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外伤的疾病护理常规.ppt
《上肢外伤的疾病护理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肢外伤的疾病护理常规.ppt(9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上肢外伤的疾病护理常规,疾病简介:是指上肢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简介,病因:1、直接暴力:外力作用部位发生骨折,如压砸、撞击、火器伤等引起的骨折。2、直接暴力:着力点以外的部位发生骨折,如:从高处坠下引起的骨折。3、肌肉牵拉作用: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拉断其附着部位的骨折,如:投掷手榴弹用力不当引起肱骨结节撕脱骨折。4、疲劳性骨折:骨质持续受到轻度劳损引起的骨折,如:长途行军导致第2、3跖骨骨折。5、病理性骨折:骨骼本身患有病变,当受到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如:骨肿瘤、骨
2、结核、骨髓炎等发生的骨折。,分类:1、按骨折端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易引起感染。2、按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骨骼连续性完全中断,按骨折形态又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和骨骺分离等3、按骨折处的稳定性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的骨折,如不完全性骨折及横形骨折、嵌插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再移位的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4、按骨折后时间长短分为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新鲜骨折:两周之内的骨折。陈旧骨折:发生
3、在两周之前的骨折,复位及愈合都不如新鲜骨折。,病史:1、主诉是病人就治的主要症状(患肢疼痛和出血)和所持续的时间(以“摔伤致X肘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X小时”为主诉/代主诉)。2、受伤机制:患者受伤时上肢的姿势,着力点,暴力性质。3、围绕上臂疼痛和出血情况询问,描述疼痛的性质,疼痛与体位、是否有创口及出血量情况。4、伴随症状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血管神经损伤。5、主要病情有无进一步变化。6、病人伤后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骨折专有特征:1、畸形2、假关节活动(异常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辅助检查:1、X线检查(最可靠的诊断)2、CT检查:可更准确地了解骨折移位情况3、MPI检查:4、血常规、电
4、解质、CRP、PCT等5、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对疑有血管损伤的患者能及时了解其血管情况,骨折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1、休克。股骨干、骨盆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出血量较大易引起失血性休克。2、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断端直接损伤血管,如肱骨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肘窝部的血管肱动脉。3、内脏损伤4、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骨折血肿、组织水肿或石膏过紧),使软组织血循环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常见于前臂和小腿骨折。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曲屈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5、脂肪栓塞。骨折端血肿张力大,使骨髓腔内脂肪微粒进入破裂的静脉内,可引起肺、脑血管栓塞,病情危急甚至突然死亡6、感染。以化
5、脓性骨髓炎多见。二、晚期并发症:1、关节僵硬;2、骨化性肌炎;3、延迟愈合或不愈合;4、畸形愈合;5、创伤性关节炎;6、缺血性骨坏死;7、缺血性肌挛缩。,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因素:一、骨折的愈合过程:1、血肿机化演进期,需23周2、原始骨痂形成期,又称临床愈合期,需48周3、骨痂改造塑型期,又称骨性愈合期,需812周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2、局部因素,如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治疗与护理不当,骨折端血供不良与周围组织情况差。,急救:1、抢救生命2、防止进一步损伤或污染,外露骨端一般不进行现场复位3、迅速转运4、开放性骨折:尽早清创并使用抗生素和TAT,
6、预防感染5、制动,骨折的治疗要点:复位,固定,功能锻炼1、复位是骨折治疗的首要步骤,手法复位是闭合性骨折最常用的复位方法。2、外固定:常用方法有小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持续牵引。3、内固定:常用的内固定器材有金属丝、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加压钢板等。,手术方式:经皮穿针克氏针或空心钉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钢板、髓内钉内固定+石膏托固定术人工肩关节置换(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融合(肱骨近端骨折),简介,上肢骨伤的分类:常见上肢骨伤有: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以及掌骨和指骨骨折,本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肱骨骨折1、肱骨干骨骨折2、肱骨髁上骨折3、肱骨外髁骨折4、肱骨近端骨折,
7、肱骨头关节面呈半圆型前外为大小两结节大结节靠外,其下为大结节嵴小结节居前,相当肱骨头中心,下为小结节嵴,肱骨干骨骨折,主要的解剖部位示意图、正常的生理知识1、肱骨干位于外科颈下1cm与肱骨髁上2cm间。2、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沟内有桡神经紧贴。3、肱骨下端扁平而宽,前冠状窝,后鹰咀窝,两窝间仅一薄层皮质。,定义: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内外髁上23cm处的骨折。,病因病理:肱骨外科颈下至内外髁上23cm处的一段长管状坚质骨称为肱骨干,它上部较粗,自中1/3以下逐渐变细,至下1/3渐呈扁平状,并稍向前倾。骨折后可见肿痛、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肱骨干中下1/3交界
8、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易伤及桡神经表现垂腕、垂指、虎口部麻木。肱骨干骨折较常见,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肱骨干中部和中下1/3交界处。,1、肱骨干上、中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如棍棒打击、重物挤压等,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2、肱骨干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多为斜行、螺旋形骨折,成角移位多(如投掷骨折)。,上、中1/3骨折 下1/3骨折,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功能障碍,肘后三点关系正常。如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相应表现。应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桡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手术方式: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外髁骨折,定义:肱骨外髁骨折是常见
9、的儿童肘部骨折之一,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7%,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510岁儿童。骨折块常包括外上髁、肱骨小头骨骺、部分滑车骨骺及干骺端骨质,属于Salter-Harris骨骺损伤的第型。,病因病理:肱骨外髁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桡骨头与肱骨外髁(肱骨头)相互撞击及前臂伸展肌的猛烈收缩及牵拉,造成肱骨外髁骨折及移位。故骨折块是肱骨外髁包含半个滑车在前臂伸指总肌腱起点及覆盖骨折端的上方的骨膜未全断裂时,骨折块仅向外侧移位无旋转。当关节处于内收位时,骨折块可能完全分离并向前下方移位,伸肌收缩可使骨折块进一步移位及旋转移位,可向外翻90,向后方翻90。,分型:型:无移位骨折型。骨膜未撕
10、裂,X线片可见到干骺端有骨折线。型:侧方移位型。骨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完全撕裂,复位后骨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移位。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筋膜骨膜完全断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纵轴向外旋转移位可达90180。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的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块可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可向桡侧、尺侧及后方脱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临床表现:伤后肘部疼痛肿胀,肘关节呈半屈曲位,肘外侧局限性或广泛压痛,有移位者可触及骨折块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肢 外伤 疾病 护理 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6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