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安全职责与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x
《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安全职责与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安全职责与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安全职责与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安全职责1、严格遵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等危险货物运输标准。2、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规范,确保行车安全。3、参加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掌握危险货物运输注意事项、应急处理办法和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了解所运输危险货物的物理、化学特性。4、妥善保管并能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5、做好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排除车辆安全隐患,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6、按规定的时间、速度和路线
2、行驶,并做到随车运输证件与标志标识齐全有效。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牡丹江首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_年_月第一条目的及范围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与控制。第二条职责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领导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2、安全处负责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3、安全处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
3、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4、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第三条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一)i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i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v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二)风险评价的_和管理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2、各部门应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
4、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2、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供方、合同方)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4、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5、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6、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谿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2)异常状态指
5、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3)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3、六种危险危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五)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1、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危害识别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害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P)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_5。2、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
6、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3、各部门应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络、重点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谿、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进行危害分析。各单位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识别方法。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54、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
7、、装辂、作业任务、生产阶段划分,或者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断电、断水、机泵跳闸、正常操作、物料搬运、药剂配制、取样分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承包商现场作业等。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可按下列顺序;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谿、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装辂、化工、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等;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识别危害之前可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六)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1、
8、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一一谁(什么)会受到危害一一伤害怎样发生2、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貉的缺陷;(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错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
9、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管理。3、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Q)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将的适宜度、重复性工作等);(6)设备的腐蚀、缺陷;(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4、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失、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
10、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七)评价风险和影响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参考_1)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
11、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_2);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_3)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l_s=13)可容忍的(r=48)中等的(r=912)重大风险(r=1516)巨大风险(r=2025)注。r=l_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I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4、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所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中等以
12、上的风险进行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处。5、安全处公司评价小组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公司范围内的重大及巨大的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下发至各部门。6、各部门建立各部门的风险清单。(八)风险控制1、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重大或巨大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安全部应制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3、各部门对评价的中等及以下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检查落实。4、风险控制措施一般采取以下四种对策。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 货物运输 驾驶员 安全 职责 辨识 风险 评价 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