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全文).docx
《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全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全文)摘要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可显著改善神经发育结局,已经成为新生儿HIE常规治疗手段。随着临床研究和实践不断进展,亚低温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使更多的HIE患儿受益,但不同医院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lE临床管理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促进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优化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适用于出生胎龄35周的新生儿HlE患者。亚低温治疗是指采用物理降温,使体核温度维持在3035oCr以达到治疗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
2、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亚低温治疗是指采用主动降温的方法,使体核温度降低到33.0-34.0oCz并维持72h,然后缓慢复温,以达到神经保护效果。国际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不仅能够显著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同时可降低存活者不良神经发育结局和脑瘫的发生率,随访到学龄前期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效果仍然存在。亚低温治疗已经成为新生儿HIE常规治疗手段,2021年的调查研究提示中国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开展率仅有54%,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提示各医疗机构亚低温治疗的纳入标准、实施方法等也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化我国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实施,中华医学
3、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成立了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临床管理规范专家组,广泛征求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简称本共识X本共识通过近1年的研讨制定,读者范围包括从事儿科、新生儿、围生医学的医护人员。本共识的适用人群为出生胎龄35周的新生儿HlE患者。一、亚低温治疗的实施1.亚低温治疗方法:已经发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均采用设计合理的控温设备进行亚低温治疗,分为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全身轻度降温。5项临床试验采用全身亚低温,2项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相比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全身亚低
4、温操作更为方便,尚无证据表明哪种降温方式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更好。有少数研究采用简易降温方法包括风扇、冷水袋、冷胶袋,低温相变材料等进行亚低温治疗,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费用低,但温度波动大,可发生体温过低或降温效果不理想。Meta分析显示采用简易降温方法进行低温治疗可降低出院前和624月龄的病死率,降低出院前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简易降温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仍然需要设计更合理、样本量更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支持,不建议使用简易降温方法治疗新生儿HIEo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没有高技术控温设备可用的情况下可作为供选择的方法。推荐1:优先推荐采用控温设备开展亚低温治疗,简易低温治疗仅作为不能获得控温设备时
5、的替代治疗方法。2 .亚低温治疗时间窗:HIE发病机制最关键的环节是二次能量衰竭和细胞凋亡的发生,特别是迟发性能量衰竭。因此二次能量衰竭之间的潜伏期就是所谓的治疗时间窗。目前普遍认为亚低温在缺氧缺血后6h内开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已经发表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均在生后6h内开始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也是基于生后6h内启动亚低温治疗得出的,且启动亚低温治疗的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明显。推荐2:HlE患儿生后6h内应启动亚低温治疗,启动时间越早神经保护效果越好。3 .亚低温治疗的目标温度:实验研究提示3234OC的低温对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32。(:优于34oCe但温度越低,不良事件的发
6、生率越高。亚低温治疗的目标温度选择应权衡神经保护作用和安全性。已经发表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的目标温度为34oCz允许波动范围为3334oCr目标温度34OC神经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生后6h之内将患儿降温至32持续120h,并没有提高生后18-22月龄时患儿生存率、降低严重伤残的发生率。尚无临床证据支持更低的目标温度对患儿有益,因此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度降温,治疗过程中维持体核温度在33-34oCo推荐3:亚低温治疗的目标温度为34,范围为3335oCo4 .亚低温治疗维持时间:国际临床多中心研究均采用维持72h的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神经保护作用也是基于这些研究结果获得的。虽然动物实
7、验研究证实短时间的低温治疗时间(2472h)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并未在临床研究中证实。对生后6h之内HIE患儿给予持续120h的亚低温治疗,结果提示延长亚低温治疗时间并没有改善患儿的生存率、降低严重伤残的发生率。因此建议亚低温治疗HIE持续时间为72ho推荐4:新生儿HIE亚低温维持治疗时间为72ho5 .复温方法:有关亚低温治疗如何复温的临床研究缺乏。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均采用缓慢复温,复温的时间5h,体温上升0.5OC/h。快速复温可能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高血钾、凝血功能障碍、血糖紊乱、惊厥和低血压等。因此应对肛温、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暂停复温,维持
8、原来温度至少4h或直到症状缓解,然后再开始复温治疗。推荐5:应采取缓慢复温,复温速度0.5/h,复温时间5ho二、亚低温治疗获益人群1.亚低温治疗纳入标准:尽管国际上已经将亚低温治疗作为新生儿中重度HIE的常规治疗手段,早期如何快速识别需要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患儿是核心所在。多中心研究纳入患儿标准存在差异,但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多中心研究中亚低温治疗纳入的患儿出生胎龄35或36周。多个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方案也将出生胎龄35周作为纳入标准。适合亚低温治疗的体重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国际多中心研究纳入标准为出生体重2OOOgo(2)缺氧缺血证据主要包括APgar评分、正压通气时间、脐带血或
9、生后1h内血气PH值和碱剩余4个方面的指标。已经发表的7个国际多中心研究中5个采用10minApgar评分5分,2个为5minAPgar评分5分;正压通气时间均为10min;脐带血或生后1h内动脉血气分析大多数要求pH7.0其中4项研究要求碱剩余16mmo/L,2项研究要求碱剩余12mmolL,1项研究要求碱剩余-13mmolLo英国TOBY注册中心和VermontOxford新生儿脑病注册中心研究结果也证实这一点,低温治疗患儿的APgar评分中位数为5分,范围37分;碱剩余均值-17.1mmol/L,范围为-13-21mmolLo部分国家制定的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方案也调整为pH7.10碱
10、剩余-12mmolLo(3)新生儿脑病症状和严重度,已经发表临床多中心研究中3项按照Sarnat评分进行诊断和分度,其他4项研究根据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和惊厥进行评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订的中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可作为HIE诊断和分度的标准。国际多中心研究纳入的HlE患儿主要为中重度,目前认为亚低温治疗主要适用于中重度HlE患儿。(4)亚低温治疗纳入标准为同时满足、和。出生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000go胎儿或复苏成功后的新生儿出现缺氧缺血证据满足以下4项中的任意1项有胎儿宫内窘迫的证据如子宫和(或)胎盘破裂、胎盘早剥、脐带脱垂或严重胎心异常变异或晚期减速;5m
11、inAPgar评分5分;脐血或生后1h内动脉(不能获得动脉血标本时,可用毛细血管血或静脉血代替)血气分析pH7.10,或碱剩余-12mmol/L;出生后需正压通气10mino神经功能评估提示存在中度以上的HIEo2.亚低温治疗禁忌证:既往认为的禁忌证是基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需要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而设定的。基于目前的临床实践和亚低温治疗安全性,亚低温治疗存在相对禁忌证包括(1)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畸形;(2)卢页脑创伤或中、重度颅内出血;(3)全身性先天性病毒或细菌感染;(4)临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推荐6:符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纳入标准且无禁忌证应给予亚低温治疗。三、亚
12、低温治疗期间监护1.亚低温治疗期间支持治疗尽管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新生儿HIE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存活者中仍有近50%有不同程度的远期后遗症。研究发现低APgar评分、24h内出现惊厥以及惊厥持续时间和脑病严重度是亚低温治疗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熟练而有效的窒息复苏仍然是预防和改善HIE预后的重要措施。即使在亚低温治疗时代,新生儿HIE管理应有全局观念,需要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各脏器功能正常,避免脏器功能的损伤进一步加重脑损伤,HIE循证治疗指南中也强调了支持对症治疗的重要性。除了传统的对症支持治疗外,低温治疗期间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菌药物应用、镇静剂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低温 治疗 新生儿 缺氧 缺血性 专家 共识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