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安全文明宣教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x
《XX区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安全文明宣教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区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安全文明宣教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区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安全文明宣教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全面提升XX区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力支撑法治XX、平安XX建设,着力助推全市文明典范城区创建,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多元参与、方式灵活,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组织开展XX区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安全文明宣教培训(以下简称“宣教培训”)工作,全面提升XX区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素养、安全素质和文明素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区科创强区、品质之
2、城建设提供强大助力。(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高质量、多层次、具有XX辨识度的宣教培训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外来务工人员全面实现宣教培训轮训,外来务工人员个人素养与城区总体形象的融合度不断提升。1.宣教培训对象全面覆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合力机制持续深化,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激发,宣教培训工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全区接受宣教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累计超过30万人次,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每人每年参加集中宣教培训不少于2次、学习课时不少于6小时。2 .宣教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紧紧围绕外来务工人员的迫切需求和实际困难,研究开发涵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文明礼仪
3、等方面的课程,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宣教培训师资梯队,具备针对性、实效性、教育性的宣教培训体系全面建立。全区宣教培训师资队伍总人数超过700人。3 .宣教培训方式更加灵活。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依托数字化宣教培训平台,结合宣教培训基地、体验中心、体验室实现宣教培训结构科学化、教学常态化,建成线下宣教培训基地2个以上、体验中心40个以上、体验室200个以上。二、重点任务(一)制作高质量宣教培训课件1.精心制作必修课件。必修课件包括1个综合课件和7个专业课件,供全体外来务工人员学习宣教培训必学课程时使用。根据全面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课件涵盖与外来务工人员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知识
4、等内容,7个专业课件主要包括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居家燃气安全、消防安全、劳动用工保障、文明行为等重点学习内容。紧紧把握外来务工人员学习特点和规律,必修课件内容突出以案说法,文字通俗易懂,教学时间长短,坚决避免条文式说教,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时能真正入心入脑。(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文明办、区公安分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建设交通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执法局、区消防救援大队)2 .精准制作定制课件。围绕外来务工重点人群,以确保安全为底线,制作建筑工地作业安全、渔业生产安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环卫作业安全、外卖快递行业人员
5、安全、工程集卡车等特殊车辆驾驶员安全、老年人安全等安全类定制课件。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建筑工地、渔业生产、工业企业、环卫企业、外卖快递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工程集卡车等特殊车辆驾驶员,以及老年人等7类重点人群,参加宣教培训时,应学习必修课件和相应的定制课件,切实提高外来务工重点人群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安全总体素质。(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建设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综合执法局)3 .鼓励制作选修课件。各镇(街道)、部门应根据宣教培训对象特点,从实际出发,制作一批符合外来务工人员个性化需求的高质量课程,提供给培训组织单位,供参加培训人员选修学习。各镇(街道)、区
6、公安分局、区建设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二)培育高素质宣教培训师资1.壮大专职导师队伍。建立开放共享的宣教培训导师库,优选一批长期从事宣教工作、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型、岗位技能型导师入库,实行动态调整。切实加强宣教培训导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导师教程。(责任单位:区流管办、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教育局、区建设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消防救援大队)2.打造兼职讲师团队。坚持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择优选择一批乡镇(街道)综治干部,选择一批在企业、学校、居(村)委会等单位从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选择一批素质高、口才好、对X
7、X感情深厚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志愿者,培养成为优秀兼职讲师,形成量大、面广、可靠的宣教培训师资力量。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流管办、区司法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建设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管理局(三)开展全覆盖多形式宣教培训活动1.创新宣教培训方式。依托XX市“浙里新市民”系统平台“新区民普法一件事”应用,实现上网可学、学后可考、评优赋分激励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积极推广成为宣教培训的线上主渠道,引导更多外来务工人员上网学习。(责任单位:区流管办、区司法局)推进“数智普法”系统平台,及时推送与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宣教培训内容。(责任单位:区司法局)2 .开展道路交通
8、安全宣教培训。道路交通安全,始终是宣教培训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的研判分析,依托公安交警宣传工作,建强交通志愿者队伍,会同社区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宣教活动;打造交通安全宣教培训中心,开展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通过主动推送学习、集中专题学习和专项培训学习等方式,有效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守法意识和交通安全素养。(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3 .开展企业宣教培训。引导督促各类企业聚焦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结合岗前培训、安全生产培训、职工技能培训I,组织开展针对性强、实际效果好、丰富多彩的宣教培训活动,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规上
9、工业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等主体作用,持续提升在岗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素养。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建设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各镇(街道)4 .开展社区(村)宣教培训。引导督促居(村)委会及时掌握本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底数,聚焦交通安全、防火应急、防盗防诈、垃圾分类等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宣教培训活动,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活动。充分发挥布告栏、广告牌、“大喇叭”等宣传阵地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责任单位:各镇(街道)5 .开展校园宣教培训。督促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及以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结合法治与道德等课程安排,集中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反诈
10、、心理健康、校园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性宣教培训,每学期安排不少于6个课时。充分发挥安全教育、青骄第二课堂、青年大学习等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家校共建活动,营造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各镇(街道)6 .开展商场、超市和市场宣教培训。聚焦文明诚信、规范经营、商品服务质量、运输作业安全等重要内容,结合各自特点,指导督促商场、超市和市场举办者,适时组织开展集中宣教培训活动。鼓励商场、超市和市场开展法治、安全、文明自检自查活动,探索建立法治安全文明“第一管理员”制度。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7 .开展狱所宣教培训。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中的监狱服刑人员、看守所
11、和拘留所拘押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组织开展集中宣教培训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各镇(街道)8 .开展其他重点行业和领域宣教培训。围绕医疗卫生和疫情防控、水利工程、农林牧渔、建筑工地、家政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文化旅游、区政环卫等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大组织力度,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培训活动,确保应学尽学、学有所获。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建设交通局、区商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区综合执法局,各镇(街道)(四)建立高水平宣教培训支撑1.加快宣教培训基地建设。通过新建改造、购买服务等形式,加快推进宣教培训基地建设
12、。推动镇(街道)、规上工业企业、学校等建立宣教培训体验中心,加强专业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社区(村)等建立宣教培训体验中心或体验室。责任单位:区流管办、区司法局、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应急管理局,各镇(街道)9 .加强宣教培训管理服务。各镇(街道)、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学校、社区(村)等单位,组织开展宣教培训活动时,依托宣教培训学习情况登记录入系统,登记录入相关教学情况,并做好参训学员的跟踪服务工作,持续提高宣教培训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区流管办、区司法局、区大数据中心,各镇(街道)三、实施步骤(一)前期启动阶段(2023年4月底前)。初步建设宣教培训导师库,完成宣教培训必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区外 务工人员 法治 安全 文明 宣教 培训 工作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6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