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习题答案.docx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习题答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习题解答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习题中的某些问答题是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理解书本知识,并不一定适合作为考试题目,给出的答案也仅供参考,学生不应该死记硬背。第1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解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信息交互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虽然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一样,都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但与这两个网络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且具有智能的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彼此间的通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电视等待。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2、解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无需在源和目的之间先建立一条物理的通路,而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将控制信息作为首部加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构成分组)一起发送给分组交换机。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控制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分组交换机。用这种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转发到达最终目的地。1-3试从建立连接、何时需要地址、是否独占链路、网络拥塞、数据是否会失序、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适用的数据传输类型等多个方面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特点。解答:电路交换分组交换通信前需要建立连接通信前可以不建立连接通信过程中始终占用端到端的
3、固定传输带宽分组在链路上传输时仅逐段占用经过的链路通信时线路上不会因为拥塞而丢失数据通信时会因为网络拥塞而导致分组丢失数据按序到达分组可能失序建立连接后通信过程中不再需要地址所有分组都携带地址或相关控制信息端到端时延确定端到端时延不确定适合大量实时数据的传输适合突发数据的传输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解答:因特网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解答: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第一阶段一一从单个网络ARPAN
4、ET向互联网发展。第二阶段一一逐步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一一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解答: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Intemet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3)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1-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解答: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络)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 计算机网络 教程 微课版 习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6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