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液讲义.ppt
《安全输液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输液讲义.ppt(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输液安全讲义,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护士最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同时也是病人用药选择的重要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忽视了其中任一环节的管理,都会给病人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可见安全输液的重要性。为保证临床输液安全,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以律已,认真执行静脉输液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规定,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和自己工作安全。,静脉输液是我国目前住院病人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护理操作,静脉输液治疗,1990年 81%的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上需花费全天75%的工作时间今天,约9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随着疾病谱的复杂,每天输液患者多,静脉输液
2、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的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多。例如药液外渗、静脉炎,不但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甚至有时还会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如何增强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有效控制静脉输液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势在必行。,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情况,95%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 患者的健育教育只是操作前“大小便的准备”,操作后“不要乱动”等简单的说教,超过90%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持续到住院结束,95.6%的患者希望了解自己所用药的名称及作用88.9%的患者希望了解液体滴完时处理方式80.0%
3、的患者希望了解全天用药量61.1%的患者希望了解输液速度37.8%的患者希望了解输液中的微粒污染35.6%的患者希望了解拔针后的护理21.1%的患者希望了解输液前的准备,静脉输液治疗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输液治疗病人的健康教育,静脉输液前、中、后的健康教育使用特殊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的健康教育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留置静脉导管的健康教育,静脉输液前的健康教育,用清晰、准确的专业术语,告知病人、家属或病人的法定代表有关静脉输液的信息讲解输液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全天用药量、输液速度、输入液体所需时间,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穿衣指导:衣袖不可过紧,穿衣时应先穿穿刺侧,脱衣
4、时应后脱穿刺侧等交代患者输液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如:解决大小便问题、穿好病人服、取舒适卧位、心理准备等,静脉输液中的健康教育,穿刺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如:选择合适的静脉后,嘱病人握拳,穿刺肢体制动等在输液过程中,请患者输液时不要自行调节滴速减少输液中的微粒污染的注意事项:禁止输液时举瓶入厕,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指导病人自我病情的观察:有无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心慌、憋气、寒战、高热、局部皮下血肿或组织水肿、皮肤过敏等情况,先关闭调节器,马上按铃呼叫护士根据病人的病情做好相关的病情观察指导留意输液瓶中的液体,快滴完(输液瓶中的针头快露出液面)时按铃呼叫,静脉输液中的健康教育
5、,指导病人自我病情的观察:输液瓶中有时可见微粒常为橡皮塞,由于输液器末端有终末滤器,不必担心会进入静脉输液滴速一般成人为40-60滴/分,年老体弱、心血管疾病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某些特殊用药需快滴或慢滴,护士会另行告知在保证输液针头不滑出的同时,可以适当活动肢体、改变卧位、解大小便护士在巡视病房过程中碰到具体问题再个别指导,静脉输液后的健康教育,讲解拔针后的处理:按压的正确部位、方法、时间等,有无再次出血的观察及处理在输液完成后,请病人不要突然起身或变化体位,以防意外发生告诉病人应注意事项:留置留置针的位置不能浸泡在水里;敷料松脱或潮湿应及时告知护士,给予更换;留置针所在肢体不宜提取重物及用力活
6、动,避免长时间下垂交代病人注意观察是否会出现输液后静脉炎或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反应输液后静脉炎是在输液或给药结束,穿刺针拔除后表现出来的,通常在拔针后的48小时出现告知病人输注药物主要作用及不良反应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工具的告知,特殊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健康教育,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引起过敏的药物: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等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的表现、呼吸道阻塞的症状、循环衰竭表现、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等渗漏性静脉损伤原因: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阳离子溶液(葡萄糖酸钙)、高渗液
7、(50%GS、20%甘露醇)、抗肿瘤药物等特别要交代病人或家属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有无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告知护士处理方法:(略)必须让病人知道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要及时通知护士!,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儿童儿童一般不能自觉配合治疗,且儿童比较好动,容易发生穿刺针脱出及穿刺处皮肤渗漏,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增加患儿痛苦对策:根据需要适当使用小夹板固定,跟家长做好宣教工作,多鼓励患儿,对其配合治疗要适时作出表扬老年、意识障碍病人老年病人、意识障碍病人感觉不敏感,有时候液体外渗造成局部肿胀,病人疼痛不明显,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造成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对策:交代家属
8、、陪伴人员做好观察;最重要的是护士要加强巡视,留置静脉导管的健康教育留置针,告知病人静脉留置针适用于所有外周静脉,留置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最长不超过96小时,需要用NS或肝素盐水冲封管,仅限于外周输注的溶液留置针由于其导管末端停留在人体的外周静脉血管内,受制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只能输注等渗液或接近等渗液的液体告知患者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刺部位不能浸泡水中,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告诉护士更换,以免造成感染注意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液、导管堵塞或脱出等情况应及时告诉护士留置针所在肢体不宜提取重物及用力活动,不宜长时间下垂,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
9、006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输液设备一、附加装置和安全连接标准1 在更换所有附加装置和执行安全连接程序时,均需遵循无菌操作和标准预防措施。2 所有附加装置需采用螺旋口式接口(LuerLokTM)设计。实施细则A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应规定使用附加装置及安全连接的细则。B应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制定附加装置及安全连接的应用及更换频率的细则。附加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三通、延长管、多头管、实心管帽、注射或连接帽、无针系统和过滤器。C当使用附加装置时,他们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道一同更换,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有损坏时都应及时更换。D胶布不能作为安全连接的方法。E应使用能降低潜在的输液系统污染
10、危险的装置。F输液系统中的三通在不使用时必须加盖。二、臂板标准1 当穿刺部位在肢体的弯曲部位或靠近弯曲部位时,应使用臂板以利于液体的输入。2 应将臂板视为个人单独使用的器具。3 用臂板的目的是为了在肢体弯曲时起固定作用,不应被视为肢体约束。实施细则A 医疗机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中应规定使用臂板的程序。B 放臂板的方法不能影响对血管穿刺部位的持续监测。C 应用臂板以及定时取下时,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要记录肢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以及指导进行肢体运动的评估。三、制动标准1 制动是一种行为控制手段,不应作为常规来实施,如果可能应尽量避免使用。2 在患者制动期间的监测应遵照医生的医嘱,并与联邦和各州的规则及条
11、例、所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相一致。实施细则A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应规定物理制动的交替方式、正确的选择、实施制动和患者监测等细则。B 物理制动以外的交替制动方式要记录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C 向患者、看护人员、或法律授权的代表人讲解有关对患者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制动的必要性。D 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将物理制动间隔记录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E 应根据对患者身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而选择物理制动方法。一旦患者的条件允许,应立即停止制动。F 应定时松开制动,评估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状态,并指导进行肢体运动。G 物理制动的应用和解除都要记录在患者永久性病历中。H应用物理制动和保护性措施时要注
12、意保证肢体的血液循环,并且不影响输液的方式、速度以及导管的固定。I 记录包括:应用制动的基本原理,制动的种类和部位,制动引发的并发症和患者的反应。四 过滤器标准 1 输入非脂类液体时,应使用直径为0.2微米空隙过滤膜的过滤器。它可以截留细菌及微粒,并能消除液体中的气泡。2 输入脂类或全营养液时,应使用带有直径为1.2微米空隙过滤膜的过滤器。它可以去除微粒,并能消除液体中的气泡。3 输入全血和成分血时,应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使用具有能减少输入的全血及成分血中颗粒团、微血块、或白细胞作用的过滤器。4鞘内注射时,应使用带有直径为0.2微米、无表面活性剂、可以去除微粒和消除液体中气泡的过滤器。5 当从
13、玻璃安瓿中抽取药液时,应用带过滤器的钝性针头或过滤抽吸装置。实施细则A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应规定有关在输液和输入全血、成分血时应用可过滤细菌、微粒及气泡的过滤器的适应症和细则。B 应用过滤器时应严格按照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及治疗本身对过滤的要求执行。C 具有过滤细菌、微粒及气泡作用的过滤器的更换应与输液器一同进行。D 用于输全血及成分血的过滤器必须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与输血器一同更换。E 输液器上连接的可去除细菌、微粒和消除气泡的过滤器,应尽可能连接在靠近穿刺部位。F 当使用正压电动输液泵时,应特别注意过滤器每平方英寸面积上所承受的镑压力数(PSI)。五 流速控制设备标准1 流速控制设
14、备的选择应以患者年龄、状况、医嘱的治疗方案、血管穿刺的类型以及护理环境为基准。2 选择和应用电动输液设备时应考虑使用降低剂量错误的系统。3 选择和应用给药系统设备时应考虑使用流速控制装置。实施细则A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实践指南中应规定使用流速控制装置的细则。B 护士应具有使用流速控制装置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使用的指征、执行治疗方案计划使用装置、机械操作、安全锁装置的使用、故障排除、每平方英寸面积上所承受的镑压力数计算、输液监测以及安全应用。C 电动输液设备应视为护理工作的辅助部分,它的使用并不意味着减轻护士依据治疗方案监测输液速度的职责。D 应按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和指南使用电动输液设备;
15、在应用这类设备时应注意电器应用的安全。E 选择电动输液设备时应首先注意其安全性能,包括但不局限于:声音报警、电池寿命和操作指导、抗流速失控保护装置、可调控的阻断压力水平、准确的输液量提示、药量计算、输液管道内压力提示、抗阻塞功能和降低剂量错误系统。F 电动输液设备应在正压下保证液体的流入,该类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蠕动型、注射器型、脉冲泵型。G 应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明确规定电动输液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周期,遵循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和指南,并遵循政策法规机构建立的指南。H 当使用电动输液设备输注发泡性药物时,必须选择低压输液设备。I 在动脉导管上应用电动输液设备时,应选择具有高压输入液体的功能。
16、六 血液和液体加温设备标准1 需使用为用于血液和溶液加温的目的而特别设计的设备。2 应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明确的规定血液和溶液加温设备的防护性维护的周期,遵循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和指南,并执行法规部门建立的指南。3 血液被加温后,不应引起溶血。实施细则A 应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明确的规定使用血液和溶液加温设备的细则,并依照美国血库协会关于输血操作标准的相关规定。B 应根据患者的病史、病情和治疗方案而选择使用血液和溶液加温设备。C 护士应具备正确应用和操作血液和溶液加温设备的知识和能力。D 血液和溶液加温设备应接受常规的运行状况检查,并配备有关的报警系统。包括:声音报警和可视温度表。E
17、微波炉、热水冲淋或非为血液和溶液加温而特别设计的设备均不得用于血液和液体加热。因为温度得不到控制和存在感染的危险。七 注射和连接帽标准1应在医疗机构的制度、程序和实践指南中应明确规定注射和连接帽的消毒、连接和更换的要求,并与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和指南相一致。2 与管道相连接的注射和连接帽应为螺旋口式连接(LuerLokTM)设计。实施细则A 为防止微生物进入血管系统,注射和连接帽在使用前应使用获得许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应使用一次性独立包装的消毒液。B 每次使用前、后应确认注射和连接帽的完整性,若出现损坏或帽内有血液残留应立即更换,并考虑更换导管及给药装置。C 与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
18、脉导管和中长度导管连接的注射和连接帽最佳更换间隔时间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建议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参照标准一 附加装置和安全连接)。D 只要注射和连接帽从导管上取下,就应丢弃,并换上一个新的注射和刺入端口。八 止血带标准1 适当使用止血带达到阻断静脉血流、增加静脉充盈度,但并不影响动脉血流的效果。2 选择止血带的材质时要考虑乳胶过敏的可能性。3 每根止血带只用于同一个患者。实施细则A 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于所选择的穿刺部位的近端。B在止血带位置的远端应很容易的触摸到脉搏的跳动。C 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D 接收了乳腺手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者,有可能存在瘘管或其他的禁忌
19、症,在给患者上肢使用止血带之前要咨询医师并依据医嘱执行。E 对于实施某些治疗的患者,包括但不仅限于应用抗凝和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是应用止血带时应考虑的事项。由于与特定年龄相关的原因,有些患者需要限制扎止血带的时间,如老年人、新生儿和儿科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和穿刺工具的置入一 穿刺部位的选择标准1 穿刺部位血管的选择应包括对患者身体状况、年龄和诊断、血管条件、输液工具的使用史以及治疗类型和周期的评估。2 血管应与根据医嘱的治疗要求所选择的导管的内径规格及长度相匹配。3 置入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应根据患者身体解剖位置的测量结果决定导管长度,以保证导管的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下1/3段到
20、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4 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要符合各州护士实践法案和州护理委员会颁布的规则和条例,以及所在医疗机构的制度、程序和实践指南的标准。实施细则外周静脉短导管A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程序与实践指南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B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参照各个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来决定。C 可用于放置外周静脉短导管的血管主要分布在上肢的背侧和内侧面。包括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可选择的穿刺部位还可包括头部、颈部和下肢的静脉。D 由于有发生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E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包括对既往静脉穿刺和相应的静脉损伤的
21、评估。F 选择穿刺部位时应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再次穿刺点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G 当肢体出现液体渗出外渗而重新选择穿刺部位时,须评估所输入液体的类型、Ph值、渗透压、估计输液量以及静脉条件(参阅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中标准一,静脉炎;标准二,渗出;标准三,外渗)。H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避开肢体弯曲部位。I 不得在置有外周静脉短导管的一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J 接受了乳腺手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者,有可能存在瘘管或其他的禁忌症,在他们的上肢放置导管前要咨询医师并依据医嘱执行。K 在医疗机构的相关制度与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在瘘管和血管搭桥实施输液治疗需要医生和授权处方者的医嘱。L 不适合
22、经外周静脉短导管实施的输液治疗包括: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肠外营养、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M 外周静脉短导管不应常规用于采血。短期应用除外,如:预计使用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外周静脉短导管应只用于抽血,而不用于输注液体和药物。N 护士应考虑借助视觉辅助技术来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实施细则 外周静脉中长导管A 在医疗机构的相关制度与程序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B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参照各个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来决定。C 穿刺部位常规选择肘窝部位;适用于放置中长导管的静脉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上臂静脉。对于新生儿和儿童
23、可选择的穿刺部位还包括头部、颈部和下肢的静脉。D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包括对既往静脉穿刺和相应的静脉损伤的评估。E 当肢体出现液体外渗渗出而重新选择穿刺部位时,须评估所输入液体的类型、Ph值、渗透压、估计输液量以及静脉条件(参阅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中标准一,静脉炎;标准二,渗出;标准三,外渗)。F 不得在有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的上部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但可以在导管所处位置的远心端使用。G 不适合经外周静脉中长导管实施的输液治疗包括: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胃肠外营养、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H 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不应常规用于采血。I 接受了乳腺手术和腋下淋巴结
24、清扫的术后患者,有可能存在瘘管或其他的禁忌症,在其上肢放置导管前要咨询医师并依据医嘱执行。J 护士应考虑借助视觉辅助技术来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实施细则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A 在医疗机构的相关制度与程序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B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参照各个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来决定。C 穿刺部位常规选择肘窝部位;适用于放置外周中心导管的静脉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上臂静脉。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可选择的穿刺部位还有头部、颈部和下肢的静脉。D 不得在置有PICC的上部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但可以在导管所处位置的远心端使用。E接受了乳腺手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者,有
25、可能存在瘘管或其他的禁忌症,在其上肢放置导管前要咨询医师并依据医嘱执行。F护士应考虑借助视觉辅助技术来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实施细则 非隧道式和隧道式导管和植入式输液港A在医疗机构的制度与程序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B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参照各个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来决定。C 护士应协助进行隧道式导管和植入港的血管评估和穿刺部位的选择。D护士应考虑借助视觉辅助技术来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实施细则 动脉导管A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与程序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B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参照各个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来决定。C 穿刺部位选择的标准应包括脉搏的跳动和远端的血液循环。D 最适合放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输液 讲义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6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