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瘤精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浆细胞瘤精要.ppt(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浆细胞瘤,2,区别与联系,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髓外浆细胞瘤、浆细胞瘤、骨髓瘤、浆细胞肿瘤、浆细胞病是相同概念吗?区别和联系?,3,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成熟,内容,浆细胞的简介,血细胞的分化及成熟,浆细胞的功能,1,2,3,4,浆细胞瘤,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浆细胞病,5,6,7,4,浆细胞的简介,浆细胞(plasma cell)来源于B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而形成的一种不再具有分化增殖能力的终末细胞。浆细胞在体内的分布与淋巴细胞大致相似,主要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浆细胞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在分化过程中获得特有的浆细胞抗原,是浆细胞
2、区别于淋巴细胞的主要膜标志。,5,血细胞的分化及成熟1,6,血细胞的分化及成熟2,7,8,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是否区分T、B细胞?,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成熟1,10,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成熟2,11,抗原提呈细胞,T辅助细胞,12,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成熟3,13,B细胞的成熟,14,浆细胞的功能,浆细胞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5,免疫球蛋白,16,免疫球蛋白的种类,17,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8,免疫球蛋白、M蛋白、M成分是相同概念吗?区别和联系?M蛋白又叫做monoclonal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yeloma protein,or M-
3、spike。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M开头的疾病,故称为“M蛋白”。,19,小结,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是淋巴细胞分化的终末状态;浆细胞在机体免疫过程中(通过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参与体液免疫过程。,20,浆细胞病,浆细胞病是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异常增多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
4、共同特征:1、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2、异常增生的单克隆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结构均一的免疫球蛋白或轻链;3、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受到抑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及分泌减少。,21,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病变:1、肿瘤:B细胞肿瘤淋巴瘤、CLL;实体瘤乳癌、结肠癌、前列腺癌;2、慢性炎症胶原病、病毒感染、药物过敏等;3、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冷凝集素病、高球蛋白血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22,浆细胞增生程度有限(骨髓浆细胞10%),且分化良好,免疫球蛋白多为多克隆性,仅少数为单克隆性且增多程度有限。本身不引起临床症状。原发病治愈后,浆细胞增多症状消失。,由恶变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分泌大量
5、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具有显著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分类1,协和血液病学,张之南,2004,恶性浆细胞病:,23,浆细胞病分类2,现代血液病诊断治疗学,阮长耿,2007,24,单克隆性是恶性浆细胞病所共有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什么是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同来源的浆细胞分泌不同化学结构和免疫特性的免疫球蛋白;,异常情况下,相同来源的浆细胞恶变增生,分泌大量同源的、结构完全均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25,M成分有无生物功能?,既往曾普遍认为“M”成分无任何生物功能。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包括MM)的“M”成分具有特异抗体特性,因而推测至少部分
6、浆细胞病的发生与免疫反应有关。尽管某些“M”成分具有抗体功能,但由于正常的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常同时减少,故而患者的免疫功能仍然减低。,26,浆细胞瘤,MM:原发病变位置为骨髓,又称浆细胞骨髓瘤、骨髓性浆细胞瘤、髓性浆细胞瘤。浆细胞瘤与MM有一定关系,但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27,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分期(病程)治疗预后,28,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指原发于骨骼、单个孤立的浆细胞瘤。约占全部恶性浆细胞病的3%,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病。男女发病率之比3
7、:1。发病年龄较MM年轻(10岁)。多数患者超过50岁,部分发病年龄低于50岁,个别在20-30岁。,29,临床表现,骨损以局部骨骼肿物伴有疼痛为特征。X线显示病变多呈“多孔状”或“肥皂泡状”溶骨性改变,病变边界常不像MM溶骨性病变那样锐利、清晰。发病部位脊柱多于周缘骨脊柱(60%),周围及四肢骨骼(25%-30%),最常受侵犯的部位是脊柱骨骼,其他好发部位依次为盆骨、股骨、肱骨和肋骨,颅骨受侵罕见(MM骨破坏好发部位:头颅椎体肋骨骨盆肢体)。25%造成神经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某些表现为末梢多神经病变,皮肤及器官肿大(特别是淋巴结)。10-20%出现血清学改变单克隆成分。,诊断标准,必须符合
8、以下4条:1、在X线影像上呈现为单个溶骨性病变;2、肿瘤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3、多部位骨髓穿刺均为正常骨髓象;4、一般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增多,若有增多,则应随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根治而消失。鉴别诊断:,31,病程,孤立性浆细胞瘤可以进展为MM,一般在3-5年内发生,但部分患者可推迟至10余年,甚至20年后。进展为MM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均与MM相同。除进展为MM外,也可侵犯局部邻近淋巴结,很少侵犯软组织。,32,治疗及预后,首选局部放射治疗。总放射剂量不低于40Gy(gray,戈瑞)。病变局限且易于切除者,可以手术治疗,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原则上不采用化疗,但当病情发展为M
9、M时,应按照MM治疗常规进行联合化疗。预后优于MM,劣于髓外浆细胞瘤。少数患者可病情稳定,长期存活10余年至20余年。,33,戈瑞(Gy)与 西弗(Sv),当量剂量(西弗)=吸收剂量(戈瑞)*辐射权重因数“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是电离辐射给予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专名是戈瑞(gray),符号Gy,定义为1kg被辐照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专名是西弗(sieve
10、rt),符号Sv,定义为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的能量。不同性质的辐射,辐射 权重因数不一样。,34,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吸收的辐射量,35,髓外浆细胞瘤(EMP),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指原发于骨骼、骨髓之外任何其他部位(软组织)的浆细胞瘤。占全部浆细胞病的4%。发病年龄与MM近似,男多于女。,36,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原发部位。骨髓检查或放射线检查均无MM的相关表现,15%-20%患者血清和/或尿液中可见单克隆球蛋白,但无贫血、高血钙或肾损的证据。,诊断标准:1、浆细胞克隆性增殖造成髓外单一肿块;2、骨髓涂片和活
11、检正常;3、骨骼检查包括长骨的X线检查正常;4、没有因浆细胞病造成的贫血、高血钙或肾损;5、血清或尿液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缺乏或水平低下。鉴别诊断(与MM相比):,38,病程,EMP可由原发灶向其他部位扩散,其中以骨骼受侵最为常见,通常是单个溶骨性病变,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多见于四肢骨。其次是邻近淋巴结或远距离淋巴结和皮下软组织扩散。很少发生脏器扩散:肝、肺、胸腺、乳腺、子宫、膀胱、前列腺、甲状腺、腮腺、牙龈、心脏等处扩散极少见报道。罕见报道发展为浆细胞白血病。一般不伴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当发生广泛扩散时,血和尿中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多。,39,治疗,EMP对放疗高度敏感,首选放射治疗。特殊情况也可考虑手术切除。原发灶在头颈部时,单用放疗,避免手术治疗;原发灶在头颈部以外,可考虑手术完全切除。放疗范围:原发灶及周围至少2cm。剂量40-50Gy:EMP5cm,50Gy/25次。放射后复发或广泛扩散时,应采用联合化疗。方案与MM治疗相同。疗效较MM好。,40,预后,优于SPB及MM。6-50%局部复发(五年内),60%-70%患者存活10年以上,约15%进展为MM。原发于上呼吸道、局限性髓外浆细胞瘤预后最好。发生于头颈部之外的巨大髓外浆细胞瘤或多发性髓外浆细胞瘤,易发生扩散,预后较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