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防治.ppt
《鼠疫的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鼠疫的防治.ppt(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鼠 疫,学习目标,一、鼠疫概念,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人类主要通过染菌的鼠蚤叮咬,或经呼吸道而被感染。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临床主要以豚鼠疫多见,可发展为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等。本病起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历史上曾多次大流行。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和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二、鼠疫流行简史,世界鼠疫流行史:大流行三次。,第一次世界大流行:公元6世纪,蔓延全世界,死亡约1亿人,“汝斯丁瘟疫”。,第二次世界大流行:14世纪,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欧洲死亡2500万人,“黑死病”,第三次世
2、界大流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波及亚、欧、非、美洲的60多个国家,流行初期鼠疫菌的发现。,1,3,2,三、鼠疫流行近况,1、世界鼠疫疫情,20世纪中叶(50-70年代):人间鼠疫急剧下降,01,02,80年代以来,鼠疫逐渐活跃:1980-1999,发病35136人,死亡2899人,其中1990-1999年发病26491人,为20年间的3/4。“苏拉特风暴”:1994年印度鼠疫爆发,发病876人,死亡56人。,02,三、鼠疫流行近况,2、中国鼠疫疫情,19551989年:35年间全国累计病人699例,年均发病20例。,19902002年:13年间发生病人786例,死亡60 例,年均发病61
3、例。,分布:内蒙古、河北、陕西、西藏、青海、甘肃、新疆、云南广西、贵州、辽宁、宁夏、四川13省(区)41个县(市、旗),特点:疫源地范围不断扩大;染疫动物种类增加;远距离传播;间隔多年突发和向城市、人口稠密区逼近,A,B,C,D,三、鼠疫流行近况,第二次和第三次鼠疫流行都波及到我国,古医书中称之为“恶核”、“黑死病”。清朝诗人师道南的著名诗篇鼠死行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鼠疫流行时的惨状。日本人在 19401945年的侵华战争中,在我国建立了细菌工厂“731部队”,使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武器,造成我国浙江、江西、湖南和黑龙江四省十二县人间鼠疫流行连续12年。,一只旱獭引发的灾难1910年10月25日,满
4、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 河北、山东。,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疫,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疫,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疫,伍连德组建的防疫队伍也付出巨大牺牲,直接接触病人的护理和救护人员将近一半人员殉职。,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疫,由于各种防疫措施处理得当,在当时疫情严重的局势下,不到4个月就成功扑灭了
5、这场死亡人数达万之多、震惊世界的烈性传染病疫情,指挥这次防疫的伍连德也因此名扬世界。,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疫,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组织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近代在中国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各国专家对东北抗鼠疫行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疫,四、病原学,1、菌体特性,典型菌:短而粗,两端钝圆,两极浓染,几乎成卵圆或椭圆形的小杆菌,长约11.5um,宽0.50.7u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见于患者与尸体的新鲜材料(染疫动物或鼠疫)所作的涂片标本:常散在,或成双排列,或呈群聚,偶见有短链状排列。,对苯胺
6、染色易着色,革兰染色阴性,鼠疫耶尔森菌亦称鼠疫杆菌,鼠疫菌形态镜下观,四、病原学,2、培养特性,需O2,兼性厌O2菌。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4-48h形成典型的小菌落。凡加有血液的培基,对鼠疫菌生长有利,而典型菌落却不明显。,培养条件:最适温度:2830 37(荚膜丰盛)最适pH:6.97.1最适Eh约在100150mV,四、病原学,01,02,03,普通琼脂平碟上,24h,28-30培养,薄薄一层淡灰色的微小集落,0.1-0.2mm,有光泽、圆形、中心稍凸出、无色。透过光线视之,呈灰白色且带有淡青色调。反射光线下呈淡白灰色。,培养1416h,镜下可见碎玻璃样小菌落;24h后可见非常透明而不
7、整齐的花边,分布在集落中心凸出部的周围。集落的中心部呈颗粒状,或者甚至呈小丘起伏状,并呈淡黄色或稍呈黄褐色。花边带白色,并且几乎是透明的,菌落特点,肉眼观,显微镜观,四、病原学,鼠疫杆菌菌体含有内毒素和一些有致病作用的抗原成分,已证实的有19种。其中T抗原为“鼠疫毒素”:可致血液浓缩和休克及局部的出血坏死性病变。FI抗原:为鼠疫菌的荚膜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V抗原和W抗原:均具有抗吞噬作用,保护病菌使之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四、病原学,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温、热和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弱,日光有强烈杀灭作用,抵抗力,在痰和脓液中可存活10-20天,在蚤体内
8、可存活1个月,在尸体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五、流行病学,1.传染源,1)携带鼠疫菌的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其他如猫、羊、兔、骆驼、狼、狐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2)肺鼠疫是人间鼠疫重要的传染源,可通过飞沫传播。,3)旱獭和黄鼠是主要的储存宿主,是鼠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家鼠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类型与分布,1,包括旱獭、黄鼠、沙鼠、田鼠、家鼠5大类型鼠疫疫源地。,2,3,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的19个省、自治区、295个县。,疫源地总面积140余万平方千米。,我国疫源地分布,疫源地 分 布 面积km2.达乌尔黄鼠 辽吉黑内53县 161918.长爪沙鼠 内河宁陕29
9、县 138702.喜马拉雅獭 青藏甘新72县 408381.灰旱獭 新疆10县 11310.长尾旱獭 新疆2县 710.阿拉善黄鼠 宁甘5县 2810.布氏田鼠 内蒙5旗 66414.大绒鼠 云南剑川 1600.蒙古旱獭 内蒙2县 35198.黄胸鼠 云广贵东福浙 西7省区100县 137590.青海田鼠 青海四川2县 21000,喜马拉雅旱獭,旱獭,小家鼠,根田鼠,青海田鼠,五趾跳鼠,达乌尔鼠兔,藏系绵羊,青海1975年在玉树县上拉秀乡从本种动物分离到鼠疫菌。,牦牛,青海2001年在格尔木二道沟用鼠疫血清学方法证实本种动物自然感染鼠疫。,五、流行病学,经鼠蚤传播:鼠蚤是传播媒介,构成“鼠-蚤
10、-人”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含菌鼠蚤叮咬人而侵入人体。,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菌可借飞沫构成人际间的传播,并可引起人间的流行和爆发。,2.传播途径,五、流行病学,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降低易感性。,职业关系较密切:狩猎、疫区放牧、屠宰等职业易感染发病,其他类职业就较少见,3.易感人群,五、流行病学,4.流行特征 世界各地存在许多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菌感染以非洲亚洲、美洲发病最多。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青藏和天山山脉。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故在人间鼠疫流行前,常现有鼠间流行。人因捕捉旱獭活动而被感染。人间鼠疫多发生在鼠类活动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鼠疫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