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总体技术要求.docx
《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总体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总体技术要求.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总体技术要求目次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次1编制背景2编制主要原则3主要工作过程4标准结构和内容说明5相关标准对比说明.6标准实施措施说明.1编制背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总体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本文件”)的制定任务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关于印发“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22年标准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电机咨(2022)300号),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归口组织规范制定工作,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编制。感知技术作为电力物联网
2、的核心基础技术,是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的重要支撑。目前,在电力系统如何部署传感器实现经济、有效、全面获取电网运行信息等存在技术选型不明确、应用模式多样、设计建设标准缺乏等诸多问题,亟需从电网需求和应用场景出发,对电力系统感知环节采集终端构成、数据传输方式和感知层技术架构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技术规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电力生产现场(发、输、变、配、用)建设应用。本文件规范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架构和功能要求,明确传感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发、输、变、配、用)应用中的系统架构、连接关系、基本功能、技术要求、安全规范等,形成指导性的总体规范,从规范性、实用性、统一性与安全性方面保证传感技术的应用质
3、量。2编制主要原则2.1编写原则本文件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编制:(1)本文件是首次制定版本。编制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严格按照GBZ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制。(2)注重与电力物联网领域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技术标准协调,保证了标准体系的一致性和继承性。(3)密切跟踪电力物联网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电集团等均已开展电力物联网建设,围绕发-输-变-配-用环节开展电力物联网应用实践。在标准编制中,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物联网标准发布情况,把传感器相关技术要求纳入到标准条款中。2.2主要内
4、容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感知层功能定位、连接关系等总体要求,以及感知层设备和本地通信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感知层位于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的最底层,部署在靠近感知设备或信息源头的位置,实现感知对象的状态采集、信息传输与物联接入,并通过网络层与平台层通信。因为与“发、输、变、配、用”环节场景密切相关,感知层在获取电网运行信息时存在技术选型不明确、应用模式多样、设计建设标准缺乏等诸多问题,亟需从电网需求和应用场景出发,梳理感知层主体要素(终端设备、物联网关、汇聚节点等)的网络架构、连接关系、设备和网络技术要求、安全要求方面的基本规范,制定统一的接入模式、基本功能等技术标准指导电力领域各个环节的建设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 联网 感知 总体 技术 要求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8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