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维生素.ppt
《第七章维生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维生素.ppt(9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 维生素(Vitamins),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曾经我们,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懂得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1519年,麦哲伦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找不出原因。,中国古代对维生素的认识,早在公元7世纪,我国医药书籍上就有关于维生素缺乏症和食物防治的记载。隋唐时的孙思邈(58l一682)已知脚气病是一种食米地区的疾病,可食用谷白皮熬成米粥来预防。这实际上是因缺乏硫胺素(维生素B1)所致。国外一直到1642年才第一次
2、描述这种疾病。此外,孙思邈还首先用猪肝治疗“雀目”(即夜盲症)。这是一种维生素A缺乏症。至于人们对食物中某些因子缺乏和发生疾病之间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则是18世纪以后的事。20世纪人们才确定这些因子的化学结构并完成人工合成。,1912维生素学说 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1912年提出维生素学说,他发现酵母汁、肉汁中都含有动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维他命,也就是维生素。由于这一发现,他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基本上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并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维生素
3、或其前体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但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维生素。(2)它们在体内不提供热能,一般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3)它们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通常以毫克、有的甚至以微克计,但是绝对不可缺少。(4)它们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的不同点,研究不断发展,近年来研究证明,有些维生素不仅是防治维生素缺乏病所必需,而且具有预防多种慢性退化性疾病的营养保健功能。新功能:预防动脉硬化、治疗心绞痛、防治偏头痛、防治癌症 食物中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谢紊乱和出现病理状态,形成维生素缺乏症;早期
4、轻度缺乏,尚无明显临床症状时称维生素不足。人类正是在同这些维生素缺乏症的斗争中来研究和认识维生素的。,维生素命名,维生素有三种命名系统。一是按发现的历史顺序,以英文字母顺次命名,如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等;二是按其特有的功能命名,如抗干眼病维生素、抗癞皮病维生素、抗坏血酸等;三是按其化学结构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三种命名系统互相通用。类维生素,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一、抗坏血酸二、硫胺素三、核黄素四、烟酸五、维生素B6六、叶酸七、维生素B12八、泛酸九、生物素,一、抗坏血酸(VC Ascorbic Acid),1、VC的结构,它是含有内脂结构的多元醇类,其特点是具有可解离出
5、H+的烯醇式羟基,因而其水溶液有较强的酸性。,它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为高度水溶性维生素。此性质归因于其内酯环中与碳基共轭的烯醇式结构。,高度的水溶性;具有酸性和强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机理:提供氢质子使氧化物质还原。,L-VC,L-半脱氢VC,L-脱氢VC,DKG,-H+-e-,+H+e-,-H+-e-,+H+e-,+H2O,天然的抗坏血酸是L-型。其异构体D-型抗坏血酸的生物活性大约是L-型的10,常用于非维生素的目的,例如在食品加工中作为抗氧化剂等添加于食品之中。,2、VC的性质,良好的还原剂(抗氧化剂)。吸收金属离子(改善缺铁性贫血)。抗癌、免疫功能。有助于胶原质的合成。,VC的缺乏,牙齿
6、松动,牙龈出血、患坏血病。,3、VC的功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抗坏血酸在细胞内作为铁与铁蛋白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电子供体,可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而促进铁的吸收。对改善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作用。,抗坏血酸在一些植物产品中的含量,单位:mg/100g可食部分,维生素C广泛分布于水果、蔬菜中。蔬菜中大白菜的含量为2047mg100g。红辣椒的含量可高达100mg100g以上。水果中以带酸味的水果如柑桶、柠檬等含量较高,通常为3050mg100g。红果和枣的含量更高,尤其是枣,鲜枣的含量可高达240mg100g以上。由不同果蔬所得制品如红果酱、猕猴桃汁等也可是维生素的良好来源。至于动物性食品中仅肝和肾含有少量
7、,肉、色、禽、蛋更少。,食物来源,摄入量,人体每日摄取10mg抗坏血酸不仅可预防坏血病,而且还有治疗作用。WHO建议的每日供给量为:儿童(12岁以下)20mg;成年人30mg;孕妇、乳母50mg。美国1989年维生素C供给量标准:男性成人60mgd的依据是,该摄入水平在4周内摄取无维生素C膳食不产生坏血病症状,同时还可提供足够的储存量。2000年美国根据1930岁成人中性白细胞维生素C接近最大浓度而制订其供给量为:成年男性90mgd,女性75mgd。,维生素C摄入量较高可以增进健康、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速伤口组织愈合等作用。,争论?,对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预防疾病的观点颇有争论。尤其是近
8、年来有不少报道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对机体不利,如每日摄取维生素C 28g可出现恶心、腹部痉挛、腹泻,铁吸收过度、红细胞破坏及泌尿道结石等副作用,并可能造成对大剂量维生素C的依赖性,故不推荐常规大剂量摄取维生素C。,一天吃多少?,每天能吃一斤的蔬菜和半斤的水果,其中深色和浅色各占一半,100毫克维生素C。,注意:混吃蔬菜水果,白萝卜、胡萝卜:二者同食会破坏萝卜中的维生素C,萝卜中含维生素C,每100克为30毫克,胡萝卜中的抗坏血酸分解酶,极易将其氧化破坏,而降低其营养价值。黄瓜&西芹、番茄、花菜(沙拉):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而用黄瓜做菜,多是生食或凉拌,其中的酶并不会失去活性。所以若将黄瓜与
9、芹菜或番茄或花菜同食时,后者中的维生素C将被破坏掉。,水果、蔬菜-营养价值比较!,讨论,从整体上讲,水果的营养低于蔬菜。,维生素:水果中只有枣、山楂、柑橘和猕猴桃等含维生素较多,其他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比不上蔬菜。膳食纤维:蔬菜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远远高于水果,是不可溶性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内积蓄的有毒物质。而水果所含的主要是可溶性纤维-果胶,它不易被消化和吸收,而且还会让胃的排空速度减慢。糖类:蔬菜所含的糖类是淀粉类多糖,需经水解成单糖后,慢慢地被吸收,不会引起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大幅度波动。水果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单糖(果糖、葡萄糖)和双糖(蔗糖),短时间内大量吃水果会使血糖浓
10、度很快升高。这些单糖、双糖进入人体肝脏后,还很容易转变成脂肪,使人发胖。,案例分析:维生素能否治疗感冒?,上世纪7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莱纳斯鲍林曾经写了一本名为维生素C和一般性感冒的书籍,使得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的观念深入人心。纳斯鲍林认为“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有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维生素C能促进免疫蛋白合成,提高机体功能酶的活性,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及提高中性细胞的吞噬活力。”于是更多人建议,在感冒多发季节或者出现了感冒症状后,患者要尽快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错误,这些都是体外研究或者在人体缺乏维生素C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对绝大多数维生素C并不缺乏的健康人来说,维生素C能预防
11、感冒暂时还没有科学依据。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维生素C在防治感冒方面的作用不大。那些每天服用2克维生素C的人,同每天只服用安慰剂的人相比,发生感冒的几率是一样的。非盈利组织科克伦国际协作组织的研究人员对30多项有1.1万人参与的研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对普通人来说,服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没有任何效果,为了防治感冒而服用大量维生素C完全没必要。,二、硫胺素(VB1 Thiamin),又称抗神经炎素,是由被取代的嘧啶和噻唑环通过亚甲基相连组成。它广泛分布于整个动、植物界,并且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食品之中。这包括游离的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辅羧化酶)以及它们与各自的脱辅基酶蛋白(apoe
12、nzyme)的结合。,噻唑环中的氮可与脱辅基酶蛋白结合并发挥辅酶的作用。,1、VB1的结构,2、VB1的功能,辅酶(Coenzyme)(脱辅基酶蛋白结合并发挥辅酶的作用)TPP(Thiamin Pyrophosphate)(硫胺素焦磷酸盐)没有硫胺素就没有能量:糖无法分解到最后阶段。,VB1的缺乏,糖代谢失调,易患脚气病(beriberi)【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肺炎),消瘦或浮肿,心脏功能失调】作为辅酶它参与葡萄糖转变为脂肪的过程。维生素B1作用于神经末梢,这个作用使它对酒精性神经类、妊娠期神经类和脚气病都有治疗价值。维生素B1还能维持正常的食欲、肌肉的弹性和健康的精神状态。,患者的周围神经末
13、梢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食物来源,硫胺素普遍存在于各类食品中,谷类、豆类及肉类含量较多,籽粒的胚和酵母是硫胺素最好的来源。通常谷类含约0.30mg/100g,豆类含约0.40mg/100g不等。动物性食品中以肝、肾、脑含量较多,奶、蛋、禽、鱼等含量较少,但高于蔬菜。小麦胚粉可含硫胺素3.50mg/100g,而干酵母的含量可高达6-7mg/100g。,硫胺素在小肠吸收,浓度高时为被动扩散,浓度低时则主动吸收。肠道功能不佳者吸收受阻。此时尽管食物中硫胺素充足,但仍可出现明显的硫胺素缺乏症(小孩)。健康成人体内硫胺素总量约为25mg,不能大量贮存,摄
14、食过多时由尿排出,故需每天从食物摄取。,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对我国居民膳食中硫胺素的推荐摄入量(RNI):对成年男性为1.4mg/d,成年女性1.3mg/d,孕妇1.5mg/d,乳母1.8mg/d,儿童依年龄而异。其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50mg。,三、核黄素(VB2 Riboflavin),1、结构 带有核醇侧链的异咯嗪衍生物。也可认为是核醇与6,7二甲基异咯嗪二者缩合而成。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于两种辅酶中,即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膘呤二核苷酸(FAD)。与此维生素相结合的酶称为黄酶或黄素蛋白。它们具有氧化还原能力。在化合物如氨基酸和还原性吡啶核苷酸的氧化中起递氢
15、作用。,核黄素或其辅酶在食物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黄素蛋白,从乳、蛋中得来后,经消化道内蛋白酶、焦磷酸酶水解为核黄素。,2、VB2的功能,辅酶(Coenzyme);强化肝功能,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促使皮肤、指甲、毛发的正常生长;帮助消除口腔内、唇、舌的炎症。,VB2的缺乏,口角炎、舌炎、鼻和脸部的脂溢性皮炎。,地图舌,牡蛎,维生素B2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生成黄酶。黄酶在物质代谢中起传递氢的作用,参与组织的呼吸过程。当缺乏时,就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对热稳定,对酸和中性pH也稳定,在120加热6h仅少量破坏,且不受大气中氧的影响;在碱性条件下迅速分解;在光照下,特别是紫外光破坏,
16、转变为光黄素和光色素。,3、VB2的稳定性,为什么牛奶不用透明包装-光黄素,光黄素是一种比核黄素更强的氧化剂。它可催化破坏许多其它的维生素,特别是抗坏血酸。当牛奶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内销售时,就有产生光黄素的反应,它不仅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受损,而且还可产生一种称为“日光异味”的风味问题。当改用不透明的纸或塑料容器包装时便不产生这类问题。核黄素在大多数食品加工条件下都很稳定,在蔬菜罐头中,它是水溶性维生素中相当稳定的一种。,4、摄入量 食物来源,肠中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B2,但是量不多,主要依赖食物中供给。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植物性食物高,肝、肾、心脏、乳及蛋类中含量尤为丰富,大豆和各种绿叶蔬菜亦是核黄素
17、的重要来源。牛奶、鸡蛋含维生素B2比较丰富,绿色蔬菜中也有,但植物性食品的维生素B2含量不高。我国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维生素B2摄取量偏低。最佳食物来源:牛奶、动物内脏。,维生素B2与维生素B2缺乏症:,是我国居民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临床表现:口角炎:口角湿白、口角裂开、出血、糜烂、结痂。舌炎:舌肿胀、裂纹、疼痛、萎缩、舌苔厚、部分脱落形成地图状。唇炎:嘴唇发干、裂、肿胀、出血、溃疡。眼炎:视力模糊、怕光、流泪、视力减退、眼易疲劳、角膜充血。皮肤症状:引起脂溢性皮炎,多发生在鼻翼两侧、脸颊、前额及两眉之间。,口角炎(angular stomatitis),唇炎(cheilosis),舌炎(
18、glossitis),案例:口角炎与“上火”,有些人经常出现嘴唇干燥、口角发红发痒甚至出现糜烂的情况,以为是“上火”引起的。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发生在口角黏膜的一侧或两侧。因病因不同而分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球菌性口角炎、真菌性口角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在营养缺乏和维生素B族缺乏者中常有发生,特别是孩子饮食搭配不好或有偏食习惯,或在慢性腹泻痢疾时易发生。最初表现为口角上发红、发痒,接着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浸渍或裂痕,张嘴时拉裂而易出血,吃饭说话等都受到影响。此病并非是人们所说“上火”。冬天易得此病,是因为冬季气候比较干燥,蔬菜、水果相对吃得少些,常有维生素C和B2的缺乏,引起口角发干而皲裂。,“
19、上火”,“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症状: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口臭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心火就会心悸失眠、心烦。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可能还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一、喝莲子汤去心火二、吃猪肝可去肺火 三、喝绿豆粥去胃火 四、喝梨水去肝火 五、吃猪腰去肾火维生素是否有关?,四、尼克酸(维生素,B3,烟酸,抗癞皮病因子),、尼克酸
20、的理化性质 尼克酸或烟酸(nicotinic acid,niacin),为吡啶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尼克酸和尼克酰胺(nicotinamide),在体内主要形式是具有生理活性的尼克酰胺。,尼克酰胺,2、尼克酸的功能,辅酶(Coenzyme);尼克酸为辅酶(NAD)与辅酶(NADP)的组成成分能降低胆固醇的水平;参与蛋白质的代谢、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尼克酸也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一部分,后者是从酵母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机铬复合物,具有加强胰岛素反应的作用。,VB3的缺乏,导致癞皮病,其主要症状是:皮炎;舌头和口腔疼痛;腹泻;直肠炎以及精神上的变化,如急躁,忧虑,抑郁等。,咖啡,芦丁,生物氧化中起递氢
21、体的作用,尼克酸的缺乏症,是B族维生素中人体需要量最多者 癞皮病(pellagra)是一种典型的膳食性缺乏症,最常见的体征是皮肤、口、舌、胃肠道黏膜以及神经系统的变化。其典型症状是皮炎(dernmatitis)、腹泻(diarrhea)、痴呆(dementia),也就是所谓的“3”症状。皮肤有关的症状:接触阳光的裸露部位皮肤出现对称性色素斑皮疹,与晒斑相似,继之皮肤折叠部分也发生皮炎,并可转为慢性,发炎部位皮肤变为暗红色或棕色,色素沉着,有脱屑现象,结发感染可发生糜烂。口、舌部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及杨梅舌,并伴有烧灼感和疼痛。胃肠道的变化: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神经系
22、统症状:包括失眼、头痛、抑郁、淡漠、疲劳及丧失记忆力,甚至发展成为痴呆症。过量摄入尼克酸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发红、高尿酸血症、肝和眼异常,以及偶然出现高血糖。,癞皮病(pellagra),一般加工烹调损失极小,但会随水洗而流失。,尼克酸是所有维生素中最稳定的维生素,对热、光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尼克酰胺能转化为尼克酸,但活性不失。,3、稳定性,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中,其良好的来源为酵母、肉类(包括肝)、全谷及豆类等,奶类、各种绿叶蔬菜和鱼以及咖啡和茶中也有相当量。在一些植物中的尼克酸,可能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如玉米、高粱等谷物中的大多数尼克酸为结合型尼克酸),不能被哺乳动物吸收利用
23、。,食物来源,谷类中有结合型的尼克酸,不能利用。可分为二种结合物:与肽链(分子量12,00013,000)结合;与碳水化物结合成复合体(分子量为370)。麸皮中有这种结合型的尼克酸(niacytin),用碱提取(或碱水解)。谷类通过培育新品种可使色氨酸增加,也可使其成为尼克酸来源。我国已培育出高色氨酸品种的玉米可治疗尼克酸缺乏引起的瘌皮病。用碱(小苏打、石灰水等)处理,可有大量游离尼克酸从结合型中释放出来,而使结合型尼克酸的生物利用率增加。最佳食物来源:黑米(7.9克/100克),黑米,俗称:“药米”、“长寿米”、“月米”、“补血米”等。宫廷养生珍品,称为“贡米”。代表性的有陕西黑米、贵州黑糯
24、米、湖南黑米等。,黑米所含锰、锌、铜等无机盐大都比大米高13倍;更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因而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营养。,五、维生素6,理化性质维生素6是一组含氮的化合物,包括吡哆醇(pyridoxine,PN)、吡哆醛(pyridoxal,PL)及吡哆胺(pyridoxamine,PM)3种天然形式。3种6同效维生素都是-甲基-羟基-羟甲基吡啶。在动物组织内多以吡哆醛及吡哆胺存在,而植物中则以吡哆醇为多。维生素6的各种盐酸盐和碱的形式均易溶于水及酒精,在空气中稳定,盐酸吡哆是最常见的市售维生素6形式。在溶液中,各种形式对光较敏感,但降解程度不同,尤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维生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