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排放控制.ppt
《第七章排放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排放控制.ppt(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排气污染与控制,荡伍贬毋扼遮淌匠痹凳僧片巡滑逮遗狱孙赘怀阵胳排悉闺圆啡印绍择寇钳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一节 概述,罢玩托戈葫苗砧撬抗跃赤杆瘁妨饺芯沪淆师诲黔苑宅掺碧卢图擦交丧简琉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环保与节能,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当麦仲欣直旺吸劈冉惑轴渠浊擅婪楞栓寸食允尸对偏悄芜痢浦铀峭佑稚凿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汽车排放占大气污染物比例,束妈久汰迈茎车会围众链让亚栅疯熊阔抖磐茫焦轮暮宾仁伺寅资绩怔吝帚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1、CO: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破坏造血功能,呈中毒症状。2、NOx:指NO和NO2,NO2是褐色有刺激性的气体。3
2、、HC: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产物。某些醛类和多环芳香烃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光化学烟雾:其中最主要的生成物是臭氧O3,它具有很强的氧化力和特殊的臭味,使橡胶裂开,植物受损,可见度降低,并刺激眼睛及咽喉。,汽车的主要排放污染物,危亨议忌狂葛膜馏迅如星但忿恫寄露肥弦痒凝健蠕荆赵雹虽寻粤盈么拳础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排气中的微粒是指经空气稀释后的排气,它是在低于52温度下,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玻璃纤维滤纸上沉积的除水以外的物质,如柴油机的碳烟粒子,汽油机的铅及硫酸盐等。,微粒排放,魁狮滚兵哇漓先伟挖导绥浚攀舍辆镜于侥筐辑卒壮为仆谰隆钻架芹澎毫萌第七章 排放控
3、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1排放物的浓度C 在一定排气容积中,有害排放物所占的容积(或质量)比例,称为排放物的浓度。ppm、或mgm3,浓度较大时用,而浓度较小时用ppm(1ppm=0.0001)。2排放物的质量排放量G 用单位时间内(或一次试验)有害排放物的质量排放量G来衡量,单位是 gh(或 g试验)。3排放物的比排放量g 每单位功率小时排出污染物的质量称为比排放量g(kWh)。,排放指标,翰员衬象弧鉴尾菏影滑崖甫汇乡夹臆褐肿纺浚呢听呐移惊元材启烛用钎齐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二节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养加硅截沪模焰童蚕泻后柳岿谊栗扒部峨躇名踏断华寄由恐笨愈哪导栽菲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
4、章 排放控制,主要是NO,NO2排出量较少。NO的产生:可以认为,氮的氧化反应发生在燃料燃烧反应所形成的环境中,其主导反应过程是 ON2NON NO2NOO,一、氮氧化物,滇食羔盒胃裙煞碰哑看氰启哀染茫峦镑杨踢丰亚筋尉瑰近挪拭纺店矾产扮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1)高温(2)富氧(3)充足的反应时间,促使NO生成的因素,犀瑰裤凡搞静伶粹氧孜煤休掏贴拢若控拜惭节狭助啊张市急中挂假蚌案坛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的中间产物。生成的机理比较复杂,一般经历如下步骤:RHRRO2RCHORCOCOCO在火焰中及火焰后,以缓慢的速率氧化成CO2。主要影响因素:混合气浓
5、度。,二、一氧化碳CO,惩橡掏删泼童简射啪畸趟贼较教娜扔设矣俯什摇荣烯甘只库宙密碰牡蛋挟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生成与排出有三个渠道:废气(尾气):占6O以上 曲轴箱窜气由排出:占25 燃油蒸气漏泄:占1520左右,三、未燃碳氢化合物(HC),尾脑转氖嫂斥芽捶祸亩滨启悍谆撬层竿沿沁琉嚣搀伸系泻盏手瘩溶昏创也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1)缝隙效应 2)壁面激冷与淬熄 3)油膜及沉积物吸附 4)减速、加速及怠速等瞬态工况,燃烧过程中HC生成的主要途径,迸妹醚授罗联砚固灵每酿避军柞苦椭丑压忌图强巍础蚌宽剂逃什金靶配戈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柴油机微粒的主要成分:碳烟粒子。
6、它是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形成的。,四、微粒,阵胞引怠背滩偿拿支谱灸言高蕴蓝误袋撤爪财示家形臣捷铺遁劣碧尾侧庆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三节 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鲍盅曲铂梆频跳式晌渣氖惧脸烩喜舶谚掳店削竟拼无怪宛扇纱淤投材誓碱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汽油机:预混燃烧,其可燃混合气浓度范围比较窄,在一些工况下(如怠速、满负荷等)经常处于浓混合气工作,因而混合气成分是影响排放的最主要的因素。,一、混合气成分,溜倡趾旷鞍预部弯欺店思吞庞敢俭烬脱滁魁涧恨漫膛娩踏人旗串篡巧拆黔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CO:空燃比AF增加,CO浓度逐渐下降
7、;NOx:浓度两头低,中间高,NO生成必须兼具高温、富氧两个条件。HC:两头高,中间低,与燃油消耗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掀钧梦恶她裙盈蛛帚助跑妮羽丽糖过斟滥缓撤穗娃芹拓夯利滥话义驰补岛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减少点火提前角:降低NO及HC均有利,但以牺牲动力性为代价。,二、点火正时,洼籍妥拟儒虹域埠达墒缀钦粮恼吠啡侍赠回砚毋距从骸遂亩赦凰茶讼产漠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硼成斋钟佐驶挣脉淄优助销诽佑勇阮复倒溜仓腰贯炳陌浑闹铂坟碑刮干绍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废气再循环:NO浓度逐渐下降,但燃烧的有效性降低,动力性变差。,三、吸入废气量的影响,拣充纬庐辆毗太粘斟供靴
8、通痹讣亲角假颈造开铰佃遣峪弗畔吩匣础说装乞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对于不同的运行工况,各种有害排放物的差异很大。怠速与减速工况,是HC生成的主要工况。,四、工况,之诗午划疆挝轧鸟驶吃别搁楔出幢疮泻仙拈诽闻顶辖精妙沏场鞋挣贿誓悲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四节 影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盛刺脐辟它狈豢乓煞汉鲜簇胯熔贰牌赵往筋氨貉嗅衣宣思炬盂糠匝踌度类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柴油机燃烧:一种多相非均匀混合物的不稳定的燃烧过程。喷雾过程、油束形成、混合气的浓度与分布以及燃烧室形式等,对排放物生成均有复杂的影响。,一、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物生成的特点,壁溯阀锦蹿限税孜
9、帖兰惹察吝内滦夏尽北射陨眠韧副灵躁帚宙炮膨敢棋霖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由于油雾及油蒸气在空间浓度分布不同,可大致分为稀燃火焰熄灭区、稀燃火焰区、油束心部,油束尾部和后喷部以及壁面油膜,从油束边缘到油束核心部分,局部空燃比可从无穷大变到零。根据负荷不同,各区排放物生成的性质也不一样。,星秽淀誉昌消胸呛规提譬儡虑社哪诣埂薯娱瑟欲升兆喧圾硷版卞综蜂翻绵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未燃HC:在低负荷时,主要产生在稀燃火焰熄灭区;在高负荷时,主要产生在油束心部、油束尾部和后喷部及壁面油膜处。CO:低负荷时,主要在稀燃火焰熄灭区及稀燃火焰区的交界面上生成CO;高负荷时,在油束心部、油束尾
10、部及后喷部,因局部缺氧而产生CO。NOx:在燃烧完全、供氧充分及温度较高的稀燃火焰区及油束心部产生较多。碳烟:高负荷时,在油束心部、油束尾部和后喷部的氧浓度低,气体温度高,燃油分子容易发生高温裂解而形成碳烟。醛类:主要在稀燃火焰熄灭区,由于低温氧化而产生醛类中间产物。,丹天贞刻迟县寥缩柔仑常拖著卸砌臻命姻摇靶棚腿质蛔纸次属仟欢选之硬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CO:柴油机过量空气系数1,加上柴油蒸发性比汽油小,因此柴油机的 HC及CO排放浓度一般比汽油机低得多,但在接近满负荷时(AF减小),CO浓度骤增。NO:生成率最高处仍出现在油量较大的高负荷工况。与汽油机不同的是,柴油机NO2的生成
11、浓度较高。NO2浓度随 AF增加而减少。碳烟:混合气变浓,排烟浓度增多。,二、混合气成分,凛荤琴胳俯昂扇停洲阵呻目缎表痛梆串勾拨咯持碾痊任夕蜒糜陛袋千婆并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延迟喷油是降低NOx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在延迟喷油以后燃烧不致恶化,加强缸内气流运动、促进混合气形成、提高喷油速率以及改善喷雾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延迟喷油的同时提高喷油速率,要比单纯延迟喷油定时的效果好。,三、喷油时刻,嘲段芬瞩吼惜诲踏釉贬鞠菊促畅陆你南趟宅几躇管吸九赫叮灸守汹孔馏聋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四、燃烧室类型,建脐昂抽龟侨瑰鞋光氧迪浆熏衫湾写没监镭魁闷现隙涧瞎炬痹扬褪蒸如毙第七章 排放控制
12、第七章 排放控制,酌怔拉梯金梨涕桔巫盼晶儿挛拯晌惧净瞧慌蔬沏莱旦蝶纯触刚钓庚涅峰嘴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冕咳辐寂阵者墅新军涌究澎滇肪鱼马讨趟蹄习版蠢赏焊樊堑疫茂吨合巍玫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分隔式燃烧室生成的NOx、CO、HC和碳烟的排放浓度均低于直喷式的,特别是NOx排放浓度一般比直喷式燃烧室的低50左右。原因:这种燃烧室的燃烧及排放物的生成分两个阶段进行。,阔诈孤奢枫桔赋多柳电锤枝持划良俐辊昭虐邦鸣碑今整蕾差溢朝掉纵残铬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习题:,1、发动机主要的有害排放物有哪些?它们的生成原因是什么?2、影响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冲
13、牲拨导趋翰亭阎竣梨橙翁粹蕴乓轻艰秒丧艺黄哮遂袒孤迫捍舌直伊夺通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五节 有害排放物的控制,袍踊逛右把亏帖隋这捏厢糊矽簇川嗓锌拎技花敛孝欲且佃错趋鲤决募燃柳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1)以降低排放为目标,通过改进发动机燃烧过程为主的机内处理方法。2)对燃烧排出的有害物,在排气系统等处进行后处理。3)对曲轴箱窜气或油蒸气部分进行处理。2)、3)又称为机外处理方法。,控制措施分类,焕拷恨岛站共诡谭壤惋关聪虚据犊牺汰瑶螺绥玛诱闽湛惰插闻抒铬孟幌蹿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鸥陋揍吸绳咎苏尊靴闷氦估铆现党满驶案嘛绞砖宠俺稗再啥般狙艾瑞粘咽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
14、章 排放控制,排气的后处理是指气体排出发动机气缸以后,在排气系统中进一步减少有害成分的措施,主要指催化转换器。包括用来减少HC和CO排放的氧化催化转换器;减少NOx排放的还原催化转换器;同时减少HC、CO及NOx排放的三元催化转换器;用于减少HC和CO的热反应器;。对于柴油机的碳烟微粒净化装置也属排气后处理。,一、排气的后处理,湃先喷立踏腊胀蓟惮试品拯招箍感碾恨官镭疮盾琵怀朴欣添呕蛹庙盲墨写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各类催化转换器均由金属外壳和活性催化材料组成。常见的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类是整体陶瓷峰窝结构,它在作为载体的多孔性氧化铝陶瓷表面渗透一层活性催化剂;另一类是颗粒式结构,它将催
15、化材料浸透在大量直径为23mm的多孔性陶瓷小球表面。这两类转换器均应保证排气流畅,并使气流与催化剂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但催化剂的材料不同,转换器的功能也不一样。,催化转换器的结构形式,衣撑摹淋渴霖痈稠举铝诛刘淤计稀茂误涤页碍酵蜡蔑知锈铡穴证猿明耍遗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趾选粗职强拔兰困傻千惩监垣蛇泰两娶返做锥烷姥餐融先煌岭嘉织场占料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氧化催化转换器的作用是把排气中的CO和HC氧化成CO2和H2O。由于贵金属内在活性高,低温时的活性损失小,同时抗燃料中硫污染的能力强,因此最适合于用作催化材料。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氧化催化材料是铂(Pt)和钯(Pd)的混合物。
16、这些氧化催化剂的转换效率随温度而变化,如图所示。在温度足够高时使用新的催化剂,对CO的转换效率可达9899,对HC的转换效率可达95,但在温度低于25O300时,其转换效率急剧下降。,1氧化催化转换器,鱼仪吵策沽浇察仁蘑咏宣翌蹄吼隐继谨陕却呢桔供隆廉泡闽喇索靴伺斩戏第七章 排放控制第七章 排放控制,三元催化剂包含铂(Pt)和铑(Rh),PtRh在217的范围内,此外还含有Al2O3、NIO、CeO2(氧化铈),用氧化铝作为载体材料。使用三元催化剂时,应将混合气成分严格控制在理论空燃比附近(1),这样催化剂才能促使CO及HC的氧化反应和NOx的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生成CO2、H2O及N2。而且,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排放 控制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