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道路立体交叉.ppt
《第6章道路立体交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道路立体交叉.ppt(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第二节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第三节 立交的选型第四节 立交主线横断面,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定义: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桥、隧、涵等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在不同高程层面实现连续、无冲突(或者少冲突)相互交错的连接方式。优点: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组成部分: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等。,分离式立交没有匝道相互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
2、辆不能相互来往。,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相互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相互之间连续交流的。,一、互通式立体交叉按几何形状分类1.苜蓿叶形立体交叉(1)完全苜蓿叶形立体交叉(2)三枝苜蓿叶形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2.喇叭形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广州至惠东高速公路,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线),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出主线(或正线),3.迂回式立体交叉(1)双隧道远引式(2)双跨线匝道桥远引式(3)双跨线桥远引式,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
3、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4.定向式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Y型立交,X形立交,5.组合式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6.菱形立体交叉将十字形平面交叉路口中的主要干路高程在竖向与平交路口分离,次要道路与四条匝道相接,仍为平面交叉,可满足所有转向要求。,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7.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8.环形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二、互通式立交按其车辆交通组成分
4、类根据车辆交通组成可分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或分行的立体交叉。,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1.应依据道路网规划,在对全路网交通流量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路口处的远景交通量。2.应考虑立体交叉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影响而产生的交通量转移。3.平交路口改建为立交,其交通流量预测应对原路网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并分析路口近远期交通量状况。4.应对交叉口的各转向流量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预测结果应与附近道路规划的通行能力相协调的问题。5.应为立交选型提供可靠的依据,一、立交交通流量预测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一、城市道路立交分类 第三节 立交的选型,1、立A类:枢纽立交立A1类:主要形
5、式为全定向、喇叭形、组合式全互通立交;宜用于城外立A2类:主要形式为喇叭形、苜蓿叶形、半定向、组合式全互通立交。宜用于城外与中心区间2、立B类:一般立交主要形式为喇叭形、苜蓿叶形、环形、菱形、迂回式、组合式全互通或半互通立交。宜用于城市中心区间3、立C类:分离式立交。,一、城市道路立交分类 第三节 立交的选型,立体交叉口类型及交通流行驶特征,二、立体交叉适用条件 第三节 立交的选型,注:当城市道路与公路相交时,高速公路按快速路、一级公路按主干路、二级和三级公路按次干路、四级公路按支路确定与公路相交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类型(强调功能的相似性)。,城市道路立交类型选择,立交主线横断面由车行道、路缘带、
6、分车带、路侧带、集散车道、变速车道以及防撞设施等部分组成。,一、主线横断面组成 第四节 立交主线横断面,二、主线横断面布置 第四节 立交主线横断面,一般主线横断面车行道布置同路段。设集散车道时,集散车道布置在主线机动车道右侧,其间宜设分车带。,在进、出立交的主线段落,为保证驾驶员对交通标志识别的要求,其行车视距宜大于或等于1.25倍的停车视距。,一、主线平面线形 第五节 立交主线的平纵线形,二、主线纵断面线形 第五节 立交主线的平纵线形,二、主线纵断面线形 第五节 立交主线的平纵线形,三、非机动车道线形 第五节 立交主线的平纵线形,1.平面线形1)非机动车道与主线平行布置时,其平面线形与主线一
7、致。2)独立布置的非机动车道平面线形由直线和圆曲线组成,其缘石圆曲线最小半径为5m。兼有辅道功能的非机动车道,其圆曲线最小半径采用机动车道技术指标最小值。2.纵断面线形1)非机动车道纵坡度宜小于2.5%,最大纵坡度为3.5%,大于或等于2.5%时,三、非机动车道线形 第五节 立交主线的平纵线形,2)非机动车道变坡点处应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为500m。,1.互通式立交匝道形式分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1)右转匝道定向右转匝道半定向右转匝道环形右转匝道,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右转匝道的曲线布置,2)左转匝道环形匝道半定向匝
8、道定向匝道,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左转内环匝道的曲线布置,2.按线形分定向匝道、半定向匝道、左转环形匝道、右转环形匝道1)在相交次要道路左侧车道驶入2)在相交次要道路车道驶出,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3.喇叭形立交环形匝道,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1)进口匝道尽量采用单圆线形,环形匝道单圆半径一般宜采用6040m。当受场地限制半径小于40m的推荐下限制,环形匝道常采用卵形线,大圆和小圆半径之比应在1.5之下。2)出口匝道采用卵形线,大圆和小圆半径之比应在22.5以下。环形匝道半径大
9、于60m也可采用单圆线形。4.立交的环道1)环道车速控制环道车速在25km/h 至40km/h。,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2)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其尺寸应满足最小交织长度和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要求。3)环道车道数和路面宽度环道一般设三条车道,交通量大时交织车道可设置双车道。,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车道宽度必须按照弯道加宽予以加宽,交织车道为双车道的仅需加宽一条车道。4)环道进出口设计环道出口车道半径R1应大于进口车道半径R2。入口车速和环道车速一致,出口车速略高于环道车速。,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
10、节 立交匝道,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匝道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指为加宽前内侧机动车道中心线的半径。,三、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匝道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三、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四、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匝道最大纵坡(%),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1)匝道纵断面线形应平缓,且满足最小
11、坡长要求,避免不顺适的急剧变化。在条件困难时刻不受最小坡长限制,以优化匝道上车辆经常变速行驶的行车条件。避免断背竖曲线。2)匝道驶入主线附近的纵断面线形,要与主线有相当长的平行段,充分保证主线上的视距,使车辆能自然顺适的驶入主线。3)匝道及其端部纵坡处,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以保证有足够的停车视距,四、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设计车速条件下,匝道平曲线半径引起的离心力不能由道路横坡和正常轮胎磨阻力所平衡时,采用小于不设超高推荐的平曲线须设置超高横坡。一般最大超高不超过6%,有冰雪地区不超过4%。坡道上平曲线设置超高,合成坡度一般最大不超过8%,冰雪地区不应超过6%。,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立体交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