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新检测技术.ppt
《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新检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新检测技术.ppt(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输血不良反应,2,前言,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由于输血的风险,输血前必须根据患者情况权衡输血的利弊,只有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考虑输血。输血前还应该告知患者输血的风险、对患者的治疗作用、还有没有避免输血的其他方法(如输自体血)、拒绝输血可能造成的后果,征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3,输血反应常见症状,发热,伴或不伴寒战。发热指患者体温升高1O OC,但应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发热是急性溶血反应最常见的症状。寒战,伴或不伴发热。输血部位疼痛,或胸部、腹部、腰部疼痛。血压变化,包括血压升高或血压降低。休克伴发热、寒战及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通常提示急性败血
2、症,也可出现于急性溶血反应。循环衰竭而不伴发热或寒战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征兆。,4,输血反应常见症状,呼吸窘迫,包括呼吸困难、呼吸加快、哮喘、低氧血症。皮肤改变,包括荨麻疹、搔痒、充血、局部水肿(血管性水肿)。恶心,伴或不伴呕吐。尿色加深,尿色改变可能是全麻患者急性溶血时最早的临床表现。出血或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5,输血不良反应分类,6,输血反应的预防,溶血反应:减少人员失误和检测差错,仔细询问病史细菌污染反应:防止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发热反应:去白细胞和提前给解热药严重过敏反应:病史、选择相同血液(IgA缺乏供者)、彻底洗涤,7,输血反应的预防,一般过敏反应(荨麻疹):抗过敏药物输血相关性移
3、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对高危病人提供辐照过的细胞制品输血相关免疫抑制:去除白细胞,8,输血传播疾病,病毒性疾病 乙肝(1/70,000)、丙肝(1/500,000-1,000,000)、甲肝、HIV(1/700,000)、巨细胞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II型(HTLV-1/II)及其他病毒。寄生虫:疟疾、巴贝虫病、恰加斯病、莱姆病其他克雅氏病(CJD及nvCJD)西尼罗热病毒(West Nile virus),9,窗口期,从献血员感染后血液具有传染性到能从血液中检测出病原体标志物的间隔时间。乙肝窗口期(HBsAg):56-59天丙肝窗口期(anti-HCV):70-82天HI
4、V窗口期(anti-HIV):22天提高检测敏感性(如核酸检测技术),可缩短窗口期,10,Serological Window Phase(M.Busch,2000),11,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措施,避免输血只从低危人群采血对所有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不断提高检测敏感性血液病原体灭活,12,13,保证血液安全、降低输血风险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是减少非必须输血,既使需要输血,也应尽量减少献血员暴露机会。加强输血科建设,确保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管理指导输血工作,是减少输血差错、预防人为错误引起的输血反应、促进合理用血的重要措施。,14,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是保障 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医院应成立输血管理委员
5、会二级以上医院,应有独立的输血科应有严格的血液管理制度血液出入库记录病人输血前检查、配血记录临床病房的输血相关记录各种记录的保存输血科质量管理,15,16,输血不良反应,17,(一)免疫抑制作用,输血可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对细菌、异物的清除能力,使淋巴细胞数和功能显著降低,对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减弱,迟发超敏反应受抑,外周血ThTs比率下降,且输血量与ThTs下降值呈显著正相关,Ts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临床资料多为回顾性,随机临床对照实验很少,有些结果互相矛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与血中白细胞有
6、关,贮存前去除白细胞可能减轻或消除此副作用。,18,(二)急性溶血反应,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多于输血后立即发生。死亡率为1例/190,000例输血病人,或1例/630,000单位血制品。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常因ABO血型不合导致供者红细胞破坏,其次还可见于Jka、K、Fya及某些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所致急性溶血反应,多系人为差错造成。据报道,输血错误的发生率为1/12000单位,其中ABO不相合约1/33000。,19,急性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患者多于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烦燥,发热,有时伴畏寒,胸或背部疼痛,面色发红,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还出现急性
7、肾功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率可达40%。在严重疾病患者中,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成熟儿,或用大剂量镇静剂者,或全麻手术者,虽已发生严重急性溶血,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如可能仅有手术止血困难,或无临床症状,仅在输血后发现贫血更重,甚至因贫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20,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生率()发热及/或寒战82恶心或呕吐12疼痛19低血压和/或心动过速12肾功衰33DIC8,21,急性溶血反应发生机理,急性溶血反应发生机理是抗体和红细胞基质作用产生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释放出的C3a及C5a具有过敏毒素活性)、产生细胞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压下降、消耗性凝血障碍等。急性溶血时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血 不良反应 检测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