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ppt.ppt
《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ppt.ppt(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概念: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一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诱因:休克
2、、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重体力活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高脂肪饮食后、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冠状动脉张力增高。,临床表现,症状:(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比心绞痛更剧烈。有的人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人也可无疼痛,以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2)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体温可升高至38摄氏度左右,
3、很少超过39摄氏度,持续约一周。(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肠胀气亦不少见,重者可发生呃逆。(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24h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主要死因。(5)低血压和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起病数小时至1周内,主要为心源性休克,为心肌广泛坏死,心排出量急剧下降所致。(6)心力衰竭:主要为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严重可发生肺水肿。,体征:心率多增快,也可减慢,心律不齐,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血压下降。,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病瘤心肌梗死
4、后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特征性改变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动态性改变(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v1v4S-T段弓背形抬高,心肌梗死的实验室检查,1.起病2448h白细胞可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增快。2.血清心肌酶含量增高,常做3种酶测定: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L)、乳酸脱氢酶(LDH)均可增高。3.血和尿肌红蛋白增高。,抢救的配合与护理:,1.抗凝: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嚼服,低
5、分子(量)肝素 钙皮 下注射2.解除疼痛与镇静:吗啡静推 3.控制休克:快速补液4.扩冠:硝酸甘油泵入5.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胺碘酮,护理要点,一、止痛,AMI时的胸痛、胸闷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缺氧,促使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迅速止痛极为重要。一般可用盐酸哌替啶50100 mg肌肉注射或吗啡25 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但老年患者合并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者慎用,也可常规用硝酸甘油510 mg 加500 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根据血压、心率、疼痛轻重及发作次数调节滴数,达到完全止痛的目的,制止梗死范围的扩大。使用吗啡应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肌梗死 护理 常规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6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