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docx
《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方案制定、流调队伍培训、现场疫情处置和技术指导等。2 .术语和定义2.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三)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约需46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传
2、染源,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导致发热、乏力、干咳甚至肺炎等症状。2.2疑似病例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2.2.1流行病学史(I)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2周内
3、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2.2.2临床表现1.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2. )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3.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4.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5. 4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
4、,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检测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转阴前,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3.流调队伍建设包括组建原则、工作机制、工作职责、人员培训等内容。3.1 组建原则按照“分级分区、规范高效;快速响应,应调尽调”的原则组建省、市、区三级现场流调队和后备流调队,必要时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政府需求抽调人员扩充。3. 2工作机制低风险地区(防输入阶段)以各县(区)流调队负责本辖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主,市、省流调队负责流调质量控制;出现XX省本地病例
5、或聚集性疫情的中风险地区,可组XX(区)、市两级联合流调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省级流调队负责流调质量控制,根据疫情复杂情况由市级统一调配流调资源支持;出现社区传播和大范围传播的高风险地区,由省市、县(区)三级联合组建流调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并根据疫情扩散范围和复杂程度,由省级统一调配流调资源支持重点区和重大疫情处置。6. 3工作职责属地疾控流调队应对本辖区内流调工作和疫情处置的质量负主体责任;重点疫情、重点病例应采取首调负责制、确保调查质量和资料完整。市级流调队负责本市所有流调质控、流调报告审核及反馈;省级流调队负责全省所有流调质控、流调报告审核及反馈。7. 4流调队员培训(1)培
6、训方式:可采用远程视频、模拟演练、桌面推演、线上学习、面对面教学等形式进行。(2)培训内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流调报告撰写、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调查中的应用、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特定场所消毒技术、不同场景和条件下的基本防护要求与操作流程等。8. 现场调查与处置8.1 调查方法:(1)收集大数据信息:被调查者活动轨迹复杂或回忆存在困难、配合度不好等情况下可通过大数据中心、公安、民政、铁路、民航等多部门收集数据,也可通过微信、支付宝、刷卡等记录验证病例活动史。(2)查阅资料:查阅病历资料收集病例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与转归等。(3)访谈
7、: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视频、医院对讲机、现场走访等方式。配合度不好或特殊病例(婴幼儿、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等语言沟通困难人群、或病人已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医生、亲人、同事或其他知情人调查、核实和补充。8.2 调查与处置内容包括疫情核实、调查前准备、现场调查、疫情控制与处置、密切接触者信息统计、追踪和管理、流调报告撰写等。4.2.1总体流程县(区)级疾控接到新冠肺炎病例及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流调报告撰写,具体流程见图1。图1调查与处置总流程4.2.2疫情核实县(区)级疾控接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疫情报告后,应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核
8、实。如接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报告后,要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增加标本采集;如接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聚集性疫情报告,要初步核实疫情性质(境外输入、国内其它省输入、XX本地病例)并上报。4.2.3调查前准备(1)人员准备:现场流调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可分成不同组。最小单元由4人组成(不局限于),1人负责收集大数据信息,2人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主流调和副流调各1人),1人负责样本传递、清洗消毒、现场信息传递;其中主流调人员为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并且均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个人防护相关技术培训、身体状态良好、具备较好沟通能力等,同一调查对象尽量保持同一批调查队员。(2)物资准备:调查前要熟
9、悉掌握防控方案和个案调查表内容、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和采样用品,提前准备好录音笔放进防护衣内,进入污染区提前打开。使用过的个案调查表尽量不带出病房,可采取通过病房玻璃拍照、录音等方式进行信息输出。具体见图2。调查前准备调查用品个人防护用品人员组成物品准备注意:1 .在调杳前,调杳队员评估身体状态,不带病参与现场调查。2 .同一调杳对象尽量保持同一调查队员工作方案个案调查表签字笔记号笔录音笔一次性手术帽KN95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鞋套乳胶手套手消毒剂黄色垃圾袋咽拭子采样管聚纤维拭子,压舌板,送检单,生物安全运输罐、箱,冰排或冰袋,记号笔,黄色垃圾袋,如需采血,痰及其他标本,还需
10、相应采样管流调人员采样人员调杳用品个人防护用品采样用品图2调查前准备4.2.4现场个案调查: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第一次调查时均需要病例基本情况、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结果、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等相关信息。4.2.4.1收集大数据信息:如病例为本地感染或无明确接触史,应先从大数据中心获取病例发病前14天(不局限于14天)至隔离期间每日活动轨迹信息,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辅助。4.2.4.2现场调查:(1)个人防护:调查队员应严格按照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防护要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严格按照程序在规定的地点穿脱防护装备。(2)信息收集:先与
11、主管医生访谈并查询病例资料,了解病例基本病情、临床严重程度、发病与就诊过程、实验室所有检查结果(包括采样和检测时间)。(3)感染来源调查和判定:按照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是否有境外旅居史、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是否有其他可疑人员接触史等逻辑思维、逐层递进顺序进行询问。根据发病时间(首次出现症状时间)初步制定时间轴,结合大数据信息,询问病例发病前(无症状感染者为采样前)4天(但不局限于14天)每日活动史、接触人员、高风险场所暴露史等情况,从而分析感染来源。如以上均无则暂时判定为感染来源不明病例。详见图3。图3感染来源判定流程(4)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是指从病例症状出
12、现前2天(不局限于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不局限于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一般接触者:指在相同时间内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乘坐飞机、火车和汽车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调查发病前2天(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但不局限于2天)接触人员、暴露场所及个人防护等情况,从而追踪密切接触者和暴露场所。需要多方验证(病人、家属、大数据等)病例发病日期。密切接触者调查时应重点关注:密切接触者发病、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密切接触类型,如聚餐、家庭共同生活、同乘交通工具等;密切接触者转归情
13、况。(5)病例可疑暴露场所调查:家庭暴露:调查病例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人数、接触及个人防护情况;家庭环境,包括房间数、面积和通风与空调使用情况,洗手设施情况;单元楼的电梯使用及消毒情况等。聚餐暴露:调查聚餐时间、地点和人员及座位分布,聚餐环境、通风与空调使用情况、洗手设施情况,可能导致传播风险增加的行为等。集体单位:调查病例所在工作场所的人员数量、工位分布、车间分布、工作接触方式及工作人员防护情况,工作场所、食堂、宿舍、卫生间等相关场所的环境卫生、中央空调、新风系统使用与通风情况、洗手设施情况,电梯使用及消毒情况。交通工具:调查乘坐的交通工具种类、座位分布、通风和空调使用及消毒情况、洗手设施情况
14、,同乘人员数量、健康状况和个人防护情况等。公共场所:病例暴露于商场、超市、公共浴池、酒店、养老院、医院、婚礼/葬礼现场等公共场所的停留时间,人员数量或密集程度及个人防护情况,公共场所布局与面积、通风和空调使用情况、电梯使用及消毒情况、洗手设施情况等。根据病例病例暴露场所卫生学调查精准划分疫点和疫区。(6)感染来源不明病例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控影像查询等方式分析病例轨迹,对可疑传染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咽拭子、血清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还需对病例暴露重点场所的外环境和其他人员、接触的进口冷冻食品等采样进行检测,以判定病例感染来源。并将标本送往省疾控中心开展进一步基因测序分析。4.2.4.3疫
15、情处置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核实病例诊断后及时将病例转运至当地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并在大疫情系统订正诊断结果,对疫点进行终末消毒,所有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标本并集中隔离管理,对病例所在小区、场所单位按照要求做好防控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等。4.2.5聚集性疫情调查4. 2.5.1定义: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5. 2.5.2聚集性疫情发现:(1)通过病例的个案调查,查找有密切接触或共同暴露史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2)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找同单位或同住址,且发病间隔在14天内的确诊病例、疑
16、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3)汇总分析个案流调报告,发现同时乘坐同一交通工具,或参加相同旅行团或会议等具有共同暴露史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4. 2.5.3调查内容初始调查时,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的时间范围可不限于14天,相关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需纳入调查。结案时,应根据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结果做出是否为聚集疫情相关病例的最终判定。病例暴露场所调查同个案调查。5. 2.5.4采样与检测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怀疑为无症状感染者或潜伏期内传播等特殊情形,在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的情况下,建议增加采样和检测频次,并采集发病后7天内和3-4周后的双份血清标本留存备查。6. 2.5.5资料分析(D病例
17、代际分析根据传播链图和流行曲线,结合潜伏期、暴露史,逐一判断病例代际。每起聚集性疫情的代际判定可参照以下原则:第一代病例通常为发病时间最早的病例,即聚集性疫情的首例。如果怀疑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或潜伏期传染的情况,均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第二代病例判定原则上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发病前14天内仅与第一代病例有过接触;未曾到过或居住在疫情严重的地区或国家;无医院就诊等其他可疑暴露史,及所在地区未发生明显的社区传播。第三代及以上病例判定可参照二代病例判定原则。若病例在发病前14天内与前两代病例均有接触,则代际无法判断。(2)病例传播链分析根据病例发病时间绘制流行曲线,结合与首
18、例病例的关系、发病前14天暴露史及发病后的活动轨迹,绘制传播链图,必要时增加发病时序图和病例关系图。(3)潜伏期分析单个病例潜伏期确定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与作为传染源的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单次接触且接触时间较短;无任何其他相关暴露史或接触史;发病时间明确。(4)潜伏期传染性分析在聚集性疫情中,若判定存在潜伏期传播,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传染源与其二代病例接触时均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且二者发病后无接触;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触后14天内发病;二代病例除与传染源接触外,无其他暴露史或接触史。建议调查时,传染源病例应尽早采样,若首例阳性标本的采样时间早于二代病例的发病时间,则证据更强。此外,还建议采集首例发
19、病后7天内和3-4周后的双份血清标本留存备查。(5)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传染分析在聚集性疫情中,若判定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二代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且二代病例发病后与该无症状感染者无接触;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触无症状感染者后14天内发病;二代病例除与该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外,无其他相关暴露史或接触史;该无症状感染者一直无症状到核酸检测阴性。建议调查时,应尽早采样,若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标本的采样时间早于二代病例的发病时间,则证据更强。此外,还建议采集调查当日及3至4周后的血清标本留存备查。(6)传播途径分析在现场调查中,应注意收集病例间的接触方式、距离及时间,接触时个
20、人防护和手卫生等相关情况,调查暴露场所的面积、人员密度、通风及空调使用情况,综合分析可能的传播途径。发生在飞机、高铁车厢、网吧、歌厅等密闭空间的聚集性疫情,分析发病与首例病例座位距离、近距离交谈时间,厕所暴露、手卫生及个人防护等相关因素的关联性。如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无法解释病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怀疑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时,建议尽可能采集机舱、高铁车厢及厕所等相关场所的空气样品、环境涂抹拭子等,检测病毒含量和活性。7. 调查技巧(I)准备充分:本地感染病例或无明确接触史病例先获取大数据信息,到达现场先调查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收集病历、检查单信息,再调查病例本人。(2)换位思考:先关心病情、表明身
21、份、说明调查目的、语气亲切、温和、眼神交流、符合伦理、承诺隐私保密、消除调查对象顾虑、经对方同意后开始调查、耐心沟通、保证信息真实。(3)带入角色:您是如何被感染的?您可能感染了谁?将对方带入流调者的角色,由调查对象主动回忆和阐述每日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情况。(4)问答方式:被动“再认”比主动“再现”更容易,尽可能用选择式问答;人的记忆是需要线索来提取的,给调查者抛开问题引子,带动性回忆每一个环节;结构化框架:通过时间框架、空间、品类等逻辑结构辅助回忆、各类客观记录证据辅助回忆。(5)调查结束:对病人的行程可按时间顺序重复一次,确认有无遗漏;感谢病例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强调保持联系,如想到哪些环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炎 现场 流行病学 调查 技术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8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