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步态分析.ppt
《第二章步态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步态分析.ppt(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步 态 分 析,步态是一个人的行走模式,即行走时的表现形式。正常人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正常步态是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腿交替进行,它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四肢、躯干、神经调节系统或某些全身性的疾病都能影响一个人的步态,影响其行走功能。,2,步 态 分 析,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处理手段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的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用步态分析的数据与曲线鉴别、评定肢体伤残的程度,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可观依据;对行走功能异常或致残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2、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前后的步态对比检查、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安装假肢、支具前后的步态对比,评定其效果。,3,步行周期,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称为一个 步行周期。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支撑相(站立相)和 摆动相(迈步相)。支撑相是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阶段,一般占整 个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是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一 般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支撑相与摆动相比例约为6:4。,4,步行周期,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称为一个 步行周期。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
3、历一个支撑相(站立相)和 摆动相(迈步相)。支撑相是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阶段,一般占整 个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是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一 般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支撑相与摆动相比例约为6:4。,5,步行周期,支撑相早期(earIy stance)包括首次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和承重反应,正常步速时大 约占步态周期的1012。参与的肌肉主要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承重反应 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支撑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由于此时双足均在地面
4、,又称之为双支撑相。,6,步行周期,支撑相中期(mid stance)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惟一单足支撑全 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大约占步态周期的3840。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7,步行周期,支撑相 末期(terminal stance)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push off)的阶段,开始于足跟抬起,结束于足离地。此阶段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又称为摆动前期。在缓慢步行时可以没有蹬离,而只是足趾离开地面,称之为足趾离地(toe off)。对侧足处于支撑相早期,属于双支撑相,约为步态周期的1012。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向心性
5、收缩)。,8,步行周期,摆动相早期(initial swing)主要的动作为足廓离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 摆动,占步态周期的1315。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9,步行周期,摆动相中期(mid swing)足廓离地仍然是主要任务,占步态周期的10。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末期(terminal swing)主要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占步 态周期的15。参与的肌肉包括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10,步行参数,步长 行走时一侧脚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脚跟着地所行 进的距离称为步长,以cm为单位表示。正常人平地行走,一般步长约5
6、080cm。步长 与身高有关,身材愈高,步长愈大。步幅 行走时,一侧脚跟着地到该侧脚跟再次着地所行进 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跨步长,以cm为单位表示。其大小一般为单步长的两倍,约为100160cm。,11,步行参数,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以步 数/min表示。正常人平常步频约为95125步/min。步速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速,以m/s表示。健全人自然步速约为1.2m/s。步行速度和步幅和步频相关,步幅增加,步频加快,步行速度亦加快,反之亦然。,12,步行参数,步宽 是指左、右两足心间的横向距离,通常以足跟中点 为测量点。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性愈差。足偏角 指贯穿整
7、个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形成的夹角。,13,步态分析方法,临床分析病史回顾 患者既往的手术、损伤、神经病变等病史对判 断步态异常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发病1015年之后再 度出现步态恶化,其原因既可以是小儿麻痹症后综合征所造成的神经肌肉功能恶化,也可以是下肢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造成的疼痛性步态,脊柱退行性改变或腰椎间盘病变造成脊神经压迫也是常见原因。,14,步态分析方法,临床分析 病史回顾 此外,老年性痴呆、下肢血管病变、帕金森综 合征、糖尿病足病、痛风等同样可能是潜在的 原因;心理功能障碍也可造成异常步态;假肢和矫形 器的设计与制作决定了截肢或瘫痪患者的步态 特征。,15,步态
8、分析方法,临床分析体格检查 体检是研究步态的基础,侧重于神经反射、肌 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肢体的外观和长短、脊柱和骨盆的形态、肢体的血供、感觉、压痛、肿胀、皮肤状况等。,16,步态分析方法,临床分析体格检查 尤其要注意对步态的观察,注意患者全身姿势,包括动态和静态姿势;步态概况,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身体重心偏移、手臂摆动、诸关节在步行周期的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的作用等。观察应该包括前面、侧面和后面,注意对称比较,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17,步态分析方法,临床分析体格检查 患者要充分暴露下肢,并可以显示躯干和上肢的基本活动。受试者一般采取自然步态,必要时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步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