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问题.ppt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问题.ppt(1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本课程主要讨论什么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学习这么课程?,国家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希望大家认识规律(主要是社会规律),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主要是社会历史观)。对现行政策路线进行理论上的合理性论证。希望大家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学习这么课程?,我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 走进理论,培养理论品质(反思、批判、怀疑、超越)。关注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反思,对过去进行反思。“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反思包括对过去做过的事进行思考,也包括对认识本身进行认识。
2、例如:对科技进步的反思,对前苏联和毛泽东时代的反思。例如:芝诺悖论之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反思。,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阿基里斯追上1公里,乌龟向前走0.1公里,阿基里斯追上0.1公里,乌龟向前走0.01公里,阿追上0.01公里,龟再走0.001公里所以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飞箭走的路程如果无限划分下去,每一刻走的距离都为零,无限多个零的累积还是零,所以飞着的箭是不动的。,100米3秒钟,批判,对现在进行批判。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哲学(理论)是批判的武器。不具有批判性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歌功颂德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例如: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对科技理性和资
3、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怀疑,对未来报以怀疑。对可能的不利影响进行预测,未雨绸缪。可能性都有它的现实基础,都是或多或少可以预见的。,超越,反思、批判、怀疑的目的只有一个,是超越而不是客观真理。,有两类人比较热衷于理论思考,一类是经历过虚幻感的人。“一条狗怕它的主人打它,但是不怕它的主人明天打它。”(维特根斯坦),一类是有边缘性问题意识的人。有边缘感受的人,往往是天才。尼采说,天才活在边缘,“鹰之朋,雪之友,日之邻”,天才在他的时代里总是不被承认的,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无边的孤独。,为什么学习这么课程?,我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 走进理论,培养理论品质(反思、批判、怀疑、超越)。关注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
4、,关注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公共性包括两层含义,关注公共事务,为公众说话。中国现在恰恰非常缺乏公共精神,公众的公共力量非常薄弱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流向,来自公众个人或企业腰包的钱,极可能80%左右流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府的“额外税收”,由政府部门统筹用于灾区。在2000多个有效样本中,60.8%的受访者认为,救灾时,社会捐赠资金应该由政府统筹使用,只有9.7%的人认为不应该,还有29.1%人表示无所谓。,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流向,弱小,是中国民间组织共同的特征。美国一家名叫联合之路的慈善机构2007年一年就能筹到40亿美元,而中国超过13
5、00家基金会同一年只募到约6亿美元。中国的民间组织执行能力常常还不够强,这些民间组织大多在财务公开、信息透明方面做得不够正规和完善,而间或曝出的丑闻也令它们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中国公民社会的道路还很漫长。,国外有没有类似的课程?,有,但可能不是必修课。他们的理论已经定型了,也有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手段。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性质不同,我们更需要说服,因而更需要意识形态教育。,本课程的教学背景,“漫长的60年代”,西方变革向平等倾斜1989年之后的东欧向何处去?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漫长的60年代”,西方变革向平等倾斜,社会矛盾随着财富增长激化实现平等成为变革的主题自由与平等的博弈,“漫
6、长的60年代”,西方变革向平等倾斜,社会矛盾随着财富增长激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如日中天,被称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60年代,在西方各国特别是在美国出现了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要求改革教育体制的学生运动、女权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声势最大的是争取社会平等的黑人民权运动。肯尼迪:“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漫长的60年代”,西方变革向平等倾斜,实现平等成为变革的主题,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1964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1965年又通过“高等教育法”,增加向贫困大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和低息贷款。教育法的实施为全体公民特
7、别是贫困人群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把社会的机会平等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通过了“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法案。通过了“住房和都市发展法”,政府拨款用于城市贫民区的改造,向贫民提供廉价住房。同期还颁布了环境保护,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等立法。,“漫长的60年代”,西方变革向平等倾斜,实现平等成为变革的主题,改革所依靠的是富足社会中丰裕的物质财富,更依靠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手段。政府征收累进所得税,最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可占其收入的80%90%。后来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曾说到,“当电影演员收入最高的时候,我挣的每100美元中只有10美元进了我的口袋”。,“漫长的60年代”,西方变革向平等倾斜,自由与平等的博弈,1
8、973年,一场始发于英国,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各国分别出现了“滞胀”的局面,这种局面与福利国家的建设有直接关系。“新保守主义”的改革:“里根革命”和“撒切尔主义”。,“漫长的60年代”,西方变革向平等倾斜,自由与平等的博弈,里根经济学的主要派别供应学派认为“滞胀”的根本因素源于凯恩斯主义三项基本政策产生的后果:政府赤字政策产生了与供求不对称的需求;高额税收抑制了生产的增长;政府干预经济的规则和计划窒息了企业的创新。撒切尔认为,竞争是社会的天性,有“市场经济”就有“市场社会”,国家通过收入再分配手段维持的社会福利只会增加庸人和懒人的惰性,是一种妨碍竞争的“劫富济贫”
9、的不公正行为。,1989年之后的东欧向何处去?,显露出“野蛮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受支配地位,农业落后准周边型“新资本主义”特权渗透使政权变质“市场化知识人”介入政治,1989年之后的东欧向何处去?,显露出“野蛮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本来所具有的长处没能在东欧体现出来,而一味追求利润、无视人性和环境的“野蛮”部分却显露无遗。,1989年之后的东欧向何处去?,经济处于受支配地位,农业落后,发达国家的资本大量流入,东欧经济日益建立起受支配的结构。电信、金融、保险、观光、不动产、建筑、汽车等与外国资本结合的领域抓住了机会迅速发展,其他领域却仍处于彻底停滞的状态。东欧的农产品中,能与欧盟的农产品竞争的极为有
10、限。,1989年之后的东欧向何处去?,准周边型“新资本主义”,如果把美国和西欧作为“中心”,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周边”,那么东欧就是“准周边”。对国际大资本扩大支配无法进行抵抗;对国际大资本“自下而上地”进行抵抗的“市民运动”力量薄弱。,1989年之后的东欧向何处去?,特权渗透使政权变质,过去的精英利用在国有财产民营化及农业合作社解体时获得的权益及信息,同向东欧投资的跨国大企业结合,变成“新资本主义”经济的精英,进而成为政治精英。,1989年之后的东欧向何处去?,“市场化知识人”介入政治,一是明星型知识分子;二是专家型知识分子;三是为经济政治精英直接提供咨询的知识分子。,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
11、革与五次阶层流变,第一次重大制度变革发生在1949年以后,这实际上是一次制度革命。其核心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同时,逐步以单一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以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取代分散的传统小农经济以及某种程度的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社会地位获得高度依赖国家的资源配置格局。而且,这种配置基本上还决定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 陆学艺等,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第二次重大制度变革发生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变革的基本动力是改革开放,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因此成为此后中国经济社会结
12、构性变化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第一次社会大流动:中国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19491956)新的社会流动模式以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进行重塑为标志,每个阶级阶层都有自己的政治边界和社会经济生活边界,极难跨越。社会的阶级阶层即:工人阶级、贫雇农、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等。,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第二次社会大流动: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19571965)随着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日益“左”倾,经过1957年“反右派”,1959年“反右倾”与1964年“四清”,中国城乡阶级体系最终被概括为“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人们
13、在政治上被基本划分为“人民”与“非人民”两种不同的政治身份。,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第三次社会大流动:社会流动的失序(19661977)中国社会进入政治狂热、经济波动的十年动乱时期,社会生活被进一步高度政治化。总体上,由政治阶级和经济等级组成的身份地位差别仍然非常显著,这一时期的阶层结构继续保持“蜡烛台”形状,而且趋势仍在扩大。平均主义与等级间的悬殊差别并存。,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第四次社会大流动: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19781991)中国进入第二次制度创新阶段,在政治上放弃阶级斗争,经济上进行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原有的阶级阶层出现大规模的分化,新的社会
14、阶层逐渐形成,界定各阶级阶层之间关系的依据不再是国家意识形态,而是现实的经济社会利益差别。此时催生了两个新的社会阶层: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主。,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第五次社会大流动:新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1992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建立,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化日益严重,社会各阶层的职业地位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升降变化。1992年以后,非公经济的发展政策与制度环境发生重大转变,造就了庞大的个体工商产业主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外资企业中方经管人员群体等。,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2.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1.5%经理人员阶层0.6%私营企业主阶层5.1%专业
15、技术人员阶层4.8%办事人员阶层4.2%个体工商户阶层1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22.6%产业工人阶层44%农业劳动者阶层3.1%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十大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的两次制度变革与五次阶层流变,新社会阶层政治取向:普遍拥护执政党的领导;对执政党的党风现状满意度偏低,但对其执政地位很有信心;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特点,主导价值取向是以个体为中心;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普遍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对待政治改革的态度具有批判性和保守性;参与政治活动的水平比较低,对政治参与渠道的满意度比较低,政治参与动机的功利性较强,政治参与形式呈现出个体性、分散性。,课程概要,本课程主要讨论什么问题为
16、什么学习这门课程 第一,走进理论,培养理论品质(反思、批判、怀疑、超越)第二,关注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国外大学有没有类似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背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 向下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问题 向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向下,马克思主义的“终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相继发生政治动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随之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马克思主义似乎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千年伟人”马克思,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网上民意测验,推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位居第二位的是爱因
17、斯坦,第三位是牛顿,第四位是达尔文。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再次进行“千年伟人”的评选,爱因斯坦名列第一,马克思名列第二,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千年伟人”马克思,2003年,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调查,民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位总理阿登纳位居第一,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德国基督教新教创始人路德位居第二,马克思位居第三。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Channel 4)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
18、家”展开调查,马克思位居第一,休谟位居第二。,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千年伟人”马克思,路透社的结论:“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民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低谷且听新潮声”,马克思当选“千年伟人”绝非偶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和学术界,出现了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研究悄然升温,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型国际会议相继召开,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
19、义的新热潮。,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英国近几年,“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读”已成为英国高中课程(A-Level)哲学课目考试的规定文本。“马克思学”已经成为英国的显学。“我们现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在英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事马克思研究的规模和学者数量一直都在稳步提升。马克思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人文学科的学术准则中重要而且被认可的组成部分。”(特雷尔卡弗英语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英国卫报2007年公布了一项未来30年研究报告:社会发展方面,马克思主义将实现复兴,主要是因为人口预期在30年后突破85亿大关,其中
20、大部分新增人口来自发展中国家。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口,超级富有者和中产阶级鸿沟扩大。报告说,届时全球财富分配不均将使得“全球的中产阶级有可能团结起来,利用他们拥有的知识,资源和技术,产生一种跨国的行动,打造符合自身利益的世界”。,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英国伦敦“马克思主义节”:学术论坛、面向初学者的讲座、艺术演出等活动;http:/www.marxismfestival.org.uk,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伦敦“马克思节2009”主题 1、The Economic
21、 Crisis,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伦敦“马克思节2009”主题之一The Economic Crisis“今天我们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激烈的争论,我们何以如此,以及究竟应该怎样?问题的答案既来自于那些试图拯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人们,也来自于那些认为并不存在未来的人们。”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 in crisisthe return of the state?Marx and the Keynesians凯恩斯主义 The credit crunch two years onA socialist response to the crisis
22、The crisis nowLooking at the crisis through Marx,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马克思节2009”主题之二:Captial for Beginners“140年前,当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并着手对资本主义作出解释时,那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尚显年轻。然而在今天,当世界上的贫富分化急剧增长,危机肆虐甚至要摧毁全球时,马克思的分析较之以往而言更加切中要害。这一课程就是要展示出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并且揭示出,这些思想是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并且能够颠覆它的。”How to read Marxs CapitalExploitation&the labo
23、ur theoryAccumulationthe driving force of capitalismWhy do crises happen,资本论热销,由资本论改编的漫画 资本论在德国热销 成为了日本人的圣诞礼物,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马克思节2009”主题之三:The U.S.Then and Now,由于竞选时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经济政策,奥巴马被冠以“OBA-MA-RX”之名。,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马克思节2009”主题之三:The U.S.Then and Now“巴拉克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其当选被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视为是美国变革的标志。一系
24、列过去的斗争使这种胜利成为可能。我们需要对这些斗争进行审视,并讨论奥巴马的当选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能够期望什么。”The 1930s,American labours great rebellionObamas rise to powerfrom segregation to the White HouseIs the American dream over?The American Civil War,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马克思节2009”主题之四:Revolution and Beyond“人人都希望超越当今这个被贫困以及战争所毁灭的世界。但是,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截然不同的社
25、会?那个社会将是什么样的?通往它的道路又如何?”A model of a socialist economy for the 21st centuryDo all revolutions lead to tyranny专制?The festival of the oppressedwhat would a revolution look like?How would we live in a socialist society?,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马克思节2009”主题之五:Imperialism帝国主义 TodayWar,the crisis&imperialism Toda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