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
《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5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前S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将山水林田湖草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强调国土空间保护和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求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系统指导生态修复行为,以维护国土空间的生态安全,优化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此,礼泉县自然资源局组
2、织开展了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对于生态修复的要求,并与省级、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全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障生态安全、增强生态功能和提升生态品质为重点,在全面分析礼泉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和主要问题基础上,识别生态修复单元,并与礼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充分衔接,突出对礼泉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礼泉县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总体目
3、标和主要指标,以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主要任务、近期实施计划、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礼泉县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性规划,是编制和实施有关生态修复相关规划、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目录第一章背景与工作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St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规划原则及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修复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项目部署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4、背景与工作成效第一条工作目的受礼泉县自然资源局委托,我院组织开展了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编制工作,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礼泉县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性规划,是编制和实施有关生态修复相关规划、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第二条工作成效(一)矿山整治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礼泉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编制完成了礼泉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8),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一是扎实开展矿山整治,先后关停大批小型矿山,对矿山设备进行拆除,矿区道路进行封堵,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二是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矿山
5、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督促矿山企业加大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投入;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二)河道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水利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河湖长制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河湖长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同时完成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工作。重点推进河道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初见成效。礼泉县水利局组织实施泾河防洪治理和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实施完成下河村段、石坡村段、烽火村段、临泾坡头段河道治理工程。通过对泾河干流的治理,防洪问题突出的河段已得到初步解决。水土流失治理迈上新台阶。完成汨河湿地水土保持示范园工程及昭陵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
6、系统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三)森林保育工作持续推进,生态保护水平提升显著扎实开展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相继启动和实施了城市建绿、周边造绿、第十三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8)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20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7、规划法(201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11)土地复垦条例(2011);1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1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1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5);15)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8);16)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1)。(2)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3)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
8、国办发(2016)89号);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全面降低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竞生、自生、共生的正向演进。保护重要的、关键的、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自然生态系统,保障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持续稳定的发挥。恢复受损、退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增强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和孵化生态友好型产业,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修复
9、,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多措并举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与外溢。(二)分阶段发展目标(1)近期(2025年)规划目标一一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到2025年,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相关管控要求,有序推进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全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森林质量和防灾能力持续提升,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水土流失趋势得到遏制,绿地生态廊道连通性逐步加强,河流生态质量不断改善,全面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开发矿山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农田生态质量稳步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助力全省
10、“碳达峰、碳中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率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转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筑牢大西安北山绿色生态安全屏障。(2)中期(2030年)规划目标一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优美的国土空间基本形成到2030年,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成效明显,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较为稳定的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城市韧性大幅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生态、优质、美丽的
11、国土空间逐步呈现。大西安北山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碳排放达到峰值,生态优美的国土空间基本形成。(3)远期(2035年)规划目标一一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美丽陕西“礼泉样板”到2035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全面完成,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格局成功构建,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大西安北山绿色发展经济带全面建成,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全面拓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西安北山生态安全屏隙更加牢固,大西安北山生态安全屏隙体系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高标准建成
12、美丽陕西“礼泉样板”,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三)指标体系目标在制定国土空间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落实了陕西省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的指标要求,同时衔接礼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在编),在此基础上结合礼泉自身特点,提出了适合礼泉县的生态修复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生态质量类和生态修复治理类2大类19项指标的指标体系O表3-1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划基期(2020)规划近期(2025)规划中期(2030)规划远期(2035)指标属性生态质量类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73.1373.1373.1373.13约束性2森林覆盖率%2
13、16.12216.517,018.0约束性3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606580110约束性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桃物保护率%N95100NlOO100预期性5水土保持率%57.3272285290约束性6耕地保有量万亩不低于10.749不低于10.749不低于10.749不低于10.749约束性7天然林保有量平方公里162.74163163163约束性8湿地保护率%505557.459.8约束性9重要河湖泊自然岸线保有率%10%35%50%70%预期性1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90%100%约束性11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2.5756.512.5预期性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
14、规划基期(2020)规划近期(2025)规划中期(2030)规划远期(2035)指标属性生态修复治理类12国土综合整治规模公顷200020001961.76预期性13矿山生态修更规模公顷-1507075预期性14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431.8263.786.3150约束性15生态恢复岸线长度(河湖岸线)公里5153060预期性16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0.40.40.33预期性17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73.1346.8728预期性18新增湿地修复面积公顷69.483.4733预期性19生态廊道新增修复或建设面积公里173.8268.586060预期性第四章生态安全格局构
15、建第十六条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一)识别重要源地生态源地的选取主要是生态系统服务重要区,剔除散碎和生态服务价值功能相对较低斑块,筛选后作为生态源地。礼泉县生态源地面积为121.48km2,占全县面积的12.02%。从空间来看,这些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礼泉县北部,少量在南部,主要包括北部林地,以及东庄水库、泾河、沿河等重要水系沿岸,生境质量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良好。(二)构建基本阻力面礼泉县整个县域空间以生态阻力中值区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面积约占县域面积的70%。县域内生态低阻力区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用地以林地、草地为主,面积约占21%0在空间上形成集聚成片的低阻力值格局,对物种的迁移所产生
16、的阻力干扰较小,因此生态源的扩散阻力值在该区域处于低水平状态,对周围物种的迁移扩散可产生正向推动效应。县域内集中建成区及镇区阻力水平最高,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面积约占县域面积的8%,且集中建成区靠近泥河水系及陕西礼泉甘河国家湿地公园,城市从事生产建设活动氛围活跃,经济水平较发达,人口密集,活动频率较高,对周围区域的物种迁徙与物质信息交换扩散产生一定的抗性效应。(三)提取生态廊道礼泉县生态廊道呈蛛网式辐射分布,总长度约为362.4km。生态廊道保障了生态源地之间的连通,主要沿林地和河流水系分布,并经过部分湿地。部分南部廊道更大意义上是为了保隙格局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在阻力上受到的影响
17、相较于关键廊道略高,与集中建成区相邻,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和威胁较大,为保证礼泉县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性和连通性,需要对部分廊道加以更多的保护修复。(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礼泉县的生态安全格局为“一屏、四廊、多节点”。“一屏”为北部森林保育及水源地涵养生态屏障,将柏峰林场、昭陵森林公园、东庄水库和尧召水源地作为城市高品质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生态屏隙。“四廊”为汨河、泾河、泥河、小河生态廊道,将河流作为重点保护生态区域进行保护,并通过四条河流廊道搭建城市的生态修复网络,使城市生态空间更加优化完善。“多节点”包括昭陵森林公园、尧召水源地、东庄水库、沿河水库、沿河二库等生态敏感节点,保护城市的生态敏感节点是全县
18、生态治理修复的重点,并通过修复生态节点优化城市高品质的生态建设,从而起到生态高品质治理的示范效果O第五章修复分区第十七条生态修复分区按照自然条件一致性以及行政界限相对完整性原则,确定了礼泉县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4个一级区:“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中部沿河流域综合治理区”和“南部台原生态田园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表5T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表序号分区名称涉及镇(乡、街道)面积(km2)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1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南坊镇(北部)、叱干镇(北部)、烟霞镇(北部)、昭陵镇(东部)、赵镇(北部)323.95区域水
19、土流失问题突出,以保护保育、辅助修复、综合整治为主的修复策略,重点进行森林抚育、土地综合整治,提升水土保持功能。2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南坊镇(南部)叱干镇(西南部)、石潭镇(北部)、昭陵镇(西部)及赵镇(西北部)201.67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生态修复类型以人工修复为主。区域内应稳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3中部沿河流域综合治理区城关街道办(北部)、西张堡镇(北部)、烽火镇(北部)、烟霞镇(南部)、赵镇、石潭镇(南部)、韶陵镇(南部)153.15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区域内水质安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开展沿岸废气露天矿山生态系统重塑;大
20、力开展沿河流域岸线生态修复,恢笈整治区域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复绿复耕,做好水土保持工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与保护为主攻方向,以提升河湖水质并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序号分区名称涉及镇(乡、街道)面积(km2)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4南部台原生态田园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城关街道办(南部)、史德镇、骏马镇、西张堡镇(南部部阡东镇、烽火镇(南部)332.04该区域主要以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导向。干渠、泾河、沿河水库周边为重点区域,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一步增强水源涵养、水质安全保障、土壤保持等功能
21、,逐步提升河流湖库、农田、乡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使山水、乡村融为一体。(一)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区域范围:本区域范围包括南坊镇(北部)、叱干镇(北部)、烟霞镇(北部)、昭陵镇(东部)、赵镇(北部)5个区域,区域面积为323.95k自然生态概况:该区域是全县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极重要区,是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礼泉生态红线最重要的承载区域之一(除中部沿河湿地自然公园外全部包含在该区域),是礼泉县生态本底最好的区域。包括山体(瓦庙山、五峰山、九峻山)、水源保护区(东庄水库)、河流两岸(泾河西岸)、森林保护区(柏峰林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水土
22、保持功能、生态功能、生态敏感区域。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本区域生态恢复力总体一般,生境质量总体属于高等水平。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采用以保护保育、辅助修复、综合整治为主的修复策略,重点进行森林抚育、土地综合整治,提升水土保持功能。表5-2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面积(平方公里)涉及镇323.95南坊镇(北部),面积为91.13km2叱干镇(北部),面积为118.16km2烟霞镇(北部),面积为53.54媪赵镇(北部),面积为L23k/昭陵镇(东部),面积为59.89kn?(二)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区域范围:本区域范围包括南
23、坊镇(南部)、叱干镇(西南部)、石潭镇(北部)、昭陵镇(西部)及赵镇(西北部)5个区域,区域面积为201.67km)自然生态概况:该区域是礼泉林果经济的核心部分,是礼泉县生态本底较好的区域。包括水源保护区(小河水库、南坊水库)、河流两岸(小河两岸、泾河西岸)、遗址(昭陵遗址、建陵遗址)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生态功能、生态敏感区域。该区域林地主要的经济林果以苹果、酥梨为主,其他经济林果有葡萄、桃、李、杏、石榴等;饲草植物品种繁多,分布在北部丘陵区;渠、路、村的绿化树木以松、柏、刺槐、杨、柳、椿、泡桐等为主。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该区域是全县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持服务功能重要区,因此生态修复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礼泉县 国土 空间 生态 修复 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6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