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自动炒茶机说明书.doc
《机电一体化自动炒茶机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自动炒茶机说明书.doc(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word炒茶机的设计【设计总说明】茶叶采用传统的人工炒作方法易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也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制约茶叶产业化进程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现状,研制小型、轻型且实用的现代化加工机械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现阶段茶叶领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小型茶叶自动加工机械。通过对茶叶传统加工工艺的工艺程序和实地考察,制定出了机械加工茶叶的根本动作,根据根本动作设计出所需要的减速传动机构、自动进料机构、自动压力调节机构等,并对其中的减速传动机构重点进展分析设计计算。根据传统的加工工艺可知,影响茶叶加工力量的主要因数是机构的运动轨迹,但本文所研究的自动化炒茶机所运用的转板式炒茶运
2、动机构,运动轨迹单一,没有什么技术难点,所以也就没有很高的研究计算价值。本文重点的计算在于减速传动机构,并且这块内容所涉与的重点和学校所学有很高的契合度。【关键词】减速传动机构;自动进料机构;齿轮;电机;自动压力调节机构;The design of automaticfeeding machine专业09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某某 wd.chen 学号 某某 jinwu.mang 学号 【General Specification】The method to make tea artificially which is
3、 easy to make the quality irregular, great labor intensity to workers, low productivity, the great difficulty to obtain benefit is the bottleneck to restriction superior-tea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change present situation, the small and Light and practical tea processing machine must be
4、developed. 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esent tea fields, design a kind of small tea automation processing machinery.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of tea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craft procedure, made a mechanical processing, according tothe basic action tea designed basic actions
5、 required of the deceler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automatic pressure adjusting mechanism, etc, and on one of them to analyze the duty of institutions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n.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fluence that the main factor of tea p
6、rocessing power is that agencies trajectory, but this study of automation fry tea machine used by turning plate of Fried tea movement mechanism, trajectory of a single, no technical difficulties, therefore, there is no high calculation value. The mainly calcul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slow the trans
7、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content drive mechanism involved learned the key and school have high fit.【Keywords】Slow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Gear; Motor; Automatic pressure adjusting mechanism目录目录31 绪论51.1 课题背景与意义51.2 国内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51.2.1 国内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51.2.2 国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61.
8、3 茶叶机制工艺71.3.1 机制工艺步骤72 自动炒茶机的设计82.1 自动炒茶机设计的目的与内容和要求82.1.1 设计目的82.1.2 设计内容82.1.3 设计要求82.2 自动炒茶机的工作原理82.2.1 根本结构与简图82.2.2 工作原理92.3 减速传动机构方案92.3.1 减速传动机构的方案设计92.3.2 方案的选择92.4 减速传动机构设计102.4.1 工作条件和原始数据确实定102.4.2 电机的选择与运动和动力参数确实定112.4.3 V带的设计与计算132.4.4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142.4.5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192.4.6 轴的设计242.4.7 轴的校
9、核262.4.8 键的选择和校核332.4.9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校核342.4.10 联轴器的选择352.5 压力调节机构与锅槽362.5.1 两者的方案设计与方案图362.6 自动加料装置的设计372.6.1 方案设计372.6.2 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与方案图372.7 出茶门设计382.7.1 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与方案图382.8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392.9 参数说明393 设计总结40参考文献41致谢421 绪论1.1 课题背景与意义,总产量为6.76x105T,约占全球茶园面积的45%,产量仅占23%,而全国名优茶产量仅1.07x 105T,产值达41.2亿元,分别占全国总产量与总产值
10、的15.8%和48.4%。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名优茶叶的需求直线上升,我国茶叶的消费将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保持持续增长:参加WTO后,为我国茶叶产业带来了机遇,为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须大力开展名优茶叶,从总体上提高品质水平,把茶叶生产重心从大宗茶稳步转向名优茶,增长方式实现从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而名优茶叶单位产量生产本钱太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降低单位产量生产本钱的关键是依靠科技。实现名优茶叶机械化生产,在同样多的投入下获得更多的产量,提高产出投入比,降低单位产量的生产本钱。目前在杀青、揉捻环节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炒制方法,炒制工人技术要求高,极易造成质量参差不齐
11、,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制约名优茶产业化进程的瓶颈。从近几年来看,除了1-2家小型茶叶机械生产厂家之外,其他研究机构很少涉足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因此,设计一台自动炒茶机意义重大。1.2 国内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1.2.1 国内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造了手摇杀青机、手推揉捻机、手拉百页烘干机等模拟传统手工工艺的半机械化制茶设备,1958年有某某的科研、教学、贸易等部门联合研制成功“58型杀青机、揉捻机等机种,由此,中国茶叶加工行业逐步走上了机械加工的道路,也为茶叶机械化开展奠定了根底。60年代后期开始,茶叶机械研究改变了以往单机孤立设计的方法,逐步转
12、向了前后工序生产平衡的配套设计,这期间,名优茶的成套加工设备研究的比拟少。70年代初,为了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连续化作业的茶叶加工机械成为主要研究方向,槽式连续杀青机在某某风庆开发成功,该机型介于滚筒式杀青机和锅式杀青机。70年代末,在成套研制的根底上,茶叶机械进一步向系列化方向开展,其标准化与通用化的水平也逐年提高,各类茶叶加工机械的主要参数也在工艺配套的要求下进入规X化。80年代,某某和某某的茶叶机械科研与生产单位,对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作了重点研究,相继推出了6CL-110型、6CMCL-10型等炒青绿茶初制连续化生产线。90年代,在茶叶组合机械的根底上,类似的机炉一体化结构成为主
13、要研究方向。茶叶机械从60年代的单动力、开式齿轮传动的型式开展到80年代中期自控技术、光电技术、静电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在名优茶叶加工机械上得到应用,使以往间歇作业向连续作业转变。9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热源装置与主体一体化的全金属滚筒式杀青机,产品由单机向成套设备开展,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开展。从国内茶叶机械开展现状看,茶叶加工机械正向系列化、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开展,专门用于加工茶叶的全自动机械种类很少,近年国内仅有1-2家小型的茶叶加工机械生产厂家生产,也有对小型茶叶机械做过加工工艺和性能分析,但没有发现茶叶全自动加工机械的理论研究和文献资料。1.2.2 国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183
14、0年,爪哇茶叶工业创始人JILL雅各布森就发明了一台杀青机,这台机器有一个装满鲜叶的六面箱体,在该机转动时热空气就打入机内,由于温度过高与茶叶受到损伤,这种机器和其后制造的同类型机械都失败了。1895年S.C.戴维逊设计了杀青滚筒,应用3238的气流进展杀青。1908年,爪哇人博卡设计了一种软型机器,为一长型六面网笼,在笼内35的热气流中只需1h就可完成杀青,1951年,在斯里兰卡对这种滚筒进展实验,结果明确效果不是很理想,破坏了分优质茶叶的品质,却使较差的茶叶产生了一些优良的品质。1955年前后,麦克蒂尔在托克莱伊茶叶实验站设计了杀青洞道,以运载鲜叶进入密闭热风室在热气流中进展杀青,实践证明
15、这种装置是实用的,但工作效率不高汇,以后又出现了多种杀青机械,如托克莱伊连续杀青机、俄罗斯杀青机等。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出现了利用蒸青机进展杀青,使用100的蒸汽对鲜叶进展蒸青,采用蒸汽杀青工艺改变了原固体接触的杀青方式,采用高温蒸汽和茶叶叶片接触的方式达到杀青目的,气体有较好的渗透能力,比传统的杀青效果好。近年来,日本、新加坡、印尼、俄罗斯等国家,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烘干工序中,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微波直接作用于茶叶。使茶叶中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子)的极性取向随外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使分子间产生急剧碰撞、摩擦,茶叶的温度升高而达到杀青目的,由于微波能穿透茶叶内部,茶叶内外同时升温,
16、因而微波加热具有快速、加热均匀的特点。1930年,麦克尔彻在阿萨姆创制了CTC(Crushing / Tearing / Curling)机,能对杀青后的茶叶进展充分破碎,该机有两个刻有花纹的金属辊,两个辊在一起严密转动像一个碾压机,一个辊转速大约70r/min,另一个辊转速大约700r/min,杀青后的茶叶输送到外表带有锯齿形的小间隙内进展切断、撕碎和卷紧,TCT机是制茶工艺的一个重要改革。1958年,麦克蒂尔在托克莱伊发明了麦克蒂尔洛托凡连续揉茶机,该机是比拟完善的揉捻机,投入市场后被迅速采用,以后相继发明了多种揉捻机,如锡兰连续茶叶加工机、托克莱伊连续揉捻机(TCR机)、巴博拉茶叶转子机
17、(BLC机)、苏联连续揉捻机、托勒斯揉捻机等。这些机械都是在前人工作的根底上进展特别设计的,能很好的控制揉捻,并被大量应用于茶叶加工工厂。近年出现了一批揉捻茶叶的新技术,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利用超声波发生器有效的破坏茶叶细胞壁己经实验成功,改变了原固体接触的揉捻方式,但这种技术能否应用于生产上以制造优质茶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烘干机整体设计没有大的变化,现有的主要烘干机有热喂入式烘干机,温度为93的热风分别供给给喂料器,可迅速制止发酵,优点是增大了总的页板烘干面积和增大风量而大大提高了产量。双层烘干机,其页板系统有更为有效的布局,而且降低了高度,较低的风速大大减少了茶叶的搅动,在前一局部有定向气流进
18、展快速烘干,到第二层显著减少,其结果是优质茶可保持其优良品质。托克莱伊连续茶叶烘干机,一连串装有宽轮的页板来回行驶,进出烘干室,茶叶如此留在同一个叶板上,可以伴随着尽可能低容量的空气以进展均匀烘干,不产生经常出现的由于出口温度低而造成的闷熟现象。近年设计了一些新型烘干机,如双座烘干机和自动或半自动循环式增压烘干机,所有设计都采用加热空气进展枯燥,属于间接加热法,即先加热一种介质,再利用这种被加热的介质去加热烘干茶叶。在有些烘干机上,采用了直接加热法,如采用低硫石油直接进展加热,还有些采用高频处理来停止酶的活性能使烘干在低温下进展。1.3 茶叶机制工艺1.3.1 机制工艺步骤1 鲜叶堆放茶叶在炒
19、制前必须经过摊放。机制茶鲜叶也须经摊放后才可投料炒制。摊放程度控制比手工加工摊放薄些。摊放可散发局部水分和青草气,使叶质柔软,增加可塑性,有利整形;也有利于清香和“甘醇鲜美滋味的形成。鲜叶采摘后应立即在阴凉通风处进展摊放,将鲜叶摊放在洁净的篾垫上,厚度2-3厘米。在摊放过程中,隔小时左右要细心翻动一次,使鲜叶失水均匀,经6-12小时,鲜叶失水率达10-15,叶质轻度变软时为摊放适度。2 多功能茶理条机进展杀青、理条作业杀青、理条、压扁这三个过程是不连续地、在炒制机一个时间段里完成。当锅温达到适宜温度时,将摊放后的青叶均匀投入到槽锅内,随着抄手转板的回转运动和锅壁的高温炒制,使青叶能够沿槽锅轴向
20、顺序排列,被不断翻炒压扁,完成杀青、理条作业。3 扁形茶炒制机进展压扁作业开机时把锅体温度加热上升到180200单片机程序控制,在每条槽锅上擦少许制茶专用油,以润滑锅面。锅温达到投叶温度时,自动送料装置投入摊放叶,投叶总量为1槽锅0.06-0.1千克单片机和称量装置共同完成,投叶时闻有“劈啪爆声,并持续一段时间。经2分钟左右时间,芽叶呈萎蔫状,且茶叶互不黏结时,应迅速降低锅温,自动调压装置启动,将槽锅缓慢的顶起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段时间,使炒手与槽锅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起到压茶的作用,这时轻压1-2分钟。待炒至茶叶稍有枯燥的感觉时,继续启动自动调压装置,再提高槽锅高度,在压的过程中,茶叶应软实而呈
21、自然扁平状。在炒制过程中,锅温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一般在70-80单片机程序控制。控制平稳的锅温,茶叶在炒制过程中逐步失水,达到从里至外枯燥,能使在制叶保持平实带软,茶的身骨重实而不枯燥。此道工序约需10分钟,茶叶失水率为45-50。掌握好这道工序为整体加工质量打好了根底,其关键是:1防止锅温过高或偏低时投叶下锅;2投叶应均匀;3茶叶出锅时的含水量保持一致。 4 茶叶辉锅制作辉锅阶段的炒制与青锅的后半段根本一样,只是锅温和压力作适当调整,炒至茶叶含水率达到6%以下时出锅,此过程大概需要6分钟。与这一机器相似的还有一种叫往复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这种炒制机器的总体结构、主要作业部件和作业形式与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自动 炒茶机 说明书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