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ppt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ppt(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术后防护措施;,一、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髋关节解剖,髋关节的神经支配,闭孔神经的关节支,位于关节囊的前下方。股神经及股直肌支的关节支,分布关节囊的前面和上面。坐骨神经,臀上神经及骶丛分布关节囊的后面,髋关节的血液供应,旋股内外侧动脉:供应股骨颈和头的血液。闭孔动脉:营养髋臼和股骨头。股骨滋养动脉:营养股骨颈或股骨头。臀上下动脉:分布髋臼及关节囊。,髋关节的运动1、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屈曲:髋关节屈曲0125度,伸膝时屈 8090度后伸:030度内收、
2、外展:045度内旋、外旋:045度,屈曲:主要为髂腰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收肌中特别是长收肌,当髋关节在完全伸展位开始屈曲时也参与,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伸展:主要为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及腘绳肌,大收肌,髋关节运动的肌群,外展:主要为臀中肌,辅以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髋关节运动的肌群,内收:主要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及股薄肌;辅以臀大肌、股方肌、闭孔外肌等,髋关节运动的肌群,外旋:主要为闭孔肌、股方肌、梨状肌、孖肌及臀大肌,辅以缝匠肌和股二头肌等,髋关节运动的肌群,内旋:主要为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辅以臀中肌前侧纤维、半腱肌、半膜肌等,髋关节
3、运动的肌群,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分类:1、股骨 头置换 2、全髋置换 3、髋关节表面 置换,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股骨头缺血坏死;3、退行性骨关节炎;4、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病变;5、髋关节强直;6、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7、骨肿瘤造成的关节破坏;8、创伤性骨关节病。,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1、病人的关节面破坏有明确的X线或CT影像改变;2、有中到重度持续性疼痛;3、长期保守治疗得不到实质性改善;4、病人关节功能受到明显影响。,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按材料分类金属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钻铬钼合
4、金陶瓷材料:碳、三氧化二铝、生物活性玻璃有机高分子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骨水泥按固定方式分类: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及混合性按制作方式分类:预制型和定制型假体,假体的分类,19,人工髋关节的外形,理想的髋臼假体位置是前倾1510,外翻4010,股骨假体前倾510。在这样的“安全”位置内脱位率1.5%,而非安全范围内脱位率可达到6.1%。,假体位置,21,手术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很多,只要与患者髋部局部情况,能否同时做某些附加手术及术者个人习惯有关。常用的入路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22,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皮肤切口线 显露股外侧皮神经 显
5、露股骨头、颈,23,髋关节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皮肤切口线 切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 显露关节囊前外侧,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Moor入路 改良Gibson入路经臀大肌前缘,即臀大肌(臀下神经支配)与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间分离,较符合解剖要求 Moor入路则经臀大肌纤维间进入,显露较为充分,24,髋关节后侧入路,25,26,27,28,三、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达到重建关节的稳定。改善置换后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加强对置换关节的保护,延长关节使用寿命。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 髋关节 置换 术后 康复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