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方案.docx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荣昌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方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庆市荣昌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20212035)为丰富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促使其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日益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增强文化旅游业在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根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和重庆市荣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荣昌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等,编制本规划,规划立足“十四五”当期,谋划未来十五年发展,规划期为2021年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荣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现
2、代文化、体育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型业态基本形成,为“十四五”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O文化事业提质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区”15分钟文化圈”构建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文化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9%,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达到500平方米,2019年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四馆联盟”获国家文旅部和财政部授牌;“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巡回展览、艺术培训等各类文化服务活动1000多场,培训学员4万余人次,服务群众30多万人次,公共
3、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持续加强,评定市级文保单位12处,区级文保单位11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项、区级非遗项目138项,各类市级(园区)基地29处、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26处。文化产业规模壮大。出台关于推动荣昌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文化领域,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从17.22亿增至27.65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区GDP的3.9%,跃至全市中上位次;全区文化市场主体从1500余户增至3000余户,其中,规上企业从31户增至38户,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从35.2亿元增至69.99亿元。以三大国家级非
4、遗产业为主导的非遗及其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50多亿元,其中,陶产业规上产值56.6亿元,夏布产业规上产值20.1亿元。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致力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型业态,围绕万灵古镇、安陶小镇、夏布小镇等重点景区,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先后实施万灵福邸、源溪河体育文化公园、安陶小镇游客接待中心等各类旅游项目120多个,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按5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1家,其他住宿70余家,旅行社3家,旅行社分社2家,旅游服务网点21家。旅游产业体系不断丰富。成功策划开展各类旅游活动50多场次,外出精准
5、营销50多场次,形成万灵古镇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中国荣昌猪年猪节等旅游活动品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817.7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38亿元,较2016年的365.52万人次和9.83亿元收入,增长123.73%和331.13%,旅游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5.2亿元提升至20.94亿元,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1.42%提升至2.95%,旅游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第二节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使得荣昌文化旅游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日渐强劲,规模不断壮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综
6、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各国拉动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影响深远,全球文化旅游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强的期待,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行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必然面临更高要求。从重庆看,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品质化、个性化、数字化、融合化、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从荣昌看,位于成渝
7、腹心,地处成渝主轴黄金联结点,是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随着攻坚国家畜牧科技城、百强国家高新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五大任务”的实施,正向着农牧特色科创高地、现代产业集聚高地、成渝主轴开放新城、城乡融合魅力新城、山清水秀生态新城的“两高三新”发展目标昂首迈进,在奋力建设成渝腹心现代化新兴城市的新征程中,文化旅游业大有可为。当前,荣昌文化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旅游资源深耕力度不够,传统观光产品比重较大,文化体验、研学体验、体育体验等高端体验产品不足。差异化、特色化程度还不深入,市场化程度较低,品牌化效益还不明显
8、。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不足,景区旅游公共配套设施短板较大,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市场主体发育滞后,距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荣昌文化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势头愈发强劲,品质化、个性化、数字化、融合化趋势愈发明显。荣昌文化旅游业需抓好后疫情时代周边游客源市场,积极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机遇,立足成渝两地客源市场,深耕荣昌优势资源,找准“核心点”,筑牢“特色魂”,加强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擦亮荣昌“非遗城”“青春家”“体育荟”城市功能名
9、片,塑造荣昌“融合、雅致、创造、进取”的城市气质,在荣昌奋力建设成渝腹心现代化新兴城市的新征程中,加速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0、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目的,努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等系列体系,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助力荣昌奋力建设成渝腹心现代化新兴城市。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让文化和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推动文化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系统观念、筑
11、牢防线。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充分认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事关文化旅游业发展全局,将疫情防控要求贯彻到文化旅游业各环节、各领域,坚决杜绝疫情通过文化旅游渠道传播。坚持创新驱动、优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驱动、数字赋能,推进文化旅游业从资源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文化旅游业态、服务方式、消费模式、管理手段创新提升,推动智慧化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将生态与文化旅游业、发展与保护利用相结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严格核定
12、生态环境承载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主客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市民和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发展适合大众的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更好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文化旅游需求,发挥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节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荣昌文化旅游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文旅总体定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聚焦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突出非遗体验、运动健康、美食休闲特色,文旅品牌战略为:一都三城中国西部陶瓷之都、非遗体验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美食休闲之城整合现有安陶小镇、万灵古镇、漱溪河体
13、育公园、夏布小镇、古佛山、岚峰森林公园等优势资源,文旅空间战略为:三景,两线,多点三景”即中国巴蜀非遗小镇景区、万灵古镇景区、漱溪河体育小镇景区;“两线”即城市夜间消费旅游联线、古佛山生态旅游联线;“多点”即根据各地资源、交通和产业发展情况,布局多个乡村旅游点。第四节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建成。到2035年,文化体育旅游实现深度融合,产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一都三城”文旅品牌战略和“三景两线多点”文旅空间战略全面
14、实施,旅游业综合效能全面释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文化事业实现新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设施日益完善,文艺创作生产增量提质,公共文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社会化发展快速推进,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更加有效,研学旅游日益繁荣。到2025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创排一台沉浸式演出精品剧目,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动)达到400场次,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到30个以上,年度研学旅游人次达到20万以上;到2035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至1500平方米,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动)突破100
15、O场次,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到50个以上,年度研学旅游人次达到50万以上。文化产业取得新成效。聚焦非遗特色,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文化、文化装备、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聚集化发展,打造文化消费品牌、创新文化消费场景,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不断释放。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2亿元,占全区GDP的5%;全区文化市场主体达到3500余户,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12亿元,以三大国家级非遗产业为主导的非遗及其关联产业产值突破240亿元;2035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116.2亿元,占全区GDP的8%,全区文化市场主体达到5000余户,规上企业营业收290亿
16、元,以三大国家级非遗产业为主导的非遗及其关联产业产值突破622亿元。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旅游品质大幅提升,智慧旅游建设快速推进,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数字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和业态更加丰富,核心景区建设和精品线路推送取得重大进展,旅游要素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到2025年,全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中国巴蜀非遗小镇基本建成,万灵古镇品质显著提升,源溪河体育小镇开工建设,城市夜间消费旅游联线和古佛山生态旅游联线基本成型,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到2035年,全区拥有国家5A
17、级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一都三城”品牌战略和“三景两线”空间战略全面实现,A级景区智慧化率达到100%,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境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覆盖文化、体育、旅游、工业、农业、商业等多个行业领域,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综合型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发展经营模式得到不断创新,群众共享文化旅游发展成果程度大幅度提升,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内容单位20202021202520262035指标属性旅游发展旅游经济总量1旅游业总收入亿元42.381
18、10450预期性2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率%39,92320预期性3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万人次8182160O450O预期性4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率%16,61510预期性旅游吸引能力5国家A级景区数量个358预期性6国家4A级及其以上景区数量个123预期性7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个11030预期性旅游服务能力8五星级标准建设的旅游饭店个012预期性9级别以上非标住宿总量(农家乐、民宿等)个70100200预期性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内容单位20202021202520262035指标属性10文旅企业个82050预期性11旅行社个358预期性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12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枳平方米430
19、80021500约束性13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动)次20040021000约束性文化产业1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5.08.0预期性15文化市场主体户300035005000预期性文化保护与利用1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累计数项346预期性17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累计数项233050预期性18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5710预期性19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304060预期性第三章构建“一都三城”文旅品牌体系第一节打造中国西部陶瓷之都以“中国西部陶瓷之都”为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安富地区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以现有安陶小镇为核心,聚力延伸以荣昌陶为核心的文旅产业链,全力打造
20、中国巴蜀非遗小镇,致力培育引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极核产品。打造以荣昌陶产业链条为引领,展示巴蜀特色非遗的聚集区。立足荣昌陶瓷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其产业聚集功能,延伸陶瓷的生产加工、交易展示、文化交流、创客空间、艺术展会、研学体验、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产业链条,打造中国西部唯一以陶瓷为主题的文旅产业聚集区。立足荣昌三大国家级非遗,以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抓手,吸纳川渝两地国家级非遗,打造巴蜀特色非遗集中展示体验区。规划布局荣昌陶文化体验街区、宋窑遗址公园、中国陶艺创客基地、荣昌陶艺术教培基地、中国名陶交易中心、巴蜀非遗主题乐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以荣昌陶市级文化
21、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安陶小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把中国巴蜀非遗小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旅游功能齐全、产品业态丰富、品牌形象卓著、服务功能完善,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极具影响力的拳头旅游产品,打造中国西部陶瓷之都。专栏一打造中国西部陶瓷之都重点项目与重要措施重点项目:荣昌陶文化体验街区、宋窑遗址公园、中国陶艺创客基地、荣昌陶艺术教培基地、中国名陶交易中心、巴蜀非遗主题乐园,巴蜀非遗主题民宿区。重要措施:推进安陶小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荣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创建。第二节打造非遗体验之城以“非遗体验之城”为品牌战略,构建以荣昌三大国家级非遗为牵引,以荣昌城区为轴心,文化产
22、业基地为枝干,旅游景区为腹地的非遗体验发展格局,推动荣昌非遗的进一步活化利用和高质量发展,让特色非遗成为城市灵魂,擦亮荣昌“非遗城”城市功能名片。依托荣昌中心城区,以迎宾大道、昌龙大道为纵横分隔线,辐射峰高、双河、广顺、安富、直升、万灵等区域,创作布局以猪陶扇布四篇文章”为代表的城市IP形象,打造非遗特色消费体验新场景;依托文化产业园区、非遗传习基地等资源,支持非遗创意企业规模化生产和非遗主题博物馆建设,培育一批非遗新业态,丰富一批非遗培训、研学、论坛、展览活动,促使荣昌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托中国巴蜀非遗小镇、万灵古镇、夏布小镇等旅游景区,推动非遗与景区融合发展,持续培育非遗展览和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荣昌 文化 旅游 专项规划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87492.html