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康复评定.ppt
《常用康复评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康复评定.ppt(9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社区康复,康复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ADL与社会功能评定,言语认知与吞咽功能评定,行肺功能评定,康复心理测试,社区康复常用的功能评定,一、运动功能评定,一 肌力评定二 肌张力评定三 关节活动度评定四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五 步态分析,能力目标*掌握临床常用的关节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掌握肌张力降低和痉挛的检查方法*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熟悉Berg平衡量表的使用!了解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和平衡性 协调功能评定的常用方法!熟悉常见的异常步态,并了解评定方法,知识目标*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掌握肌张力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平衡功能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协调运动障碍的分类和特征*掌握不行周期的
2、概念及其划分 熟悉异常肌张力的分类和各自的表现熟悉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分析,肌力评定,定义:是被评定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集群的收缩力量,借以评定肌肉功能状态及障碍程度的一种评定方法,是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和预后的依据。(一)适应症:范围广泛,既可用于肌肉、骨骼、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也可以用于正常人的肌力评定。具体如下: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 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其他的肌肉功能障碍 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二)禁忌症: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和又未做固定、急性渗出性骨膜炎、局部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等。(三)肌力评定方法分
3、类:徒手肌力评定MMT、器械肌力评定(1)徒手肌力评定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患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MMT是根据收检肌肉或肌群的解剖及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收检位置,嘱其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做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重力或抗阻力的情况,按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的一种肌力检查法。1)徒手评定的程序P232)徒手评定的分级有两种,目前多应用Lovett法,及六级评分法,将测定肌肉的力量分为0、1、2、3、4、5级。还有一种肌力分级是肌肉标准分级较强或较弱时候应用的亚级分为十三级。具体如下:,Lovett肌力分级标准,器械评定,
4、定义:在肌力较强(3级)时,为了取得较精准的定量数据,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测试。目前常用的器械检查设备有握力计、捏力计、背拉力计、四肢肌群肌力综合测力器、等速肌力测试仪等。,二、肌张力评定,定义: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细小的收缩,是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是所感觉到的阻力。静止性肌张力正常肌张力分类 姿势性肌张力(根据身体所处的状态不同)运动性肌张力 痉挛:肌张力增高 齿轮样)强直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降低:也称肌张力迟缓,是指肌肉张力低于正常休 系状态下的张力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肌肉张力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 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性障碍。,是一种曲牵张反射高兴奋性导致的。患者快
5、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是检查能明显地感觉到来自肌肉的阻抗。,即僵硬,它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的状态。关节做任何方向的被动活动,始末运动的阻力感都是相同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分类根据肌张力不同程度的特征,神经科分级将其分为五级:0级,肌张力降低1级,肌张力正常2级,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3级,肌张力高,活动受限4级,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临床常见的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张力和痉挛。1)肌张力降低的评定(1)轻度 表现为肌张力下降,肌力下降,悬空释放肢体时只能短暂地低抗重力,但任有一些功能活动。(2)中到重度 表现为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徒手肌力评定为0级或1级,悬空释放肢体时肢体立即落
6、下,无任何有功能的活动。,2)痉挛的评定(手法检查、仪器评定法)(1)手法检查 是根据关节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的,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手法检查评估方法有神经科分级和Ashworth分级。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如下图。(2)仪器评定法 可以比较客观地定量评定,它包括摆动试验、屈曲维持实验、电生理评定、等速被动测试等方法。,三 关节活动度评定,概念: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MOR,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最大弧度,即一个关节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范围。常用度表示。关节活动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主动活动度AROM:是指被测试者主动、随 意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7、 一)关节活动度分类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是肢体被动活动达 到的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情况下,被动活动度略大于主动活动度。,二)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1)测量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工具:关节角度尺(也叫通用量角器)、电子测角器、尺子等。2)测量方法1.患者置于舒适体位 2.露出将要测试的关节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4.稳定测量关节的近测段5.被动活动该关节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抗感6.使关节处于起始位 7.测量器的轴心对准关节轴,固定臂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轴线平行,活动臂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轴线平行,避免采用使角度针偏离角度计的运行方向。8.记录关节起始位的角度后移走量角器 9.再可能的关节活动范围之
8、内,治疗师应小心、轻柔地移动关节,以确定完全的被动活动范围,千万不可用暴力 10.重新摆放量角器并记录始末角度11.移走量角器让被测试者的肢体处于休息位,3)记录结果 注意以下几点:1.记录双侧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2.记录关节运动始末角度2.记录关节过伸情况 4.记录特殊情况4)结果分析活动范围异常表关节现为减小或增大,临床上以关节活动度减小多见。1.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均减小2.主动关节活动度减小、被动关节活动度正常3.关节活动度都增大(以下人体正常关节活动度),四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概念:平衡功能是指当人体重心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
9、回到稳定支撑面内的能力。协调功能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平衡和协调功能关系密切。(一)平衡功能的评定1)平衡功能的分类 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 他动态平衡)2)平衡功能的常用评定方法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两大类,主观评定以观察法和量表法为主,客观评定主要是指平衡测试仪评定。1观察法 是通过被测试者的平衡反应情况,对其平衡功能做出判断方法。平衡反应状况可以通过活动的支持面和随意运动或破坏被测试者的体位而获得。静态平衡:被测试者睁眼、闭眼时保持坐位或立位,双脚并行站立,双脚足跟碰足尖站立
10、,单脚支撑站立等多种姿势。动态平衡:坐位、站立时推动患者,足跟碰足尖走直线及走标志物,侧方走、倒退走和走圆圈等。,2.量表法 Berg平衡量表评定标准(1)从坐位站起 4分 不用手扶能够独立地站起并保持稳定 3分 用手扶着能够独立地站起 2分 几次尝试后自己用手扶着站起 1分 需要他人小量的帮助才能够站起或保持稳定 0分 需要他人中等或大量的帮助才能够站起或保 持稳定(2)无支持站立 4分 能够安全地站立两分钟 3分 在监视下能够站立两分钟 2分 在无支持的条件下能够站立30秒 1分 需要若干次尝试才能无支持地站立30秒 0分 无帮助时不能站立30秒,(3)无靠背坐位,4分 能够安全地保持坐位
11、两分钟 但双脚着地或放 3分 在监视下能够保持坐位两分钟 在一个凳子上 2分 能坐30秒 1分 能坐10秒 0分 没有靠背支持不能坐10秒(4)从站立位坐 4分 最小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 下 3分 借助于双手能够控制身体的下降 2分 用小腿后部顶住椅子来制身体的下降 1分 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的下降 0分 需要他人帮助坐下(5)转移 4分 稍用手扶就能够安全地转移 3分 绝对需要用手扶着才能够安全地转移 2分 需要口头提示或监视才能够转移 1分 需要一个人的帮助 0分 为了安全,需要两个人的帮助或监视,(6)无支持闭目 4分 能够安全地站立10秒 站立 3分 监视下能够安全地站立10秒 2
12、分 能站3秒 1分 闭眼不能达3秒钟,但站立稳定 0分 为了不摔倒而需要两个人帮助(7)双脚并拢无 4分 能够独立地将双脚并拢并安全地站立1分钟 支持站立 3分 能够独立地将双脚并拢并并在监视下站立 1分钟 2分 能够独立地将双脚并拢,但不能保持30秒 1分 需要别人帮助将双脚并拢,但能够双脚并拢站15秒 0分 需要别人帮助将双脚并拢,双脚并拢站立不能保持15秒(8)站立位时上 上肢向前伸展达水平位,检查者将一把尺子放在肢尖末端,手指不要触及尺子。测量的距离是被检查者身体从垂直位到最大前倾位时手指向前移动的距离。如有可能,要求,肢向前伸展并向 被检查者伸出双臂以避免躯干的旋转 前移动4分 能够
13、向前伸出25厘米 3分 能够安全地向前伸出12厘米 2分 能够安全地向前伸出5厘米 1分 上肢能够向前伸出,但需要监视 0分 在向前伸展时失去平衡或需要外部支持(9)站立位时从 4分 能够轻易地且安全地将鞋捡起 地面捡起物品 3分 能够将鞋捡起,但需要监视 2分 伸手向下达25厘米,且独立地保持平衡,但不能将鞋捡起 1分 试着做伸手向下捡鞋的动作时需要监视,但仍不能将鞋捡起 0分 不能试着做伸手向下捡鞋的动作,或需要帮助免于失去平衡或 摔倒(10)站立位转 4分 从左右侧向后看,体重转移良好 身向后看 3分 仅从一侧向后看,另一侧体重转移较差 2分 仅能转向侧面,但身体的平衡可以维持 1分 转
14、身时需要监视 0分 需要帮助以防身体失去平衡或摔倒(11)转身360度 4分 在或=4秒的时间内安全地转身360度 3分 在或=4秒的时间内仅能从一个方向安全地转身360度 2分 能够安全地转身360度但动作缓慢 1分 需要密切监视或口头提示 0分 转身时需要帮助,(12)无支持站 4分 能够安全且独立地站立,在20秒时间内完成8次 立时将一只脚放 3分 能够独立地站,完成8次时间20秒 在台阶或凳子上 2分 无需辅助具在监视下能够完成4次 1分 需要少量帮助能够完成2次 0分 需要帮助以防止摔倒或完全不能做(13)一脚在前 4分 能够独立地将双脚一前一后地排列(无间距)并保持30秒 无支持站
15、立 3分 能够独立地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方(有间距)并保持30秒 2分 能够独立地迈一小步并保持30秒 1分 向前迈步需要帮助,但能够保持15秒 0分 迈步或站立时失去平衡(14)单腿站立 4分 能够独立抬腿并保持时间10秒 3分 能够独立抬腿并保持时间510秒 2分 能够独立抬腿并保持时间3秒 1分 试图抬腿,但不能保持3秒,但可以维持独立站立 0分 不能抬腿或需要帮助以防摔倒,3.仪器评定仪器评定可不仅可以定量平衡功能,还可以明确平衡功能损伤的类型,对于康复有重要意义。测试的项目主要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测试两个方面。(二)协调功能评定 1.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
16、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2协调功能的常用评定方法1)非平衡协调性功能评定 非平衡协调功能评定是评定身体不在直立位时进行的静态或动态的运动的成分的评定,包括对粗大肢体运动和精细运动的检查。常用的非平衡协调功能评定试验有如下几种:指鼻试验,患者手指指检查的手指,指指试验,交替指鼻和指指,对指,团抓,前臂旋前和旋后,反弹试验,手排腿,用足拍打,指和过指,足跟至膝、足跟至足趾交替,跟膝胫试验,画圆圈等方法。,2)平衡协调功能评定(1)在一个正常,舒适的姿势下站立.(2)两足并拢站(窄的支撑面)(3)一足在另一足前面站力(即一足的拇趾触另一足的足跟)(4)单足站立(5)上臂的位置在以上各种姿势下变换(如
17、:上臂于体侧;举过头;置于腰部等).(6)突然地打破平衡(在保护病人的情况下)(7)站立位,躯干在前屈和还原到零位之间变换(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于地板上的标记(11)侧向走和退步走(12)原地踏步(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夸大协调缺陷)(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17)正常站立姿势,先观察睁眼下平衡,然后闭眼.闭眼下平衡丧失,表明本体感觉缺乏,也就是昂白氏(Romberg)阳性.,五 步态分析,一、概念:步行周期: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跟着
18、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位置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站立相迈步相=64 二、步行周期分期 分期:站立相分解为五个分期,迈步相分解为三个分期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期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三、时空参数(一)步频与步速 1步频cadence(步数/min)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约为95125步/min。2步行速度velocity(m/s)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5m/s。(二)步长与跨步长,1步长 step length(cm)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见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距离。正常人约为75cm。
19、偏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延长。2跨步长 stride length 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相当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约为150cm。(三)步宽与足偏角 1步宽 stride width 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2足偏角 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成的夹角。中枢神经损伤的病理步态:1偏瘫步态:原因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屈曲 表现摆动腿向前迈步时患腿常经外侧回旋向前,故又称回旋步或划圈步;上肢常出现屈曲内收,停止摆动 2截瘫步态:又称交叉步或剪刀步 原因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瘫痪,下肢内收肌痉挛,表现迈步相会出现明显的足下垂
20、,患者只有增加曲髋跨步来克服足廓清的障碍,形成跨槛步态。足落地时因缺乏踝关节控制故稳定性降低,患者通常采用膝过伸的姿态以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稳定性。3脑瘫步态:原因小腿肌肉痉挛导致足下垂和足外翻或足内翻,髋关节内收肌痉挛导致迈步相膝关节屈曲、足偏向内侧等 表现行走时双膝内侧常互相摩擦碰撞,足尖着地,步态不稳,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可使步行困难。4小脑共济失调步态:蹒跚步态 原因小脑功能障碍 表现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呈“Z”形前进,且步宽加大,步幅长短不一,双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其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又称醉汉步态,酩酊步态。5帕金森步态:原因小脑共济失调,步行摇晃不稳,
21、不能走直线,状如醉汉,又称酩酊步 表现慌张步态;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并出现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向,上肢摆动缩小或停止,称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二、常见病理步态的特点1、足内翻-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足底触地部位主要为足前外侧缘,承重部位主要为第五跖骨基底部,有明显疼痛。踝关节不稳定而影响全身平衡。站立相踝关节背屈障碍,导致站立相末期膝关节过伸,可有髋关节代偿性屈曲。2、足外翻-多见于骨骼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表现为表现时足向外侧倾斜,站立相足内侧触地,导致足舟骨胼胝生成和第一跖骨疼痛。步行时身体重心主要在踝关节前内侧,踝关节背屈受限,站立
22、相膝关节 三、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特征:患侧下肢站立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步速下降。二、肌无力(一)臀大肌无力(二)臀中肌无力(三)髋关节屈肌无力(四)股四头肌麻痹(五)胫前肌无力(六)腓肠肌无力 三、畸形 1髋关节屈曲畸形 2膝屈曲 3膝僵直 4如果踝关节跖屈畸形,四、感觉障碍,一、步态分析的目的 1 确定异常步态的障碍学诊断。2 确定异常步态的程度。3 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假肢、矫形器)对步态的影响。二、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瘫,帕金森病。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3下肢肌力损伤
23、: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4其他 如疼痛。(二)禁忌症 1严重的心肺疾患。2下肢骨折未愈合。,步态分析的方法包括录像分析、三维步态分析、力台分析。录像分析中又包括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而三维步态分析和和力台分析为定量分析,需要使用高科技专用设备。下面我们先介绍步态的定性分析。二、定性分析(一)概述 定性分析通常采用目测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并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来认识异常步态的特征,对步态进行定性分析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手段。了解病史和体检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1.了解病史 通过了解病情,可以获知有关疼痛、肌无力、关节不稳等方面的主诉,了解既往有关神经系统疾患
24、或骨关节疾患病史等 2.体检 体检包括与行走动作有关的身体各部位(特别是下肢)的肌力、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本体感觉以及周围神经检查。体检有助于对步态障碍的发生原因进行鉴别诊断 3.观察步态(1)观察内容:步态的总体情况 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特点 观察身体各部位的情况(2)观察方法 确定观察角度 观察具体步态的形成 步态目测观察表的内容(二)定性分析的优缺点 优点:不需要昂贵的设计,评价快速方便。缺点: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有着直接关系。检查者难以准确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部位、多环节的分析,由于属定性分析,不能够进行量化,所以不利于进行学术交流。,(三)注意事项
25、 观察场地内光线要充足,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尽量少穿衣服,以便于观察患者的真实表现。依次观察某一个关节在站立相和迈步相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并按照踝、膝、髋、骨盆和躯干等顺序逐一进行观察,为了减少病人的观察时间,我们应采用录像分析法,这样可以反复播放病人的行走情况,便于细致观察。三、量表评定 Holden 功能行走分级、Wisconsin 步态量表、Tinetti 步态量表、限时站起和行走测验 四、定量分析(一)时空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步态的时间参数,是指与步行相关的时间事件,如步行速度、步频、跨步长、步行周期时间、左右下肢站立相和迈步相时间、单支撑期和双支撑期时间等。基本测量原理是记录开始行走,即足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康复 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