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数字城市刚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方案2023.10目录一、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新形势1(一)国家政策引导1(二)技术发展引领2(三)建设需求转变3二、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扩大化5(一)城市数字底座主要建设领域51、算力基础设施52、网络基础设施103、新技术基础设施14(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领域171、智慧交通182、智慧水务193、智慧能源204、智慧环卫205、智慧园林216、智慧路灯227、综合管廊23(三)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点241.以系统思维推动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242 .以技术应用驱动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243 .以模式创新赋能数
2、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25三、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细分化25(一)不同地域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向26(二)不同能级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向311、一线城市以深圳为例322、二线城市以武汉为例343、三四线城市以宜昌为例37四、国内外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观察39(一)中国上海一防汛防台“四道防线”40(二)中国上海一一“智算宝山”41(三)中国深圳一一数字李生先锋城市42(四)中国武汉中建光谷之星43(五)中国合肥一一城市生命线工程“合肥模式”44(六)加拿大多伦多GoogleSidewalk45(七)日本静冈县一一丰田“编织之城”46五、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
3、建议47(一)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制度保障47(二)夯实技术基础,拓展应用场景48(三)规范管理机制,联动多方主体48(四)完善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安全49(五)创新投资模式,激发市场活力49附录一:国家和地方层面相关政策汇总51附录二: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企业54图目录图1:2017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万架)7图2:2019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亿元)8图3:2017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亿元)9图4:20172022年中国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规模(亿元)10图5:20192023年6月中国5G基站建设数量(万个)11图6:2017202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
4、规模(万亿元)12图7:20152021年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总产值(十亿美元)14图8:2018203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万亿元)14图9:2020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亿元)16图10:20172023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亿美元)17图11:2018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亿元)19图12:20152021年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投资额(亿元)21表目录表1:部分试点城市中长期规划建设综合管廊里程数23表2:2023年不同省市数字城市建设内容28表3:深圳市数字化转型工作责任单位33表4:武汉市数字化转型工作责任单位35表5:宜昌市数字化转型工作责任单位38一
5、、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新形势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我国新城镇建设持续深入,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升级,国家政策加速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创新及行业场景延伸,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转变和创新。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形成确保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基础。(一)国家政策引导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0年8月,住房和
6、城乡建设部联合六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强调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更新,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
7、划,将“基础设施的体系化、品质化、绿色化、低碳化、智慧化发展”作为发展目标,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并将“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列入重点发展任务。与国家层面发布的“新基建”“新城建”领域支持政策相呼应,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地方层面的支持政策,重点布局云计算、5G、物联网等数字化基础支撑能力设施建设,并且注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将民生领域智能化、市政智能化和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作为主要应用场景。(二)技术发展引领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浪潮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数字技术的运用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
8、键举措,科技创新将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驱动力。当前,云计算、5G、物联网、数字李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5G技术搭建的高速网络环境,大大加强了数字城市的网络通信基础,解决了信息大批量高速度传输效率的问题。以泛在感知为特点的物联网技术解决信息自动采集、获取和传输的障碍,奠定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云计算技术解决信息高效处理的问题,为信息技术应用快速推广提供新型商业模式,云计算服务的边际成本递减特性,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企业生产以及政府的管理方式。数字李生城市正逐步深入城市全要素表达、业务预警预测、场景仿
9、真推演、态势感知、智能决策等多个环节,城市运行数字化场景的可视化感知、交互运行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各地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探索方向。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数字城市至关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通过机器学习驱动的人工智能机器分析得到的数据,帮助城市数字化治理开展智能预测分析,辅助决策规划。融合了点对点网络、数据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区块链创造性地建立了由技术支撑的信任机制,解决了数据可信流动的问题,为城市基础设施数据的可信流转提供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前沿技术的应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同时有效提升了城市服务供给能力和治理效
10、率。(三)建设需求转变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由粗放式大开发向高质量建设趋势转变C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人民性。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城镇化建设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随之产生且日益突出的“城市病”问题制约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1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进而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增长。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断深入,面对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和产业发展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更高需求,如何高效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整体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效率,成为新阶段的重要目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由功能单一化
11、、系统孤立化向应用协同化、场景智能化方向转变。“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更加关注人的体验,对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承载能力以及空间治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传统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性不强,设施功能单一且服务效能不高,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普遍,不能有效支撑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随着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数字底座逐步夯实,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稳步推进,将有力支撑融合应用数字化场景打造,提升全生命周期协同发展能力,成为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宜居、韧性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由“重建设、轻运营”发展模式
12、向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转变。早期数字城市建设实践,常常存在“以技术为本”“重经济效益、轻民生价值”等现象,造成城市资源浪费,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同时,传统的“总集成商+分包商”的模式很容易造成企业各自为政、各自基于自有产品和技术来实施,形成数据信息孤岛的格局。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进入补齐短板、提升功能、优化服务和融合发展并重的发展阶段,原有的项目建设模式已经不能与当前的建设要求相匹配,紧抓数字城市建设主线,创新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创新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化和智能化水平成为重要探索方向。二、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场
13、规模扩大化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城市数字底座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两大内容。城市数字底座,是通过建设城市数字化的基础支撑能力设施,整体赋能行业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包括算力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新技术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是指新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于传统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全流程数据能力的增强,传统基础设施对外提供服务的种类和方式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城市融合基础设施形态,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一)城市数字底座主要建设领域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升级,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算力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等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将有力推动
14、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度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社会服务便利化普惠化,为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提供重要支撑。1、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为数字城市所需的数据存储、计算能力等提供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多种ICT技术融合发展和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促使全社会数据汇聚利用需求爆发式增长,对算力需求不断增强。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以数据中心、云计算等设施构成的数字城市多层次计算设施体系正在演化形成。东数西算战略将带动新一轮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东部地区数据中心建设以中小型为主,满足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的实时数据传输、存储、计算需求;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建设以超大型、大型为主,满足非实时数据
15、的传输、存储、计算需求,如生产生活数据。具体而言,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加速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上游设备制造业和下游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创新型应用和新型消费产业等集聚发展。(1)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是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2,照标准机架规模分为超大型、大型和中小型三种类型数据中心。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数字化转型速度相对较快,对算力需求较高,数据中心数量较多;西部地区数字化建设速度相对较慢,算力需求较低,数据中心数量较少。由于用地指标等现实制约,东部地区城市难以布局建设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中小型数据中心成为此类城市新的主要选项。随着东数西算战略
16、进一步贯彻落实,目前数据2根据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主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设备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辅助区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总控中心、测试机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支持区为主机房、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的区域,包括变配电室、空调机房、电池室等。行政管理区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等。中心东密西疏的建设布局将有所改变,西部地区将成为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选址的优质选择。东数西算工程推动
17、新建数据中心向中西部地区以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周边布局,也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集聚,促进东西部数据流动、价值传递。从机架数来看,截至2022年底,我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机架数达81.8万个,比2021年末净增8.4万个。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至2021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0.7%,随着相关企业不断拓宽服务边界,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600亿元。总机架数量(万架)大型规模以上机架数量(万架)图1:2017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万架)资料来源:工信部、浙商证券图2:2019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浙商证券(2)云计算云计
18、算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我国云计算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云计算市场规模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4550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6192亿元)从云计算的细分市场来看,公有云的市场规模远超私有云,且增速较快。近年随着云计算应用技术的成熟,侧重于满足行业数字化能力的行业云和服务政府、国企客户的国资云兴起。云计算在行业领域的应用,已经从互联网拓展到政务、工业、医疗、交通等传统行业,但各行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已经实现云计算的深化应用;能源、医疗、工业等核心系统云化改造
19、程度尚有待提升.。国资云由国有企业建设和运营,是服务j中国信通院:2023年云计算白皮书.中国信通院:2023年云计算白皮书。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机构的云平台。由于政府、国企等组织机构的原始数据体量大、价值高、敏感性强,需要具有相关能力和资质的国资背景厂商建设以保障数据安全。国资云建设企业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央企国资云厂商,如中国电子云、天翼云等,主要承担大型国央企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国资云的建设工作;二是地方国资云厂商,如云赛智联、铜牛信息等,主要为所属地方国资委建设地方国资云平台。当前,全国省市没有云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已经低于10%,预计未来510年,随着各地云计算设施设备进入迭代周期,国资云市
20、场空间将超过千亿工图3:2017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电子云2023年调研报告。公有云(亿元)私有云(亿元)图4:20172022年中国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2、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应用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增强了数字城市各领域信息获取、实时反馈、智能服务等能力,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5G、物联网、固定宽带和卫星互联网,共同构建形成高速、泛在、空天一体的数字城市网络体系,畅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1)5G网络5G网络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宽带移
21、动通信网络,赋能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多领域数字城市应用场景。截至2022年底,我国5G基站建设数量全球领先,建成总数量达到23L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量的21.3%,较2021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2023年1-6月份我国5G基站总数达293.7万个,继续保持5G基站建设的良好势头。350图5:20192023年6月中国5G基站建设数量(万个)资料来源:工信部“5G+”是5G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对行业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5G规模化应用政策不断落地,也将促使“5G+”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其中,“5G+智慧工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风险预控,赋能建筑工地施工安全、材料
22、安全等各类管理工作,辅助管理人员全面快速开展决策,推动建造效率提高、建筑成本降低和工程质量提升。(2)物联网物联网的建设目标是将各种智能设备通过网络基础设施互相连接起来,支持数据共享和交流,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比较广阔,包括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在推动海量数据收集、赋能数字城市建设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物联网的基本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传输技术。当前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早中期发展阶段,根据研究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市场规模约3.5万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将
23、达到3.9万亿元,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我国物联网行业应用占比来看,面向消费者为最终用户的物联网应用占比较高,如智能家居产品。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量的61.2%,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有可能成为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最快的领域)图6:2017202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万亿元)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3)固定宽带固定宽带网络已经进入到从百兆向千兆跃升的阶段,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环境支撑。光网络作为数字城市带宽基础,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始部署全光底座及40OGToN升级,鉴于长距400G线路技术门
24、槛较高,仍需一定的探索研发时间,预计光网络在2024年逐渐开始商用。截至2022年底,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71亿个,6中国信通院2020年物联网白皮书光纤接入(FTTH/0)端口达到10.25亿个,其中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IOGPON端口数达1523万个,较2021年年末数量接近翻一番,全国有110个城市已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同时,固定宽带对光纤工艺有较高的需求来满足超大体量的数据传输。目前,光纤光缆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包括康宁、古河电工、长飞光纤、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整体CRlO超过90%8,未来行业有望持续受益数字城市建设带来的新机遇。(4)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作为空天一体化网
25、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全空域与全时域网络通信服务,在军民领域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作为万亿赛道的大产业,卫星互联网产业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国内都处于快速发展期。根据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产值达到2794亿美元,其中卫星制造产业的产值为137亿美元,占全球卫星产业产值的4.9%。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为L3万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8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4%o我国卫星互联网正处于发展初期,其中卫星制造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国有企业以中国星网、航天科工为代表,民营企业以银河航天、北斗星通为代表。当前,中国星网拥有卫星数量达12992颗,银
26、河航天拥有卫星数量达2800颗。由于建设成本、技术要求等门槛较高,卫星互联网在短期内难以成为数字城7工信部数据。”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向。图7:20152021年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总产值(十亿美元)资料来源:SlA9876:IIII111111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图8:2018203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万亿元)资料来源:泰伯智库3、新技术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指数字李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设施的部署应用。其中数字挛生作为高
27、度集成的一项技术,正从推广期向壮大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发展,逐渐形成开发平台、通用Al能力平台和行业专用Al能力平台。区块链应用领域不断增加,自主化的区块链底层平台不断涌现。总体而言,当前数字李生技术在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场景建设的应用上更为普遍,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仍处于探索发展期。(1)数字李生数字李生是物理空间在数字空间的映射,是众多数字技术的集成,包括空间地理信息建模、BlM建模、感知标识、模拟仿真推演、交互与控制技术等。随着我国实现数字李生技术的突破,ClM建模、BlM建模、感知标识、模拟仿真推演、交互与控制等数字李生核心技术被运用到交运、工业、建筑和通信
28、等行业,展现了较强的市场前景。鉴于各地加快数字城市建设速度、企业降本增效等因素影响,预计数字李生应用规模具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到2025年中国数字李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84.5亿元其中交运、工业和建筑数字李生应用规模的占比较高。目前,在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数字李生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推进速度较快,在能源管理、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应急安全、环境治理等多领域不断渗透,(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算法的训练,集聚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于一体,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根据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9589头豹研究院测算。10中国信通院20
29、22年数字李生城市白皮书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7.8%,2027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000亿元。我国多数大型企业都已规划投入人工智能项目,未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进入和大型企业的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强劲。人工智能细分市场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机器学习等方面,其中计算机视觉市场占人工智能市场的比重超过40%,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已实现快速增长,对算力和数据要素的需求日益旺盛。通过“大参数+大数据+算法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将推动AI+在数字城市各领域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如“AI+
30、建筑”,主要体现对传统建筑行业设计端的赋能,通过Al辅助建筑设计,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更为高效的设计方法,助力建筑设计行业人效提升,降低人力成本、客户沟通成本以及错误修正成本。图9:2020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艾瑞咨询(3)区块链区块链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共识算法有效解决了跨实体信任问题,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区块链基础设施处于规模化部署阶段,呈现多模式发展态势,功能架构逐渐清晰,通用功能逐渐模块化。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率先起步,逐渐拓展到实体经济领域。在数字城市公共基
31、础设施建设中,主要应用于智能制造、交通物流、能源电力等方面。2022年我国区块链市场总体规模为14.1亿美元,2023年预计增长至16.5亿美元。就市场份额而言,蚂蚁集团凭借蚂蚁链以24.4%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腾讯云、华为云分别以16.2%和11.5%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第三位二图10:20172023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亿美元)资料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领域IDC报告发布的2021年区块错市场占有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核心是数智技术赋能城市传统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范围广阔,主要是围绕行业需求,通过传统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
32、、智能化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拓展传统基础设施服务空间范围,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管理效率、服务能力,实现城市服务智慧化和管理网络化。结合“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主要覆盖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能源、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路灯、综合管廊等领域。1、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把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新理念应用于交通行业,赋能公路、铁路、港口等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交通管理能力,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公众出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以智慧公路为例,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3500多公里的道路实现智能化升级,20余
33、个城市和多条高速公路完成了4000余台路侧通信单元(RSU)的部署,在未来的智能交通体系中,将实现车路云的实时信息交互。车端着力于交通工具智能化的实现,路端着力于通过物联感知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信息化,云端着力于通过海量交通数据收集汇聚、共享分析,实时掌握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目前,智慧交通管理领域代表性的企业重点布局区域侧重于东部发达地区,例如千方科技主要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佳都科技主要布局华东、华南的大型城市。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000亿元%图11:2018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艾媒咨询2、智慧水务智慧水务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
34、城市基础支撑能力,升级改造城市水务系统基础设施。利用智能设备实时感知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等城市水务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开展水务大数据智能分析,提升城市水务管理的效率,提高城市用水服务质量。我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市场的集中度低,存续、在业状态的智慧水务企业约有840家,其中,属于制造业的企业数量达413家,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达到222家;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而散的特征。根据研究w艾媒咨询预测数据。u企业猫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慧水务平台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1.1亿元,以智慧水务平台+智慧水厂设备+管网改造设备
35、(二次供水设备、水表等)综合测算,行业市场空间将超3000亿3、智慧能源智慧能源是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存储、消费等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整合优化能源业务,形成“端-中心-端”的放射式集中运筹产业结构,提高能源转换和配置效率。当前智慧能源市场格局呈现新旧融合的局面,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企业已经开始向智慧能源领域发展;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也开始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涉足智慧能源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国家电网、中国华能等企业,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不断拓展智慧能源市场份额。总体而言,智慧能源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通过对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数字化改造,促使城市节能减排;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技
36、术与新型能源并向发展,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智慧能源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4、智慧环卫智慧环卫是通过环卫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对城市环卫作业中所涉及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提高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治理效率,降低城市废弃物收集、运输、加工和利用的成本,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投资额整体呈现上升的态势,2021年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投资额已达727.1亿元,在数字化改造升级方面将有充分的转化空间。从城市固废处理行业数字化来看,环卫运营作为城市固废处理的入口环节,属于特许经营范畴,项目单体规模小、准入门槛低,主要是环卫企业、向上游拓展的
37、固废龙头企业、向下游拓展的设备企业和地方国资企业,以及横向拓展的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竞争C就发展前景来看,环卫市场化运营规模处于不断扩展的阶段,从早期的不足10%的市场规模到目前超过50%*整体市场的智慧化程度还有待提升。min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20152021图12:资料来源:住建部5、智慧园林智慧园林充分利用物联网等城市数字底座能力,开展古树保护、城市园林管理、森林防火监测等智慧场景建设,提升园林绿化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自2012年起,我国历年城镇园林绿化投资额均
38、超过2000亿元”,截至2022年,智慧园林的市场规模仅约为20.5亿元匕数字化改造市场空间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生态优先“,将推动国内智慧园林产业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园林行业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同时,我国许多园林企业是由城市园林局下属单位改制设立的,与政府部门存在广泛联系,存在较强的区域壁垒,阻碍其他地方企业进入。6、智慧路灯智慧路灯是集安防监控、LED显示屏、充电桩、5G小基站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另一方面采集包括气象、环保、通信、交通等城市数据,支
39、撑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智慧路灯产业链包含基础网络提供商、综合通信提供商、杆体厂家,以及各类智慧路灯搭载模块的设备提供商。智慧路灯的应用场景包括环境监测、智慧交通、城市安防、充电桩服务、智慧社区等方面。得益于国内“新城建”“新基建”等政策推动,近年我国智慧路灯的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我国智慧路灯市场规模已达到46.2亿元,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数量超过3200万盏,已建成的智慧路灯数仅有17国家统计局数据。,8共研网数据。14.8万盏,随着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慧路灯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将有望超过160亿元,7、综合管廊综合管廊是城
40、市市政地下管线综合体,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自动化控制、GIS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赋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智慧化管理、运营,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当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已经初具规模。2021年我国城市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800公里,总长度达到6707公里,保持增长态势,虽然新增投资额相比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地下管廊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以及部分试点城市对综合管廊的长期建设规划,预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十四五”期间仍将持续向前推进。由于综合管廊数字化是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因此对企业
41、的招标门槛相对较高,具备相关建筑资质的国企央企优势较为突出。表1:部分试点城市中长期规划建设综合管廊里程数城市至2020年建设公里数(km)至2030年建设公里数(km)广州250440.5杭州80(2022年)200(2040年)苏州87193成都5001000郑州214.3575.5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合肥94.2397.8长沙100400石家庄71.29192.06南宁177.9247.41青岛94195.6厦门70152.8威海6078.87海口97.4222.1四平54.53137.08海东79.33123.1平潭100.8126.24景德镇4979资料来源:各城市政府网站(三)数字
42、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点1 .以系统思维推动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调体系性和链条性的思维。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应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改变原有以单个项目单个地块为主的开发模式,针对不同城市资源禀赋,通过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注重软硬件融合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建设实效;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构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更新等各环节的统筹建设发展机制,促进提升数字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2 .以技术应用驱动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强调深度应用
43、新技术、新模式赋能城市发展。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底座,开展传统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持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韧性能力,支撑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重塑,逐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简单地对基础设施进行扩改建,而是将智能化建设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打造融合信息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化基础设施,支撑更便利、更高效的智慧服务场景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赋能数字城市高质量发展。3 .以模式创新赋能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
44、设强调长效可持续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多元参与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运维生态体系。加强政府投资建设+政府运营、政府投资+企业建设运营、政企合资建设+企业运营、企业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等模式的探索,推进投建运研一体化在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通过完善长效运营机制和信息化运维服务,持续优化提升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公共基础设施从以建为主转向建设运营一体长效发展。三、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细分化0根据智慧城市运营白皮书(2022)和数字治理:中国城市视角对投资运营模式的分类总结得出。据研究显示
45、,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强相关,经济实力越强的区域,数字城市建设成熟度越高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数字城市建设重点领域之一,同样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数字底座的建设部署,对城市传统基础设施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形成了一大批建设标杆案例,逐渐摒弃传统的“重建设,轻运营”的方式,开始探索投资、建设、运营、研究全流程一体化数字城市发展模式,支持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一)不同地域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向根据各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化建设任务汇总分析,各地区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华北地区注重对
46、应用场景的拓展。例如北京开展智慧供热、智慧管网、智慧环卫的试点,推动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等场景优化升级。天津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河北、山东、山西各省分别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开展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场景的建设工作。第二,华东地区更为注重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和深化数字政务建设。在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上海提出要推进数字李生城市建设,浙江提出要建设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在深化数字政务建设方面,江苏提出要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浙江提出要发展数字政务,安徽提出3,赛迪顾问2022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指出,数字城市建设成熟度呈现华东、中南
47、、华北、西南、西北和东北依次降低的状况。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认为,“南升北降趋势还在继续,“东降中升”特点逐渐显现。构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新范式。第三,华南地区结合城市禀赋资源深化数字城市建设。其中,广东推进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发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并加快数字湾区建设。广西积极开展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紧抓“区块链+智慧社区”国家创新试点,推动智慧口岸试点、智慧边海防和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建设。第四,华中地区聚焦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其中,湖北提出加快智能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城管的建设,并加快数字赋能城市,推进襄阳、宜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国家试点。湖南按照智慧城市和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提出集约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并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平台建设。河南组织实施数字交通试点工程,并有序推动县城数字化改造。江西提出要加快高品质智慧社区试点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并推进传统物流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第五,西南地区专注数字化整体赋能城市建设。其中,四川提出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会治理,建设数字李生城市、智慧社区,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试点。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