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docx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市政发(2023)1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年11月1日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要求,推进西安市PM2.5和03污染协同控制,逐步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结合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制定本规划。一、规划总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以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以及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以精治为手段、共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以PM2.5和03协同防治为重点,推动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二)
3、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以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西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控制重点行业发展规模,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引导产业升级和转移,加快落后产能和工艺淘汰,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用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质量为纲,精准施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化、定量化分析大气污染过程,识别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制定系统化治理方案,统筹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减排,提出精细化、定量化治理要求,按照行业特性、企业特性、工艺特性、排污特性
4、分类制定减排方案;对城市移动源、扬尘源、生活面源、燃煤源等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在重污染季节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降低污染负荷。依法推进,长效治理。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建立督促和引导企业深化治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推进企业提标改造,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信息公开,丰富公众参与渠道,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全社会大气污染治理格局。部门协同,区域联动。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大气污染治理职责,理顺工作机制,督促落实并严格量化考核。加强西安市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
5、防治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和经济绿色发展。(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西安市全域。(四)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2年,规划期限为20232030年,其中2025年为近期规划年,2027年为中期规划年,2030年为远期规划年。(五)规划目标根据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相关要求,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空气质量目标:“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2023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47微克每立方米;2025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41微
6、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较“十三五”末有所改善。“十五五”期间(2026年一2030年):2027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39微克每立方米;2030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表1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指标(单位:gm3,CO:mgm3)序号空气质量指标2022年基准年目标值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属性近期2025年中期2027年远期2030年1S02年均浓度776660约束2N02年均浓度3835333040约束3CO日平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1.41.41.31.24约束40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178175168160160
7、约束5PMlO年均浓度8782777070约束6PM2.5年均浓度5241393535约束注:PM2.5和PMlo年均浓度为实况扣除沙尘值。PM2.5和03在2030年分别实现35口8/1113和1608/1113的目标需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并需要西安及周边城市共同采取大气污染物强化减排措施。二、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分析(一)空气质量现状分析。2022年,西安市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PMl0、PM2.5、C0、03-8鼠S02和N02年均浓度值分别为87微克每立方米、52微克每立方米、1.4毫克每立方米、178微克每立方米、7微克每立方米和38微克每立方米。其中,SO2、N02和CO浓
8、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大气污染成因分析。从20202021年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看,PM2.5是西安市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二次污染源是PM2.5最显著的污染源,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机动车源、扬尘源和工业源的贡献基本相当。从PM2.5污染源的季节变化特征来看,二次污染源的贡献率除在夏季相对较低外,其他季节均超过20%,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贡献在秋冬季突出,工业源和扬尘源贡献在春夏季突出,机动车源贡献在夏秋季相对显著。从客观因素来看,因关中盆地东西狭长,西安市位于关中盆地中心位置,在高湿、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影响下,容易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三)存在问题和挑战。一是
9、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西安市现有电厂燃煤耗煤总量占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基数较大。二是供热模式不够优化,目前西安市以燃气锅炉供热为主,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大,新能源供热面积总体占比较低,生物质及散煤复烧问题依然存在。三是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西安市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第二产业和涉氨排放的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东北部的上风向,其污染物排放对秋冬季PM2.5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影响较为显著。四是移动源污染依然较为突出,重型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进程较慢,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还存在不足,铁路运输量占比较低,“公转铁”工作需加快推进。五是道路和工地扬尘超标问题依然存在。六是工业企业环保绩效水平不高,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亟待
10、加快。三、空气质量达标战略(一)总体战略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目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PM2.5与03协同防控为主线,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调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面源治理,加强重污染应对,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基础保障能力,提升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能力。(二)分阶段战略1.2025年近期规划年。全面深化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分行业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积极推行“国六”排放标准,推进清洁能源汽车替代工作,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强化污染削峰措施,严格控制城市扬
11、尘污染,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监管;加强区域协同联动,积极推行区域重点防治。在确保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稳定达标的基础上防止PM2.5浓度反弹,确保PMl0、NO2、03浓度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任务。2. 2027年中期规划年。巩固和深化“十四五”期间综合整治成效,继续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分行业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持续完善扬尘污染管控措施;推动能源和消费改革,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动充换电网络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PM2.5与03协同防控取得明显成效。3. 2030年远期规划年。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
12、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不断巩固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果。不断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测控水平,加大污染源监管执法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四、主要任务和治理措施(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空间布局合理化1 .着力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刚性约束和政策引领作用,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推动“三线一单”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
13、管等方面的应用。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充足、扩散条件好的区域优化布局,加强对高层建筑物的审批控制。将大气污染治理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利用城市廊道打通“风道”,改善主城区及周边组团的区域气候环境。持续实施增绿扩绿工程,完善城市绿道总体格局,打造特色“品牌”绿道和个性城市公园,建设绿色宜居城市。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优化各园区产业定位,促进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转型,统筹推进产业布局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相适应,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等要求,新改扩建化工、石化、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和规划环评要求。新建项目不再采用单一
14、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等治理技术,非水溶性VOCs废气不再采用单一喷淋吸收方式处理。严格新改扩建涉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限制条件,各区县、开发区范围内新改扩建涉气重点行业企业应达到环保绩效A级、绩效引领性水平,周至县、蓝田县应达到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水平。督促指导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要求。加快实施城市建成区高排放企业搬迁改造、搬迁入园或依法关闭,明确时间表,对逾期不按计划实施的依法依规予以停产。做优培强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绿色环保企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3 .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进一步分析产业发展定位,开展传统行业
15、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排查及分类整治,积极总结推广现代产业园区建管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化、高质量发展。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制定“一园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实施拉单挂账式管理,支持产业园区采用集中供热设施或清洁能源,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推进产业园区集中喷涂(银喷)中心建设,新建家具制造、4S汽车产业园区同步建设集中喷涂(饭喷)中心。4 .分行业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提升重点行业企业工艺水平及污处设备净化水平,实现污染物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
16、力度,已达标企业鼓励按照国内外先进水平升级改造。加快完成工业涂装、橡胶制品制造、包装印刷、铸造和砖瓦等重点行业和垃圾焚烧企业提标改造;2025年底前实施独立粉磨站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大力推进涉VOCS企业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源头替代,推广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现有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汽车整车制造等重点涉VoCS行业企业要加快产品升级转型,制定工作计划,加大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源头替代力度,提高水性、高固体分、无溶剂、粉末等低VOCS含量产品的比重。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环保绩效提升工作,逐步提高
17、绩效分级B级及以上和引领性企业占比,推动重点行业头部企业、排放大户率先升级。2025年底前评定为环保绩效最低等级水平的涉气企业,由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依法依规处置。(二)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1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调整优化城市能源消费结构,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严格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继续压减燃煤电厂发电用煤量,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最严排放标准,协调省级有关部门进行电厂限产,同步开展燃煤电厂关停、搬迁工作。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提升外电输入和电力供应能力。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加速
18、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进程,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推进散煤城乡同步治理,为无煤化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较2020年下降30%以上,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7%以上。到2027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5%,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35%。2030年底前,持续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硬约束,主要以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满足能源消费增长需求。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在工业、交通、供暖等领域的应用,稳步提高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 .加大清洁采暖工作力度。2023年起,新建居民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必须使用清洁能
19、源取暖。持续推进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改造、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调整城市供热模式。近期可充分利用西安市周边邻近的热电企业供热能力,提升西安市热电联产供热面积,远期可考虑铜川市等地区的电厂供热,远距离供热补给西安市用热需求。启动铜川市向西安市供热的引热管网项目建设,2025年10月底前建成。加快垃圾焚烧厂余热供热改造,2025年10月底前,周边配套供热管网建设到位且周边有集中用热需要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可作为周边区域供热的热源之一。大力发展地热能、储能式电锅炉、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分布式供热等清洁取暖方式。“十五五”期间,建成区现有供热面积逐步增加清洁能源供热和远距离输送供热比重。持续加强
20、散煤治理工作,持续实施补贴激励,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建立散煤治理财政资金长效运行补贴制度,优化电价、气价补贴方式。2025年底前,平原地区清洁取暖率稳定达到98%。防止已经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用户发生生物质或散煤复烧问题。2030年底前,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暂不具备清洁取暖改造条件的山区,试点推广洁净型煤+高效环保炉具、太阳能+电、生物质+专用炉具等取暖模式过渡。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持续开展打击劣质煤销售专项行动,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3 .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建立散煤禁烧长效监管机制,并纳入网格化管理。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制定实施相
21、关配套政策措施,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向周边具备条件的街道、社区延伸,依法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依法将除火力发电企业机组以外的平原区域划定为In类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严格执行禁燃区管控要求,禁燃区内禁止使用煤炭及其制品等高污染燃料,全部由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应在规定期限内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三)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现移动源排放减量化1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公共交通建设,适时调整新增公交线路,持续提升城市
22、公共出行机动化分担率,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推动共享单车、共享车位发展,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倡导绿色出行。继续实施“缓堵保畅”工作,强化全市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交通疏导力度。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全力推进“绿波带”信号灯联网联控工作,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发展绿色货运,优化货运结构。不断提高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中的比重,推动重点行业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年货运量在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货运比例,全市燃煤热电企业及年大宗货物运输量在100万吨以上的企业、物流园区的清洁运输比例保持在80%以上。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市 人民政府 关于 印发 空气质量 达标 规划 2023 2030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