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输血ppt.ppt
《临床合理输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合理输血ppt.ppt(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临床合理输血,2,成分输血是目前最合理的输血技术,现代输血已经不是简单的给失血患者补充等量库存血液,许多患者只需要补充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或需要补充一些成分,但并不需要这些成分达到全血中原来的成分构成比例。成分输血是把血液中各种不同成分分离开,按其相应储存温度储存,输给需要不同成分的患者,成分输血是目前公认的最合理的输血技术。成分输血的优点:提高疗效;提高输血安全性;有利于各种血液成分的有效保存;一血多用、使用方便,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3,血液成分,4,成分血的制备原理,手工分离法:多联塑料袋大容量低温离心机,机器单采法利用各种血液成分的比重、体积等因素的不同,通过离心作用,分离出所需成分
2、,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因有计算机控制操作,纯度高,输注疗效好,5,成分血的制备,手工离心分离法,6,血液成分制备 机器分离法,7,一、全血,由全血抗凝剂组成,Hct约30%或35%。200ml全血体积:ACD配方250ml10%,CPD配方228ml10%全血采集6-8小时后,凝血因子、等活性成分明显减少;贮存一天后(4-6OC),血小板已失去活性。由于血液采集后要进行各种检测,输当天的新鲜全血一般是不可能的。全血中所含的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量很少,远不能达到治疗量。用输全血来同时补充各种血液成分的概念是错误的。全血很少直接用于输注,而是作为加工成分血的原料,8,输全血适应症,输全血适应症
3、很少,并且是弊端大于利端,所以一般不提倡输全血。虽然理论上可以同时补充红细胞及血容量,适用于大量、快速失血的患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患者具体的血液检测指标,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品种的成分血协同输注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仅用于自体血输注。,9,输全血应注意的问题,严格来讲,没有输全血的绝对适应症除自体血外(因不需要进行血液检测,术前采集,及时使用),一般不容易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血;多数情况下,输红细胞加其他成分血、胶体、晶体液输注较输全血更有效,10,二、红细胞制剂,1.代浆血或晶体盐红细胞悬液:即浓缩红细胞加红细胞保养液(每单位红细胞悬液体积约为180ml),Hct:50-65%。2.浓缩
4、红细胞:从全血中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其红细胞压积为65-80%。(不推荐使用)红细胞单位:每单位红细胞由200ml全血制备,约提高成年人Hb 0.5g/dl。适应症:症状性贫血急性失血治疗手术前、术中、术后输注,11,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残留白细胞70,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8%。(需要预约)洗涤红细胞适应症很少,不主张随便输用合并自身免疫问题者,一般不需要输洗涤多数输血反应不能用洗涤红细胞解决效期只有24小时,容易报废,12,去白及洗涤红细胞适应症,少白细胞红细胞适应症 1)反复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2)预防HLA同种免疫抗体产生(可能接受器官移植者,需长期输血者等)3)
5、防止输血传播CMV 4)预防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 5)不能预防GVHD 洗涤红细胞适应症:适用于对血浆过敏的病人,有时用于新生儿输血以减少抗凝剂及钾的输入。,13,6冰冻红细胞:用低温冰冻保存红细胞,用前需用盐水洗涤。价格昂贵。适应症:同上述洗涤红细胞适应症外,特别适用于稀有血型和自身血的贮存。,14,三、单采粒细胞,输入量需每次大于11010,需用G-CSF动员方可采集足量,需连用4-5天使感染控制或自身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为止。适应症:粒细胞绝对计数 0.5109/L,同时伴有严重感染、经适当抗生素治疗24h-48h不见效;新生儿败血症。不宜采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15,四、血小
6、板制剂,分浓缩血小板及机器单采血小板2种,保存条件:2024OC、持续震摇;贮存时间:1天或5天。浓缩血小板:离心法从每袋全血中分离出血小板单位:200ml全血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1单位,含血小板2.0X1010 个1个治疗量为12单位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一次从一个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单位:袋。数量:=2.51011优点:1袋即为1个治疗量;减少献血员暴露;能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16,血小板的保存及输注适应症,适应症(内科):血小板计数(障碍性血小板疾病)10X109/L,一般不输,但有活跃出血或病人合并严重感染、凝血因子缺乏或高白细胞时要考虑输注;DIC,plt 50X109/L;大量输
7、血,血小板消耗或稀释,plt 50X109/L注:20X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已被应用多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如果降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标准,不但会使血小板的使用量增加,而且使同种免疫反应和病毒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注意事项:因其保存条件为2024OC、持续震摇,请在制备后尽早临床输注。,17,外科病人血小板输注,应考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手术出血量出血是否容易观察、通过局部处理是否容易止血少量出血是否会造成严重后果,如神经外科、眼科手术患者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肾功?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服用阿司匹林,需停药48-72h,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需停药10天,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物需停药6-8
8、h指征: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18,血小板输注效果,血小板输注疗效: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数=(输入血小板量/血容量)*2/3成年人输1袋机采血小板(2.51011个)可提升血小板计数约30-40109/L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人输入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能达到预期水平者。原因很多,分为免疫性及非免疫性原因免疫性原因:HLA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非免疫性原因:DIC,发热,药物(如二性霉素B),脾脏肿大,骨髓移植等。
9、,19,五、血浆和血浆生物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采血后6-8h内冰冻,贮存于-20 OC以下,保存1年。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因子,还用于血浆置换。普通冰冻血浆:全血有效期内分离的血浆,缺乏不稳定凝血因子,在-20 OC以下可保存5年。或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一年后可转为普通冰冻血浆。可用于补充因子、纤维蛋白原等。(不推荐用普通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20,血浆的合理使用,常用的是新鲜冰冻血浆(FFP)CPDA抗凝全血采集后8h内分离血浆,20OC以下保存。FFP中含所有血浆蛋白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它凝血因子0.7-1单位/ml,21,凝血因子的特点,22,凝
10、血因子的体外特点,23,FFP临床应用,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伴活动性出血或准备做有创性操作,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华发林治疗(用vitK治疗4-24h可恢复)、DIC、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等。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缺乏该凝血因子浓缩制剂时,如因子、缺乏。指征:PT或APTT超过对照1.5倍以上,或INR1.8-2。剂量:10-15ml/kg体重。用FFP来补充凝血因子,只能补充到30%。TTP、HELLP患者血浆置换。,24,普通冰冻血浆,FFP保存1年后转为普通冰冻血浆。全血采集8h后分离出的血浆。含白蛋白、稳定的凝血因子,如II,VII,IX,X因子,缺乏不稳定凝血因子,如V、因子。最好不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合理 输血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