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慧兰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ppt
《修慧兰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慧兰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ppt(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家庭治療的基本概念,何謂家庭,一群共享特定物理、心理空間的個體所組成(情感、忠誠、關係持久)具有獨特性質的自然社會系統,家庭具有規則、權力結構、內隱外隱的溝通,以解決各種問題、有效執行各種任務。只能經由出生、收養、婚姻等管道進入。功能良好的家庭:能維持自身系統的生存,又鼓勵實現個人潛力(在系統與個人的利益取向平衡),問題,單身,只有一個人(或許有寵物)自己住在一個房子裡,算是一個家庭?同志家庭算是家庭?,家族治療歷史的演進 序幕誕生前的混沌,Freud針對歇斯底里(小漢斯的phobia)的研究提出親子互動的衝突Sullivan提出精神病學的人際理論:當下互動是過去互動的隱喻Rogers個人中心
2、主義對人性的關懷:提醒勿將個體或系統客觀物化。小團體動力的興起:會心團體與家庭互動的比對兒童輔導的重視:將焦點放在親子教育中社會工作的影響:多元化角度的考量,家庭治療理論是一種科學典範的轉移何謂典範?,Thomas Kuhn(1962)在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指出:科學研究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般客觀,他常受文化、社會、哲學及主觀因素所左右。典範究竟是什麼?它是某一特定科學社群(例如物理學界),在研究發展過程中所普遍使用的策略,它的首要功能在:建立規範。限定研究主題的範疇。訂立方法論的基本原則。,典範的特性,典範和科學一般,基本上都是不完整的
3、典範基本上只是方法或工具典範基本上是暫時性及驗證性典範多少會受到文化及社會因素的影響典範內含許多顯性或隱性的哲學假定、信念及價值典範有限制眼界及左右知覺的可能,傳統心理治療所依據的科學典範為何?,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思考方式,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影響行為的因素,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評估,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治療對象,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負責任的哲學觀,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治療與介入的重心,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發生療效的因素,典範的轉移:因果觀與系統觀的差異 專業訓練,系統思維的三個取向,摘自:利翠
4、珊(民88)。家庭心理學的系統觀點與研究。應用心理研究,2期,21-40。,General systems theory(較接近一種思考模式,而非一種理論 Nichols,p.192-198),生物學家Bertalanffy 於1960年代提出系統是指任何由其組成部分相互運作而生的實體(即有機體),器官、電話、人格、工會、國家、宇宙均屬,每一系統由小系統組成,也是較大系統的一部份系統大於各部份的總合:視有機體(organism)為一整體(非機戒體mechanism),是可變動、有生命力的強調系統內的關係互動,重於各組成的本質強調等結果性:可由多種方式達到相同結果(機戒體言,不同方式就會有不同結
5、果,相同結果一定是經由相同方式)重視生態上健全的價值與信念:有機體會以創造力、自發性方式產生更新(second order change,包含有價值取向),非只是維持原狀恆定(first order change,較傾向機戒論,控制論,只是回到原有平衡,但沒有更好)強調perspectivism(或建構論),每個人認為的事實只是一種觀點(非真理),但也非可隨意以其所欲方式reframe真實,而更應該體認由於無法得知真實,所以應對價值或態度等更加小心(例如了解此觀點的影響性),持一種謙卑態度 Bertalanffy未直接接觸家庭治療學者也未提出家庭治療理論,系統階層性的概念來自於整個宇宙的系統規
6、則,摘自Sundberg,Tyler,&Taplin(1973),General systems theory應用在家庭治療理論,家庭治療實務者將抽象的General systems theory,運用到觀察家庭互動的現象場,提出家庭系統理論,Key concepts of General System theory apply in family system theory(Griffin,1993,p19),家庭系統理論的特徵,整體性(wholeness):採一般系統論(General Systems Theory,GST,),部分總和整體相互關連性,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是有組織的、相互影
7、響、系統中任何部分的改變皆會影響其他部分家庭規則(rules)交互作用所遵循的行為模式,定義彼此權利義務一定的持續性模式,重複出現的原則,以維持秩序安定,但亦需隨環境改變,失功能的循環,摘自曾端真(民80)婚姻與家族治療(pp192)。台北:天馬。,家庭系統理論的特徵,恆定狀態(homeostasis)系統內透過feedback loop,透過自我調節以維持恆定,是一種動態歷程(失去平衡與獲得平衡的歷程),包括兩種動態平衡:1.形態靜止Morphostasis:維持原有結構與規則的平衡2.形態改變Morphogenesis:產生新結構或規則的平衡狀態。恒定亦是一種家庭抗拒改變的現象,由有權力者
8、控制,亦是一種在改變中維持平衡 形態靜止過程易產生代罪羔羊、三角關係等現象,均是為了達成原有的平衡。,家庭系統理論的特徵,回饋迴路(feedback loop)透過規則以維持homeostasis,其間即是一控制 過程,是一循環互動。正向回輸(產生加強或改變)V.S 負向回輸(減低脫軌或改變)Feedback 歷程是一種information process,例如attention,interpretation 注意的不同、解釋的不同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Bateson(1972):a difference that make a difference,負向回輸,正向回輸(行為被增強),家庭規則對
9、行為的解釋:(一)孩子長大、獨立或(二)孩子變壞了,家庭系統理論的特徵,階層性(結構性)不同Power、地位、權利、責任界限V.S次系統系統中被指派從事特殊功能、或程序的規則。Subsystem:被指派於系統內從事特殊功能或程序的哪些部分,可由階層、性別、興趣組成Boundary:設立範圍,保障各次系統(個人)之自主,但也能互動,需具清楚也能滲透開放系統 VS 封閉系統在於與外界互動,可接近的程度,例如,可接收外界訊息、界限可滲透、可改變性的平衡封閉:缺乏與外界的交換、遇危機時會恐懼混亂、無力(entropy),家庭系統理論的特徵,溝通Haley認為,溝通是以獲得控制Satir認為,溝通是獲得
10、自尊與真誠的關係Identified Patient(IP):System Create Problem維持家庭平衡的出口對家庭壓力的一種反應方式使用無效方法的重複結果社會系統 VS 家庭系統Network Therapy,Pinsof(1992)整合歷程系統觀點,Pinsof(1992)心理學家,也是家庭治療者。認為整合歷程系統觀是當代家庭心理學應共享的科學典範界定現代家庭系統觀必須具備下面幾種特性:系統性1.家庭中的IP呈現家庭的失衡與功能不良。2.家庭系統裡有次系統(subsystem)的存在。3.次系統與成員間依循邊界與家庭規則而運作。4.家庭系統的權力結構運作透露人性的本質。整合性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慧兰 家庭治疗 基本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