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作图.ppt
《第9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作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作图.ppt(1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9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本章重点,1细菌影印法。,3细菌和病毒的四种遗传分析方法:转化、接合、性导、转导。,4掌握F+、F-、F、HfrF+的特点。,5理解和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2噬菌体结构和基因重组特点。,?,自主学习题,解释下列名词: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 原养型 营养缺陷型 溶源性细菌 转化 接合 性导 转导 普遍性转导 特殊性转导 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中断杂交作图 F+菌株 F菌株 Hfr菌株部分二倍体,一、细菌,1、大小:,比较小的单细胞,大约12m长,0.5m宽,2、结构:简单,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拟核、核糖体、细胞质及内含物;特殊结构:如荚膜和鞭毛 见教材:14
2、5页图7-16,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其染色体传递和重组方式与真核生物不尽相同。,4、涂布和繁殖:,细菌每个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如一夜)能繁殖107个子细胞 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或克隆。,单个主染色体,一个或多个小染色体(质粒),3、遗传物质:,5、细菌遗传的研究方法-平板培养,6、细菌菌落的表现型,、原养型(野生型):在基本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的细菌。,、突变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的细菌。,、生理突变型,A、营养缺陷型,B、抗性:抗药或抗感染,、表型突变型,菌落大小、颜色、形状,7、突变发生的测定影印培养法,完全培养
3、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二、病毒,1、病毒的一般特性,无细胞结构:为蛋白质外壳包裹核酸而成的颗粒。,遗传物质: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繁殖方式:只能依赖宿主活细胞的代谢机器,通过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再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的方 式进行繁殖。,其体积大小相差悬殊,绝大多数直径在10300 nm之间。其形态多种多样。,病毒的形态结构借助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2、病毒的分类,宿主,、细菌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viroid),、拟病毒(virusoid),、朊病毒(prion),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4、6)、便于进行遗传操作。,(1)、世代周期短。大肠杆菌每20分钟可繁殖一代,病毒每小时可繁殖数百个后代。,(2)、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3)、是单倍体,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4)、遗传物质简单,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5)、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第二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一、噬菌体的结构,二、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三、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细菌病毒是研究得比较清楚的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均匀生长的细菌培养板上形成噬菌斑(plaque)。根据噬菌斑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鉴别不同的噬菌体。,一、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的结构,T4噬菌体形态,
5、T4 phage的结构模式,噬菌体的分类,按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活方式分为:温和噬菌体:在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而是以溶源体或质粒的形式存在的一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身合成子噬菌体,并使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子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吸附、侵入、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装配、释放。,、吸附,、侵入,、核酸复制,、转录,、装配,、释放,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具有溶原性(lisogeny)的生活周期。侵入细菌以后,细菌细胞并不马上裂解
6、。,噬菌体(phage),侵入细菌后,细菌并不裂解。噬菌体的DNA通过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随着细菌DNA一起复制。,噬菌体,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DNA整合在寄主染色体中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prophage)。,含原噬菌体的宿主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溶源周期裂解周期:,原噬菌体通过诱导(induction)可转变为烈性噬菌体,进入裂解周期。诱导方式:UV、温度改变、与非溶原性细菌接合等。诱导使阻遏物失活,噬菌体的基因表达,进入裂解周期。,P1 噬菌体(P1 phage),感染E.coli以后,不整合到细菌DNA上,而是独立存在于寄主细胞内。不影响宿主细胞
7、的正常代谢 P1 DNA 自主复制,并分配到宿主的子细胞中去,而且可以多于一个拷贝。受P1 噬菌体感染的细菌也可以因诱导而进入裂解周期。,一个正常的T2 phage产生的噬菌斑小而边缘模糊,记为r;突变体r-产生的噬菌斑大而边缘清晰。r-T2 噬菌体是速溶(rapid lysis)突变体。,二、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噬菌体遗传性状,噬菌斑的形态,正常的T2 噬菌体能感染E.coli B株,h。E.coli的突变型B/2株能抗T2的感染。h的突变型h-能克服B/2株的抗性,既能侵染B株又能侵染B/2株。,宿主范围,T2 phage 和 E.coli的关系,混合感染(mixed infect
8、ion):,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噬菌体同时感染一个宿主细胞,又称为双重感染(double infection)。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宿主细胞中的两个噬菌体DNA也可以发生交换,产生基因重组。,T2 基因重组试验:,用基因型为rh-和 r-h的两种T2 噬菌体同时感染E.coli B株(双重感染)。将双重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接种在同时长有B株和B/2株的培养板上,记录噬菌斑的数目和形态。,hr 半透明,大 hr 透明,小 hr 透明,大 hr 半透明,小,亲本型,重组型,重组率(Rf)100,基因型,表现型,重组噬菌斑,总噬菌斑,T2 plaques,h+r+,hr+,h+r,hr,半透明,大,透
9、明,大,T2 phage重组试验结果,注:不同速溶性噬菌体的突变型在表现型上不 同,可分别写成ra、rb、rc等,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分别作出3个连锁图,有四种可能的排列顺序,基因顺序的精确确定,杂交:rcrb rc rb,Rfrcrb14,rc h rb,可以先只考虑 rc、rb 及h来确定三者的顺序,由于噬菌体的连锁图是环状,所以2、3排列都对。,h,rc,rb,ra,12.3,11.7,1.6,作图,Kaiser(1955),噬菌体的重组作图。用UV照射获得了5个phage的突变型:s型,噬菌斑较小,mi型,噬菌斑特别小,c型,噬菌斑完全清晰,co1型,噬菌斑中间模糊,四周清晰,co2型,噬
10、菌斑的中部较co1型更为浓密。,三、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溶源性受到干扰,只能进入裂解周期,故斑清亮,噬菌体s co1 mi 的杂交结果及分析作图,s co1 mi,Rf双交换(513)/2091X1000.86%,Rfsco1(3032)/2091X1000.86%3.76%,Rfmico1(6151)/2091X1000.86%6.16%,3.76,6.16,噬菌体s co1 mi 基因连锁图,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有四种不同的方式:转化(transformation)接合(cojugation)性导(sexduction)转导(transduction),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一、转化(
11、transformation),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DNA片段,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Chr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野生型肺炎双球菌菌落为光滑型,一种突变型为粗糙型,两者根本差异在于荚膜形成,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具特殊的抗原性。不同抗原性是遗传的、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发生互变。,Griffith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及其结果,转化试验,转化特征:,转化现象在细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细菌转化过程有一定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几个方面的特征,,感受态指细菌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分子进行转化的生理状态。,感受态主要受一类蛋白质(感受态因子)影响,感受态因子可以在细菌
12、间进行转移,从感受态细菌中传递到非感受态细菌中,可以使后者变为感受态。一般认为感受态只能发生在细胞生长周期的某一阶段。,1、只有当细菌处于感受态时,细菌才能转化。,2、并非所有外源DNA片段都适合转化,只有双链、而且相当大的外源DNA片段才能够转化。如:转化肺炎双球菌的DNA片段至少要有800bp,而枯草杆菌最少需要16000bp。3、只有当整合的DNA片段产生新的表现型时,才能测知转化的发生。4、因为在细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上有一定数量的DNA接受位点。在达到饱和之前,对某一个特定基因来说,存在的供体DNA分子数目与转化子数目成正比。,感受态,转化过程,、结合(binding):,、穿入,当细
13、菌细胞处于感受态时,供体(donor)双链DNA分子可结合在受体(receptor)细胞表面的结合位点上。一旦受体位点饱和后,将阻止其它双链DNA的结合。,稳定结合在受体位点上的双链供体DNA,由外切酶或DNA移位酶降解其中的一条链,而另一条链进入细胞中。,、联会,、整合(integration),供体的单链DNA片段与其相应的受体DNA片段联会,联会也可发生在异种DNA之间,这主要取决于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是指单链的供体DNA与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从而稳定地渗入到受体DNA中。它对同源DNA具有特异性,异源DNA视亲缘关系远近,也可发生不同频率的整合。,A,B,A,B,A,单转化A,
14、B,单转化B,A,B,并发转化A、B,转化作图,并发转化:当两个基因紧密连锁时,它们就有机会同时被转化。并同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转化作图原理,相邻基因共转化的频率与基因间距离成反比,即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共转化频率越高;反之越低。,基因间距离与重组类型频率间呈正比,即基因间距离越远,重组类型频率越高。重组类型即为单基因转化产物。,A,B,A,B,并发转化A、B,A,B,B,单转化B,A,B,单转化A,A,A、B间距离越近,A、B双转化频率越高,A转化频率、B转化频率越低,A、B间距离越远,A、B双转化频率越低,A转化频率、B转化频率越高,trp2+his2+tyr1+(供体)trp2
15、-his2-tyr1-(受体)的转化类型及重组率计算,例1:枯草杆菌共转化遗传作图,trp2,his2,tyr1,34,13,连锁遗传图,trp2,his2,tyr1,34,13,40,在原核生物中,两个细胞在相互接触过程中,遗传物质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的现象称为接合。,概念,二、接合conjugation,接合的发现,J.Lederberg&E.Tatum 大肠杆菌杂交试验(1946):,结果:平板上长出原养型菌落(+)。,材料:大肠杆菌K12菌株的两个营养缺陷型品系:,菌株A甲硫氨酸缺陷型 met-和生物素缺陷型 bio-;,菌株B苏氨酸缺陷型 thr-和亮氨酸缺陷型 leu-,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 病毒 遗传 作图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