需要,因为只有Glu脱氢酶活力最高,其余L-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都低。机体借助联合脱氨基作用可以迅速脱去氨基。,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相偶联,转氨酶,L-谷氨酸脱氢酶,H20+NAD+,NH3+NADH,-酮酸,-氨基酸,-酮戊二酸,L-谷氨酸,转氨基作用与嘌呤核苷酸
9、循环相偶联,(骨骼肌、心肌、肝脏、脑都是以嘌呤核苷酸循环的方式为主),4、非氧化脱氨基作用,(1)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2)还原脱氨基作用(3)水解脱氨基作用(4)脱水脱氨基作用(5)氧化还原脱氨基作用(6)脱酰胺基作用,谷氨酸胺和天冬酰胺可在谷氨酰胺酶和天冬酰胺酶的作用下,分别发生脱酰胺基作用而形成相应的氨基酸。,脱酰胺基作用,两个氨基酸互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形成有机酸、酮酸和氨。,氧化还原脱氨基作用,以上的反应中,一个氨基酸是氢的供体,另一个氨基酸是氢的受体。,L-半胱氨酸的脱氨作用是由脱硫氢基酶催化的。,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L-丝氨酸和L-苏氨酸的脱氨基是利用脱水方式完成。催化该反应的
10、酶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脱水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羟酸和氨。,水解脱氨基作用,在严格无氧的条件下,某些含有氢化酶的微生物,能用还原脱氨基方式使氨基酸脱去氨基。,还原脱氨基作用,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概念,3、脱羧产物的进一步转化(次生物质代谢),不同动物排泄氨的方式,动物 方式 水生动物 氨 爬虫类 尿酸 两栖类 氨、尿素 鸟 类 尿酸 哺乳类 尿素,氨基丁酸是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的产物,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有抑制作用。,天冬氨酸脱羧酶促使天冬氨酸脱羧形成丙氨酸,它是维生素泛酸的组成成分。,组胺可使血管舒张、降低血压,而酪胺则使血压升高。前者是组氨酸的脱羧产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蛋白质 降解 氨基酸 代谢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